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狂暴的泥石流:汶川震后的次生灾难警示录(组图)

www.sinoca.com 2010-08-18  网易


  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经常会诱发一连串的其他灾害反映,这种现象被称为灾害链,最早起作用的灾害就是“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引发的则称为次生灾害。
  

截止到15日已经有13人因灾死亡,59人失踪,两万多人被紧急转移,2000多间房屋受损,121间倒塌,整个映秀新城浸泡在洪水中。

  何为地震“次生灾害”?

  地震次生灾害是指地震引起的一系列其他灾害,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自然层面的,如滑坡、崩塌落石、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砂土液化等次生地质灾害和水灾,发生在深海地区的强烈地震还可引起海啸;二是社会层面的,如道路破坏导致交通瘫痪、煤气管道破裂形成的火灾、下水道损坏对饮用水源的污染、电讯设施破坏造成的通讯中断,还有瘟疫流行、工厂毒气污染、医院细菌污染或放射性污染等。

  四川多处暴发泥石流,汶川震区最严重

  8月8日,舟曲造成1248人遇难496人失踪的特大山洪泥石流,拉开了震后泥石流暴发的大幕。8月12日,四川汶川、什邡、都江堰等地连降暴雨引发泥石流、塌方灾害。截止到15日已经有13人因灾死亡,59人失踪,两万多人被紧急转移,2000多间房屋受损,121间倒塌,整个映秀新城浸泡在洪水中。滚入绵远河的泥石流高达500万立方米,几乎高出舟曲入河泥石流总量的两倍。同时还在映秀形成两处水量巨大的堰塞湖,使120米宽的岷江改道。

  汶川泥石流暴雨是诱因,地震是主因

  这次四川地区爆发的泥石流,是由局部地区大雨和暴雨引发的,但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德阳市绵竹市清平乡和震中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以及都江堰龙池镇受灾最为严重。除降雨量暴增这个诱因之外,5・12地震是这次汶川泥石流爆发的主要因素。在经历地震之后,汶川地区的地质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四川省地震地质灾害方面的专家表示,地震令当地的山体不稳定,暴雨极易诱发地质灾害。汶川震区大量难以统计的沟谷、坡面型松散的物质都增加了泥石流爆发的几率。汶川地震的破坏力之大,震松的泥土和震裂的山石量在我国历史上可以说“前所未有”,其中安县就产生了迄今为止在全球都堪称规模较大的滑坡。

  汶川泥石流本可将损失减至最小 

  异地重建还是原地重建?这个问题关系到今天泥石流的损失情况――汶川的重建工作与这次泥石流灾难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最初选择异地重建的话,明显是可以避免泥石流带来的死伤和房屋损毁的。其实早在地震发生不久后关于实地重建还是异地重建曾有过强烈的争论――可惜,在最后的决策层面,专家组并没有听从地质调查队的建议。而如果采取积极有效的监测、预警措施,制定灾害避防的预案,是可以将损失减到最小。
  

如果最初选择异地重建的话,明显是可以避免泥石流带来的死伤和房屋损毁的。
  

大多数人都认为次生灾害泥石流迟早会来,但没想到来得如此快,来势如此猛烈。

  汶川若选择异地重建可避免今日损失

  在2008年汶川重建争议白热化阶段,央视曾报道过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尹稚对汶川地区实地重建的新闻调查,当时的地质调查组组长尹稚的观点非常明确:汶川不适合实地重建。尹稚根据卫星图和田野考察的数据得出结论认为汶川安全的使用土地面积最多只能容纳1万余人。一份《汶川地震重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报告显示,汶川和北川县是四川30个重灾区中仅有的两个全部地区均为次生灾害“极高、高度危险区”。在人居环境适宜性划分中,汶川的“不适宜地区”和实际人数,均位于所有灾区中的榜首。对于次生灾害的前景《报告》也指出:崩塌灾害近期在2-3年后崩塌灾害将逐步减少;地震后5年内,地震重灾区滑坡灾害将十分严重,地震后的10年内,汶川强震区的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将进入高度活跃期,泥石流灾害将是治愈地震恢复中间中严重的灾害。但就是在这样一个严谨的调查报告出炉之后,汶川地震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组已做出决定:汶川县城将在“行政区划内异址重建”。

  汶川震后对次生灾害预防不到位

  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后不久,当局地质部门就预测到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在2008年5月下旬对北川县城上游的唐家山堰塞湖进行了爆破,并检测到34处堰塞湖做了相应处理,从而解除了堰塞湖崩溃对灾区带来的二度灾难。但除此之外,对于地震之后的水利工程建设和改造并没有太大进展,在震后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人员的安置、家园的重建、物资的供给方面。2008年国土部调集了8个省市的国土部门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过一次排查,但因基础数据不足,2009年四川省国土厅再次进行详查,至今陆续又经历了一些跟踪排查,最新的数据是隐患点有2.2万多个。排查范围带来的问题是,震后高山区、中高山区的崩塌和滑坡是泥石流的主要物源区,调查力度还不够大。比如这次映秀泥石流的物源就在该区域。受客观因素所限,即使纳入了监测范围的地灾点也还没做到全部治理,目前治理的比例为20%。

  排查结果是灾后重建和地灾防治的重要依据,很多专家受邀在地灾工程治理的地质勘察、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4个环节进行评审。这个工作的量非常大,而从2009年到现在,评审工作都还在继续,正如四川地震地质灾害转向防治规划编制组组长许强所说的,大多数人都认为次生灾害泥石流迟早会来,但没想到来得如此快,来势如此猛烈。

  防治泥石流需成熟的预警系统 

  汶川灾区既然选择了原地重建,就应该加强对次生灾难的预警工作。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乔建平认为,应对泥石流的有效方法是建立精确的空间预警,即在灾害发生前提前24小时或更多时间通知,达到转移人员、财产的目的。在泥石流预警方面,日本和欧洲等国是做得最好的。
  

  上图为日本福井县泥石流预警系统情报的界面。

  泥石流预警应可减少损失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认为,由于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往往是由局部强降雨引发的。防范这类次生灾害最重要的是进行天气预报检测,特别是要关注强降水预报;另外滑坡、崩塌发生前常常会出现一些征兆:如在坡脚处土体凸起、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或出现泉水突然干涸、井水位突变;山坡上、房屋或地面上出现裂缝。如出现这些情况,要立即撤离危险区。这些年来,专家们在有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危险地地区,对群众进行了科普,让他们进行自我观测,一旦有危险迅速撤离,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中国对泥石流等灾害预警不足

  汶川灾区既然选择了原地重建,就应该加强对次生灾难的预警工作。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乔建平认为,应对泥石流的有效方法是建立精确的空间预警,即在灾害发生前提前24小时或更多时间通知,达到转移人员、财产的目的。但他也指出中国的预警系统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地质工作基础精度不够,第二是对24小时或48小时降雨量的预报的精确性还有限。而在舟曲泥石流灾难中,只有清平乡是通过预警系统和群防群测达到了避免大量死伤的结局。但也有媒体报道称,早在十年前就中科院水利部专家就曾经预警过舟曲地区存在泥石流危险,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日本和欧洲泥石流预警做得最棒

  泥石流的预警目前问题是预警时间提前是否足够。在预警方面,日本和欧洲等国是做得最好的。日本预警系统中使用一种导线传感器,在泥石流发生的初期,固定在警戒区域的导线被泥石流拉断,传感器随即报警。不过它一旦切断后必须重新连接,不适宜布置在泥石流多发地区;还有一种震动传感器,泥石流的震动以及声波被传感器探知后发出报警信号。而欧洲在治理泥石流上也做得很到位。以德国为例,所有的河流和沟谷都做了堰,每隔几百米有一个,这使得河水对河床不再下切,河岸的坡度也不会变陡,雨量再大都没问题。但这样的思路在中国并没有被完全接受。

  这次泥石流的发生其实是早有预警,专家10年前就曾告诫过舟曲地质存在问题;而在汶川震后重建问题上也曾有过激烈交锋,但这些都被忽视了。在大自然面前有些科学数据显得苍白无力,中国的泥石流预警也远落后日本和欧洲等国。但汶川泥石流为我们敲响警钟――次生灾难远比我们想象得更猛,我们的家园远比想象中脆弱。在救灾和重建之余,中国专家也该反思下一个震后次生灾害会是什么,又该怎样应对。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重庆!重庆!中国的希望之城?发展脚步回顾(组图)
下一篇:东北亚的新弧:渤海湾修建通道项目引发千万猜想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