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 > 创业故事

经营超市遇困境 夫妇发帖求指点

www.sinoca.com 2013-12-09  加西周末


  之所以选择开超市,除了希望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来改变生活方式,照顾孩子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Andrew告诉记者,搬家到Surrey后,他们觉得在购物不如在列治文方便,虽然素里也有多家华人超市,但有些商品买不到,比如火锅香料。Andrew注意到,周围不少邻居常常往列治文或者丽晶广场跑,“所以想开一家类似‘中国粮油’的超市,至少给Surrey华人多些购物选择。”

  但是,超市至今并未给这个艰难的家庭带来转机,却反而将他们推进新的挣扎和困境。

  虽然Andrew明白刚开始创业会比较困难,但是当困难真的接踵而至时,他才发现很多事情没自己想的那么简单。首先就是寻找商铺。虽然在租店时,Andrew和Jane搬来Surrey已经两年,但对周围环境仍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华人主要住在哪些区域。在一位华人地产经纪的帮助下,他们租下了现在这片占地约3700平方尺的店面,与房东签约5年,租金一个月要花$4500左右,外加目前$600-700的电费。

  开业后,超市的盈利情况很不理想。Andrew告诉记者,自从年初开张后,超市就不断赔钱,一个月的收入大约在$7000-8000,扣除各种账单和进货费,一直是入不敷出。对于租金压力,夫妻两没有抱怨。Jane向记者强调:“我觉得我们的经纪很尽力地谈价格了,帮我们争取过租金,但是房东是一个很强势的韩国人,实在谈不下来。”为了分摊负担,Andrew听了别人建议,将店铺的一角转租给一家中药铺,以缓解部分经济压力,但仍旧是杯水车薪。

  对于客人少的问题,Andrew认为是自己店里商品种类不丰富,数量不多。但是他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由于商品卖不动,又是刚起步阶段,他不敢与供货商定太多商品,每周向每个供货商只进一两百元的货。由于进货数量少,供货商不愿意放款,要求他货到付款,这就又加剧了店里的资金周转问题。

  几千元的租金和进货款额,就能使一个小超市陷入窘境。也许有些人对此无法体会和理解,因为对于本地的一些华人富二代来说,这笔钱不过是赌场几个小时的挥霍或是一顿大餐那么简单。同样是移民,强烈的经济能力差距,在温哥华的华人群体中就是如此切实的存在着。

  虽然知道自己的经济能力有限,创业最初几年是很困难的,总有个“熬”的过程,但是更令Andrew疑惑不解的是,自己付出的努力看不到任何成效。为了宣传超市的特价商品,Andrew曾印制了五六百张中英双语宣传单,六七百张宣传单发出去,每天的客流量却几乎毫无变化。“我知道开业最初有一段熬的过程,但至少客流量会有个缓慢增长或变化的趋势吧。“Andrew说。但是现在这种冷冷清清、举步不前的销售状况,令他又焦急又疑惑,不知问题出在了哪里。“

  在记者造访的约一小时时间里,只有一对华裔夫妻进来购物,一个外国客人进来看了一圈后,空手离开。守着门可罗雀的超市,Andrew表示自己现在最希望获得客人的建议,从根本上帮自己走出困境。“能维持就维持,只要亏得起,我们就熬下去。”他说。但由于熬的方向和方法是否正确,他们攥着有限的资金,左右为难,生怕走错一步。

  小本经营 输不起的一搏

  技术移民不像投资移民,要创业需要下很大成本,投入启动资金后,往往只能靠每一次的经营增长来做再投入,一点一点滚雪球。由于是小本经营,所以即使已经站稳了脚跟,在市场强大的波动面前,也往往要被迫更改经营方式,甚至从头再来。

  今年年初在兰里开了一间西式餐厅的张太太,8年前和先生以技术移民的身份来到温哥华,孩子刚上小学不久。两人打过几份不同的工。2009年,夫妻俩在高贵林的一个工业区中买下一间咖啡简餐厅,经营了近三年,直到去年售出后,今年又在兰里租下一间餐厅。

  张太太告诉《加西周末》记者,当初在工业区开餐馆的最大好处就是客源固定,几乎称得上是旱涝保收,但缺点就是营业额不会年年增长,因为来消费的都是这个工业区的员工,生意在三年里并没有很大的进展。三年内,张太太把当初贷款做生意的钱都还清了,每月还要支付房子、车子和生活的开支,几乎所有的开销都靠这个小店。

  但是,生活并非因此就稳定下来。张太太发现,工业区的客源虽然总体没有增减,竞争者却增加了。三年间,周围的小餐馆越来越多,来吃的客人实际上也在减少。“这些年经济不景气,很多工人开始自己带饭了。”张太太说。

  不仅通过自己的经营而感到市场萎缩,张太太在观察其他工业区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经营三年后,张太太一开始打算卖掉这家店铺,尝试别的工业区。但是他们发现,有些他们三年前考察过的店铺,三年后再次出售,价格比当年还要低。例如列治文有一间店,三年前在张太太寻店铺的时候,要价20多万,现在的业主只卖3万;还有一家同样要价近20万的店,由于店主急着脱手,最后愿意2000加元就出手。面对这样的市场,张太太和先生决定把店铺开在公共区域。

  这样做,虽然机遇更多,但风险也更大。而且张太太和先生的生活休息质量明显不如从前。把店开在工业区的时候,夫妻两人每周营业五天,如今一周七天都要早出晚归地工作。此外,夫妻俩放弃了已经熟门熟路的咖啡简餐厅菜单,换了一种新式的美式三明治。华人做西餐,在外国人看来很难理解,有不少本地客人因为对食物的味道和正宗程度持怀疑心态而不愿尝试。张太太告诉记者,从今年4月开张至今,自己还在摸索阶段,生意也在挣扎中。“一开始不可能赚钱,现在就是维持阶段,但好在还能维持住,就是要挺过刚开始的这几年。”

  聊到技术移民在本地创业,张太太说,自己身边也有很多做装修、搬运的移民朋友,时间久了,渐渐都熬出了起色,但压力都很大,因为不少人是孤注一掷,赌上几乎所有身家。她告诉《加西周末》记者,自己认识一位三年前刚到温哥华的中国人,很快加盟了一家冰淇淋连锁店,连房子都没买,就把积蓄都投进店里去了。这种精神压力可想而知。

  虽然总有不少人说,创业熬过最初的几年就好,但也有很多人惨淡收手。张太太有一位在枫叶岭的朋友,接手了一间店铺之后,不仅不赚钱,还欠了房东几个月的房租。最后房东都看不下去了,劝他们收手别做,连欠的房租都免了,请他们赶紧走。她对记者感叹说,小生意很不好做,都是夹缝中求生存。

  回顾自己经营生意的这几年,张太太表示,中国现在的发展好,移民的经济基础也越来越好,但是早些年来的移民,尤其是技术移民,资金底气不足,做生意起步和发展都很煎熬。像她这样年纪的移民,英文不足以去洋人的公司工作,又没有时间和精力回学校深造,想要自由支配自己的工作时间,同时多赚些钱来提高家里的生活质量,就走了自主经营的路子。但这么些年下来,虽然日常生活都能够靠小店维持,每天早出晚归的辛苦程度却远高于大多数普通的打工者。“如果真的决定自己做生意,那就要做好心理准备,开始几年肯定要熬的。”张太太说。聊天最后,张太太对《加西周末》记者表示,自己周围有很多这样辛苦创业的移民朋友,有的成功了,有的还在熬着,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熬在创业起步边缘的技术移民,在大温还有许多。他们在中国的专业背景难以得到认可,因为年龄、家庭等原因,没有精力再回学校读书,也没有雄厚的家产。选择创业,为的是不给别人打工,有自己的自由和事业,但创业需要付出代价。有些投资移民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在开办公司时甚至不做市场调查,即使生意失败也很容易东山再起。对他们而言,只要有本钱,就可以广撒网,“大不了亏点钱”。但面对同样的市场波动和输赢,技术移民需要步步为营,点点积累,因为赌上了全部身家,他们“输不起”。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从零做起转行 华裔杀出钱途
下一篇:华裔父女联手在万锦市经营办公家具店做国际贸易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