日本的9 级地震引发核灾难,令灾害应对问题备受关注。深圳市内横贯3条地震带、又紧邻大亚湾核电站,但避难场所却严重不足。为此深圳规划部门决定加快建设速度,到 2020年时全市应急避难场所将增加至1111个,以应付600万人的需要,其中还包括70个核应急避难场所。
深圳传媒昨日引述深圳市应急办官员表示,深圳自建市以来未发生过重大自然灾害,所以过去一直忽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很多工作也是汶川地震之后才开始,至今数量严重不足。
截至2009年,深圳各类室内避难场所400多处,其中针对高温、寒冷的避暑避寒收容场所31处,针对风、暴雨的自然灾害避险中心372处,针对核设施事故的核应急临时安置点43处。按照深圳逾1000万的常住人口计算,若发生重大且持续的灾害,这些设施难以满足需要,居民将「无处可避」。
事实上,深圳市内不单有横岗――罗湖、莲塘和温塘――观澜3条断裂带,而且和这次日本地震重灾区一样,既滨临海边,又紧邻大亚湾核电站,一但有灾害发生,后果难料。
正是意识到应急避难的重要性,深圳从2009年末推出相关规划并加紧避难场所建设。按照规划,到2020年,深圳将把现有的400多个应急避难场所增加至1111个,以达到可容纳400万至600万人避难的标准。
与此同时,深圳未来9年将在全市的室内避难场所中,选取出70个作为核应急避难场所,也就是在目前的43个基础上新增27个。这些核应急避难场所主要分于龙岗、龙城、横岗、坪地、坪山、坑梓6个地方,大部分为现存或在建的学校、体育设施,在核事故发生时可同时安置人员约5.7万人。
另一方面,根据行政区划、服务人口以及救援需求,目前深圳已经从室外固定避难场所中选出了14个中心避难场所,包括莲花山公园、荔枝公园、大沙河公园。上述3个中心避难场所已投入使用,园内亦安装了蓝底白色的箭头和指示图案,并标明「应急避难场所」字样。一旦灾难发生,这三个公园将可以容纳35万人避难。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