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像正对东长安街,“孔子”双手合于胸前,目视远方,衣饰简洁,身体左侧佩戴有一把宝剑,让人感觉是一位仪态万方的老者正招呼着四方宾朋。石头基座上有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为塑像题写的“孔子”二字以及孔子的生卒时间。据国家博物馆负责人透露,雕塑总重量约17吨。 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历代被称为‘圣人’的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名片,因此在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全面竣工之际,这尊孔子像落户国家博物馆北门外,与国博自身的文化含量是非常相配的”。 作为这尊塑像的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介绍,雕像从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的整体建筑环境与周围空间环境出发,以简朴、概括的手法,将人体的结构融入自然的山石形态当中,造型强调一种博大感,以期与中国文化博大厚重的底蕴相配。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名片 吕章申告诉记者,孔子在我国家喻户晓、历代被称为“圣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名片,在国际社会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国人对孔子形象的向往和憧憬,几千年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艺术家用各自的智慧将他们心目中的孔子形象作出了不同的演绎,成为人们瞻仰和礼拜的圣像。今天当人们面对这尊塑像时,会发出许多文化的感慨,会产生与孔子思想相关的许多联想,所谓的“思接千古”,正是通过这一特殊的媒介而获得雕塑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记者发现,如果从正面欣赏雕塑,孔子的眼神微微下垂,显得十分谦和。如果从长安街开车驶过,乘客略微抬头,会与雕像中孔子的眼神不期而遇。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塑像一直保持微笑,十分亲切。 在广场上,记者看到几位游客正与高大的“孔子”合影。他们向记者表示,这座孔子青铜像非常传神,也希望今后能看到更多这类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 孔子塑像作者吴为山毫不掩饰自己的激动心情,他告诉记者,该雕像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点,一是孔子表情慈爱智慧,祥和温润,颇具儒家风范;二是整体造型似巨石似高山,象征着孔子是跨时空的精神坐标,是一座文化泰山;三是从背后望去,这尊雕像又像一座丰碑。“作为先贤,他永远是我们后人仰止的高山,是我们膜拜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