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华裔创业者都活跃在中加贸易领域,像来自沈阳的常孝之先生早在90年代末期就开始从事国际贸易生意,后来因故暂停了一段时间。两年多前在女儿的劝说下再次开始做国际贸易生意,他在Markham区开了一家办公家具店。
常孝之说中国产品的形象愈来愈好,他的家具店以中高端产品参与本地市场的竞争。父女俩一起经营,女儿从父亲那学到更多的经商经验,父亲也从女儿那获得年轻人的创新思维,看起来这是一个很不错的组合呢。
常孝之在中国时曾是机电高级工程师,90年代末曾到美国从事国际贸易生意,当时办公室就设在世贸中心内,2001年9月8日他正好回中国,躲过了911一劫。回忆起那段经历,常孝之如今还唏嘘不已,他说,从美国刚到家,就一天半还是两天,中国的朋友就往家里打电话,他看到美国发生爆炸了。那时我已经回来了,捡了一条命,我的那些同志全都牺牲在那里了。
常孝之
后来常孝之一家移民加拿大,买了家投币洗衣店,和太太一起经营,好多年都不再做曾经熟悉的国际贸易,我这个店才做了一年多,之所以好长时间不愿意做贸易,是因为有一种伤痛,没有必要做得那么大那么宏伟,人生实在是太短暂,一提贸易就觉得有点害怕。
一直学习钢琴的女儿常冰洋,却对钢琴教学不太有兴趣,老鼓动父亲做回国际贸易,经不起女儿的多次劝说,常孝之终于心动,几经筹备 ,他于一年多前开了这家办公家具店。
常冰洋说,我父亲一直都是做这个方面,所以从小有一点点熏陶,小的时候就想以后长大是当什么音乐家,但是后来一点点对经商这一块比较感兴趣,突然想到多伦多这个市场是被西人垄断,其实他们的产品质量并不高,性价比并不好,价格非常贵,我就想中国有很多办公家具,为什么不能引进到这来呢,我应该来做一下这个尝试。
父亲一直是我的偶像,真的,我父亲做什么,我和我母亲在家百分之二百支持,从小到大我父亲帮我做的一些决定,到后来再回过头来看,全部都是正确的,因为他经验很多。
常孝之的办公家具定位为中高端产品,全部从中国进口,他对「中国制造」不仅大有信心,而且还饱含感情。
常孝之说,我刚移民来的时候,我买家具时有个朋友就告诉我,你千万不能买中国出的家具,你看我用了两三年全都不行了,还得到本地家具店去买,当时我就说那绝对不是,中国的产品质量好的有的是,为什么你不买质量好的,(他跟我说,没有质量好的,这都是质量好的,外表都挺好),我就有个想法,怎么样能做自己的生意,结合起来既有盈利,还改变中国的产品在加拿大市场的形象,这个厂商我了解各行各业,像复合板我都知道中国哪家是顶尖的,做的质量最好,中国做这些的厂成千上万参差不齐,尤其是喷漆,喷漆也受环境的影响,你生产这个家具,局限于中国是哪个局域,同样的工艺同样的厂,在那个区域可以,你换一个地方就不行。
常冰洋也全力投入到这个生意中,和父亲一起经营,她说自己对美学很有感觉,店里家具的摆设布置都是由她负责完成的,不能把家具就这样放在房间里,那看起来比较生硬,一定要有一些细节的布置,这样看起来才完美,这才达到我的目标,所以我就要求我这里不光是要有家具,也有一些小的装饰品,必须要有,甚至有些客人在我这里买了家具之后,我说我可以帮你再简单布置一下你的办公室,甚至设在家里办公室。
二楼的展览厅特意设计成一个个办公室,给客人更贴切的观感。常孝之说,要想形成和西人竞争,中国质量好的产品要站得住脚,只有扩大规模,现在来看还是零售比较多,现在也不想,第一步先重点批发,人家也不知道你的产品质量怎么样,等过一段时间以后,他知道我的产品市场挺有占有率,他自然而然就来了,现在也有很多大的批发商来探讨这个东西,我也不是很积极的,先做好口碑再说。
常孝之说,虽然经营理念和审美大不相同,父女俩却能配合得颇为默契,每当确定引进中国的一些款式,结合本地人的特殊需求做些改造,最后我都让我女儿替我把把关。她是年轻人 ,会选一些适合年轻人款式的,一些流线型比较简单的款式。稍微有点年纪的人,他们喜欢的款式看起来特别沉稳。
常孝之对制造业非常在行,他常常给生产厂家提出改进意见,以提高产品质量。他说,我把书柜底下的那两个门改成抽屉,放文件夹,因为加拿大人不论是公司还是个人报税,有很多材料需要整理,本地产品没加这个横衬,当时可以,时间长了以后就塌腰了,门就掉了。
对于女儿放弃了研习十多年的钢琴专业,常孝之很是遗憾,他一直期望女儿成为一名钢琴家。学了那么长时间,十几年二十几年,从业余学到专业学,从父亲的角度来讲是遗憾,培养一个钢琴家要费多大的精力啊,从小送到老师家去学习,从学前学,不是光学钢琴,从系统地学。现在只能接受现实了,不接受也没办法。
目前家具店批发兼零售,顾客以本地客人为主,英语能力强的常冰洋这时表现出的经商能力让父亲很是惊讶。把品牌做大,质量第一位,紧接着是售后服务,她学艺术是非常吃苦的,没有比那再吃苦的东西了,只要有这种精神来做商业,那就非常容易。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