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对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发挥影响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15日在北京启幕。本次会议的主题应属2011年启动的中国的第十二个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简称“十二五规划”)。此外,会议上可能涉及的政治体制改革与人事安排,也是外界观察的热点。
据《联合早报》10月15日报道,在接下来的4天(15日到18日)会期里,204名中共中央委员以及167名中央候补委员,将闭门讨论中国近期以及短中期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之策。
鉴于2010年以来中国国内与国际形势的日趋复杂,有香港媒体称本次会议将成为一次中共因应国际形势变化的“备战会议”;一些国内专家则指出,十七届五中全会可能启动中国发展方式第三次转型,拉开中共建国以来第三个30年改革的大幕。
综合来看,围绕本次会议内容,外界可以抽取两个半看点:“十二五规划”、政治体制改革,以及人事安排。所谓的人事安排,即中共第六号人物,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是否会晋升中央军委副主席这一重要悬念。不过,在临近会议的几天里,北京没有传出人事变动的消息,预示这方面的可能性与关注度在降低,只能算“半个看点”。
在中国面对日益迫切经济转型压力,人民币升值压力高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央委员会即将审议的“十二五”规划,对中国经济是否能继续维持平稳较快增长将有重要影响。
一般认为,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产业升级,都将是中国未来5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近期国内热议的“包容性增长”概念,预计也将写入“十二五”规划。按照中国促进就业与实现社会稳定的需要,中国不会改变“发展为第一要务”的基本导向,但是估计会淡化“GDP为纲”的色彩。
然而,专家们也早已指出,中国要促进经济转型,一系列重大改革又是无法避免的,例如要素(包括能源、资源、土地)价格改革,政府财政与税收体制改革,金融领域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户籍制改革、放松对服务业与私营企业的管制与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等等,这些都是决定中国“调结构”成败的关键。
专家们建议的上述改革,大多指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即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打破垄断,降低行政部门的主导作用,释放民间活力。但是许多必要的措施,恰恰都卡在难点中,因为中国的改革越来越与特殊利益集团构成冲突,而后者近年正在加速强化与成型。
这解释了国内知识界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强烈呼声,以及中国总理温家宝的“政改”言论广受支持的原因。许多人都看到经济体制改革滞碍不前的关键,正在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针对“十二五”规划与中国经济转型实现的前景,分析人士指出,关键系于政府转型能有实质性的突破,建立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
近期,中国高层频频发出的“政改”信息给知识界看到了曙光,但是这几年改革进度缓慢,以及本届领导层只剩两年任期的事实,又让外界不敢对于五中全会的“政改”企图心抱太大期望。
在关键时间点上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承载了重要的责任,但它将如何因应时代的挑战,大家只能等待18日会议决议公布,才见分晓。
一些专家担心的是:改革越是迟到,成本将更大。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最近接受国内媒体访问时就说:“改革未及时启动的结果,就是增大了未来改革的难度。在利益集团格局进一步成型和强化的背景下,未来转变政府职能,难度会明显加大,成本也会更高。”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