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旅游资讯

追踪大侦探福尔摩斯踪影 伦敦贝克街221号(组图)

www.sinoca.com 2010-03-18  bulu


  正在热映的大片《大侦探福尔摩斯》,唤起了无数人心中对这个“嘴叼烟斗、头戴礼帽、手拿拐杖”的经典形象的记忆。无论故事有多么离奇的开始,凭借超级冷静的头脑、敏锐的观察和缜密的推理,在结尾,福尔摩斯永远都会给我们揭开真相。
  

追踪福尔摩斯

  在扣人心弦的情节之外,相信影片中弥漫着英伦风情的街巷、教堂及众多维多利亚时期的经典建筑也一定在你脑海久久未曾散去。那么,就跟随我们去找寻福尔摩斯的踪迹吧,记住他的名言:“你不只是在看,而是要观察!”

  夏洛克-福尔摩斯

  福尔摩斯是英国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笔下塑造的侦探形象,已成为全球通用的“侦探” 的代名词。他身高超过六英尺(约180厘米),异常消瘦;细长的鹰钩鼻子使他显得机警、果断;下颚方正而突出,说明是个非常有毅力的人。他经常拿着烟斗与手杖,外出时经常戴黑色礼帽。

  福尔摩斯不但头脑冷静、观察力敏锐、推理能力极强,而且剑术、拳术和小提琴演奏水平也相当高超。

  平常他总是悠闲地在贝克街221号B室里,抽着烟斗等待委托人上门。一旦接到案子,便会立刻锁定目标,变成一只追逐猎物的猎犬,将案件抽丝剥茧,直到最后真相大白。

  盖-里奇的新片《大侦探福尔摩斯》并不是根据柯南道尔的原著小说改编,而是来自于莱昂纳尔-威格拉姆的同名漫画。  
  

贝克街地铁站口的福尔摩斯雕像
  

福尔摩斯博物馆

  地点:伦敦贝克街(Baker Street)221B

  没错,这里就是传说中的贝克街221B,大侦探福尔摩斯的家!在小说的描述中,福尔摩斯和华生博士于1881~1904年间居住在这里。而在现实中,贝克街原本是没有221B的,就是因为仰慕福尔摩斯而慕名前来找寻的拥趸太多,英国政府特意设立了这个门牌。

  这幢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坐落在贝克街与摄政公园的交会处,距离另一著名景点海德公园不过十来分钟的路程,是伦敦的中心地段之一。一出贝克街地铁站口,你还可以看到福尔摩斯的雕像。它身高九英尺,矗立在游客最密集的主干道上,毗邻杜莎夫人蜡像馆。现在这座雕像已成为伦敦的一个路标。

  贝克街的建筑都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古老建筑,曾经是伦敦上层社会的居住区,而如今主要是商业区。221B虽然只是窄窄的一扇小门,但保证你非常容易找到,因为门口的栏杆上和房门顶部都有显眼的牌子,用英文写着“福尔摩斯博物馆”,而且这里总是访客不断。
  

  推开神秘的房门,仿佛真的穿越时空到访福尔摩斯的家。仍然按照维多利亚时代的风格保存完好,连从底层到一层的楼梯数都与小说中讲的一样――17级!

  博物馆共有四层,一楼是个纪念品商店,二楼是客厅、卧室,房间都非常小,但装潢精致繁复,三层是福尔摩斯的破案用具和与小说案件相关的陈列品,四楼是一个令人吃惊的蜡像馆,重现了很多书中案件的著名场景。

  这里每天都对游人开放,还有装扮成福尔摩斯、华生及女仆的人员接待并回答游人提出的各种问题,甚至还会热情地帮你拍照留念。博物馆接受世界各地的来信,并有专人负责回信。

  离开之前,别忘了在楼下买一本《夏洛克-福尔摩斯漫步伦敦》的小册子,然后按照书中详尽的说明安排自己接下来的追踪之旅。  
  

圣保罗大教堂牧师会礼堂

  地点:伦敦泰晤士河北岸纽盖特街与纽钱吉街交角处

  在电影中,教堂外面被还原成维多利亚时期的景象,行人马车络绎不绝。此外,大教堂中的牧师会礼堂那令人赞叹不已的几何形楼梯,也出现在了电影中。现在如果想参观这座楼梯,必须要进行事先预约 并全程有专人陪同。

  它有着举世闻名的穹顶,是伦敦城内的标志性建筑。除了《大侦探福尔摩斯》的电影中,世界各地的游客对圣保罗大教堂最深的印象,可能还来自1981年黛安娜与查尔斯的盛大婚礼。

  2010年是圣保罗大教堂落成300周年。作为巴洛克建筑风格的代表,圣保罗大教堂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仅次于罗马的圣彼得教堂。它平面呈十字形,主体建筑是两座长152 米、宽36米的2层十字形大楼,十字楼的交叉部分拱托着一座高110米的大圆顶。圆顶的上端,安放着一个镀金的大十字架,而圆顶底下高出十字楼的部分,是一个两层圆楼――底层外围建有一圈挺拔的圆形石柱;顶层则是围以石栏的阳台,站在这里可以欣赏伦敦市景。在教堂的内厅,闪烁的马赛克镶嵌、复杂的石刻,更是游客不容错过的胜景。  
  

伦敦塔桥

  地点:从伦敦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桥 (泰晤士河上共有15座桥)

  电影结尾时福尔摩斯与邪恶的劳德-布莱克伍德上演的大决战,便发生在当年正在建设中的伦敦塔桥上。

  伦敦塔桥是伦敦的象征,有“伦敦正门”之称。该桥始建于1886年,1894年6月 30日对公众开放,将伦敦南北区连成一体。从远处观望塔桥,高40多米的双塔仿佛两顶高耸的王冠,极为壮丽。假若遇上薄雾景观更为一绝,雾锁塔桥是伦敦胜景之一。

  从外表看起来,它像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砖石塔,但实际上塔身的结构主要是花岗岩和钢铁结构,两塔之间的跨度为60多米,塔基和两岸用钢缆吊桥相连。桥身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宽阔的悬空人行道,两侧装有玻璃窗,行人从桥上通过,可以饱览泰晤士河两岸的美丽风光。桥塔内设楼梯上下,内设博物馆、展览厅、商店、酒吧等。即使在雨雪天,也能在桥中悠闲地凭栏眺望两岸风光。而桥的下层,则供车辆通行。

  当泰晤士河上有万吨船只通过时,巨轮鸣笛致意后,主塔内机器启动,两块各自重达 1000吨的活动桥面会慢慢分开,向上折起,只需一分钟时间。船只过后再慢慢落下,恢复车辆通行。塔桥自建成至今,机械功能一直正常,从未发生故障。

  游客可以在塔桥上步行浏览,不需收费。可从北边的塔桥乘电梯上去,观看大桥的结构工程,然后从高空通道走过,饱览泰晤士河及两岸的秀丽景色。

  福尔摩斯酒吧

  地点:伦敦诺森伯兰大街10号(地铁查令十字站或河堤站)

  这个酒吧并未在电影中出现,但却是到访伦敦的福尔摩斯迷们的必去之处。它专门致力于为柯南-道尔和福尔摩斯迷服务,在您的探索之旅中千万不要错过。酒吧的墙壁上挂满了不计其数的夏洛克纪念品,酒吧楼上是221B号饭店,而且这里的电视业不间断地播放夏洛克-福尔摩斯电影和电视节目。

  TIPS

  除了上述去处,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探访。

  如沿着摄政大街下行到皮卡迪利大街,去欣赏一下福尔摩斯最喜爱的地方,包括标准餐厅 (Criterion Restaurant),然后漫步到科芬园(Covent Garden)去参观皇家歌剧院(Royal Opera House)。

  沿着河堤前行,还能看到福尔摩斯故事中提到的许多维多利亚式建筑,其中包括查令十字站、劳瑟拱廊(Lowther Arcade)、苏格兰大院(Scotland Yard)及辛普森滨河餐厅(Simpson's-in-the Strand)。此外还有柯南-道尔爵士在上温坡街2号(2 Upper Wimpole Street)短暂医学实践的地方。  

  圣巴索罗谬教堂

  St. Bartholomew the Great Church

  圣巴索罗谬教堂是伦敦最古老的教堂之一,修建于征服者威廉之子亨利一世在位时期。这座教堂经历了1666年的大火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轰炸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闪电空袭,有幸得以保存下来。

  电影中神秘的场景就取自该教堂诺曼式的内堂。这里多次在电影中出现,如《莎翁情史》《伊丽莎白:黄金年代》等。

  地点:西史密斯菲尔德大街

  派克福庭古堡

  Peckforton Castle

  电影中的多个片段都以这座维多利亚哥特式的豪华宅邸为背景,例如将它的地下室用做19 世纪的牢房。

  1989年,古堡被购买并投入百万英镑修缮,成了国际上流社会举办宴会、婚礼的古堡酒店。有38个豪华套房,华丽的宴会厅和其他设施。

  地点:英国柴郡(Cheshire)平原之上

  LINK

  其他大侦探 追踪旅行地

  波罗


  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与福尔摩斯齐名的大侦探。比利时人,矮个子。有着鸡蛋样子的脑袋,常常歪在一边,对事物的整洁有着严格的要求。

  追踪地:卡尔纳克神庙(Temple of Karnak)

  出处:《尼罗河上的惨案》

  故事回放:故事中波洛的足迹从开罗乘火车直奔阿斯旺,再乘邮轮到达建立在底比斯遗址上的卢克索。电影中令人记忆深刻的巨大石柱及大石块被从石柱顶端推下来的镜头,都是拍摄于卡尔纳克神庙的巨柱大厅。

  卡尔纳克神庙是供奉太阳神阿蒙的神庙,是一部雕刻在石柱上的古埃及的兴衰史。大柱厅面积近5000平方米,有6道大厅,134根石柱,中央两排的柱子直径达3.57米,需要11个人张开手臂才能合围起来,亲自手拉手尝试把柱子围起来几乎是每个游客必做的功课。在柱顶的柱帽是盛开的纸沙草花的形状,可以安稳地站下近百人。

  柯南

  被称为“平成年代的福尔摩斯”。被黑衣人灌下身体缩小的毒药后,回到发育期的孩童状态,于是化名为“江户川柯南”寄住在小兰的家。《名侦探柯南》是中国目前发行量最大的漫画书。

  追踪地:东京塔

  出处:柯南影院版《漆黑的追踪者》

  故事回放:日本著名的东京塔是全片结尾处最为重要的场景。柯南不仅在东京塔上破获了这一集的连环杀人案件,还被黑暗组织成员追杀,观众可以将东京塔的外观和内部构造都看个清清楚楚。

  东京塔是东京的最高点,也被视为东京市区的象征性建筑。1958年建成后,以 332.6米的高度超过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成为世界最高的自立式塔。东京铁塔红白相间的塔身十分醒目,日落到午夜零点更是灯火通明,灯光颜色随季节变化。富有特色的望台是一个20米见方的房间,四周用整块的大玻璃镶装,置身其中仿佛凌空出世,整个东京一览无余,向下俯视还可看到铁塔的内部构造,直接感受所处高度。铁塔楼里面设有水族馆、蜡像馆、近代科学馆和电视摄影棚、餐厅、百货店等。

  福尔摩斯的武功"巴顿术":比截拳道早70年
  

  

  巴顿术是攻击和防卫的混合格斗术,1898-1902年兴盛于英国,1901年侦破故事大师柯南・道尔爵士把这种武功赋予了他笔下的英雄福尔摩斯,而从让这种融合了中西方传统的格斗技巧随之不朽。虽然整个20世纪巴顿术都没引起太大关注,但自从2002年起出现了复兴的迹象。今年是柯南・道尔爵士诞辰150周年,英国导演为此拍摄的电影《福尔摩斯》将在秋季上映,在福尔摩斯系列电影史上,这是首部动作片,片中的福尔摩斯使用的就是被称为绅士的防身术的巴顿术。

  风云际会:巴顿俱乐部

  1898年,在日本生活了三年的爱德华・威廉・巴顿 -莱特回到了英格兰,他对外宣称自己修炼了一种“新的防卫术”。 他说,我的武艺吸取了多种格斗技巧中最好的因素,博采众家之长。他把新防卫术命名为巴顿术(Bartitsu),这是他的姓(Barton)和柔术 (Jujitsu)这个词的合成词。

  1899-1901年这两年间,巴顿在伦敦的《皮尔森》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介绍他的新武功,他说巴顿术主要来源于古典柔术――神传不动流柔术和日本传讲道馆柔道(第一个道场设在东京下谷北稻荷街的永昌寺)。这是他在日本期间学习的武术。

  日本柔术的意思是“温柔的艺术”或“柔软的艺术”。这个名称可能有些名不副实,因为柔术是一种格斗术,直接与血腥的日本封建时期的战场相关联。它包括拳打、脚踢,痛苦的反关节攻击,投摔、勒绞和关节锁。柔术讲究以力抗力,用对手的力量攻击对方,以聪明的方式运用有效的技术克制粗糙的力量和攻击,这是柔术的核心哲学。遵守这些规则,瘦小的人有希望击败高大强壮的人。日本柔术有众多不同的道场或学校,每个都有自己特点。有些着重投摔,有的重地面缠斗,有的重击打。随着武士阶层以及其代表的武术传统的消亡,十九世纪中晚期,柔术衰落了。嘉纳治五郎(1860--1938)是柔术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的大师。他认为柔术是强身健体的方法,为了同古典柔术区分开,他称自己的武术为“柔道”。 巴顿在东京的时候正是柔道最辉煌的时刻。此外巴顿声称他的武术还融合了天神真阳流柔术、不迁流柔术和合气道的格斗技巧。

  巴顿知道要在伦敦站住脚,必须要符合当地人的口味,所以巴顿术同时还吸收了英国拳击、瑞士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施文根(schwingen )也就是摔跤的技法.和法国萨瓦特(savate)踢打术,萨瓦特这种法国式拳击是一种独特的格斗技艺,是踢、打、摔、拿皆可施展的综合性拳术,在李小龙的武学笔记中多有记载。巴顿术还吸收了由瑞士人皮埃尔・维尼开创的一种棍术的精华,此外巴顿术还包括一套全面的身体训练体系。

  1899-1902年之间,巴顿除了在杂志上发表文章,接受采访,还在伦敦的街头进行一系列的表演,让巴顿术广为人知,此外他还开办了巴顿术器械和体育学院,称为巴顿术俱乐部,这座学校坐落在伦敦沙夫茨伯里大街67号。在1902年的一篇文章中,记者玛丽・努金特带领读者进入了巴顿俱乐部神秘的“巨大的半地下”大厅,那里面白色瓷砖的墙壁上,都安装了电灯,记者说武士们像老虎一样走来走去。

  巴顿和嘉纳治五郎大师和日本其他柔道高手通信,邀请了三位柔道高手到伦敦来,在巴顿的俱乐部里担任教练。不过两人很快就回了日本,而19岁的由纪留了下来,不久另一个柔道高手堀祯很快也来到伦敦协助他,擅长武器的瑞士人皮埃尔・维尼和摔跤手阿曼德(Armand Cherpillod)也被俱乐部聘为教练,除了教学员们怎么锻炼身体之外,他们还要对外表演,与其他战斗风格的挑战者比武,弘扬巴顿术的名气。而且巴顿术俱乐部也变成了埃杰顿・卡斯特和阿尔弗雷德・赫顿倡导的古典击剑术的大本营。

  巴顿术俱乐部的学生中有当时伦敦的知名演员,他们为了表演古装戏,学习舞台表演中如何让械斗更精彩。1901年夏天,巴顿术俱乐部里添加了由艾米莉夫人讲述的呼吸法课程。巴顿术俱乐部也是西方首批教授女子防身术的学校。

  巴顿俱乐部的成员包括柯西莫・达夫・戈登爵士,这位 1906年林匹克击剑奖牌得主后来作为泰坦尼克为数不多的男性幸存者而臭名远扬,著名的学员还有第十二孟加拉步兵团莱恩团长,他后来在印度发表了一篇论述巴顿术手杖攻击技法的文章,传播巴顿术的手杖法。

  巴顿说,在这段时期,他在三分钟之内就可以打败了几个看起来比他强壮的人,在圣詹姆斯大厦举行的巴顿术表演会上,现场观众都见识了巴顿的厉害。这次的表演赛让他赢得了当时颇有声望的洗浴俱乐部的会员资格。并且得到许可,可以一睹威尔士王子爱德华的圣容,不幸的是,他在骑自行车的时候,伤了手,失去了见到王子的机会。

  巴顿总是鼓励俱乐部成员互相切磋。1902年巴顿在文章写道:“在巴顿术里包含着拳击的因素,使用拳头作为攻击的媒介;在攻击和自卫时还使用腿法;把手杖作为自卫的工具使用;还包括最适合自卫的日本摔跤 ――柔术和柔道,巴顿术可谓是最适合近身自卫时使用”。“要想尽可能的不受到攻击,必须完全了解拳头攻击的危险性和其出拳方向,以及身体最容易受到攻击的部位。同样也要懂得使用腿法和手杖”。“柔道和柔术开始不是为了防御拳击手的攻击而设计的,也不是为了防御别人用脚踢,而是适于近身肉搏战,所以必须了解拳法和腿法”。 很多巴顿术的自我防御技术和招式都被巴顿自己记录下来,发表在为《皮尔森》杂志上。

  尽管热情洋溢,但是事实证明巴顿心有余而力不足,是个不称职的推广者,到了1903年,巴顿术俱乐部就关门大吉了,据说这是因为入会的登记费和学费太贵了。直到20世纪20年代,巴顿还一直在发展并传授他的武艺,但是他再也没有得到大众的关注。

  受雇于巴顿的武术教练,那些日本人和瑞士都在伦敦新建了自己的体育和健身馆,日本柔道高手由纪受雇于精明的威廉・班克,这个杂志出版商也是一个推销高手,在他的宣传公关之下,开启了柔道国际化的风潮,一时间,西方出版了大量有关柔道的书籍和文章,柔道学校遍地开花,这股风潮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临近才消退。

  福尔摩斯的武功

  如果不是柯南・道尔爵士,巴顿术也许会被人永久遗忘了。19世纪90年代,柯南・道尔对不停的记录福尔摩斯的冒险事件厌烦透了,在1893年的一个故事中他打算杀死这个无所不能的大侦探,在《最后一案》中他让福尔摩斯与死对头莫里亚蒂教授双双坠入瑞士的河谷。华生以哀恸的语气说:“想要找回尸体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而当代最危险的罪犯及最杰出的法律守护者,就永远葬身于这险恶的漩涡激荡、泡沫沸腾的万丈深渊中。”但是该篇故事发表后引起读者的不满,纷纷要求作者让福尔摩斯“起死回生”。 1902年,柯南・道尔让华生以回顾的口吻,写下堪称福尔摩斯最精采的长篇小说《巴斯克村的猎犬》,让福尔摩斯重出江湖,但未提及坠崖留下的生死之谜。在 1903年的《空屋》中,才讲述只有莫里亚蒂教授跌入深渊,福尔摩斯却得以逃生的故事。

  在福尔摩斯解释自己奇迹般的生还时,他说:“莫里亚蒂仍紧跟着我。我走到尽头便无路可去了。他并没有掏出武器,却突然冲过来把我抱住。他知道他的一切都完了,只急着对我报复。我们两人在瀑布边上扭成一团。但是我懂点日本式摔跤(英国版原文为baritsu, or the Japanese system of wrestling,),过去有好几次都用上了这一手。我从他的两臂中褪了出来。他发出一声可怕的尖叫,疯狂地踢了几下,两手向空中乱抓。尽管他费了很大的气力,仍旧无法保持平衡而掉下去了。我探头见他坠下去很长一段距离,然后撞在一块岩石上,又被弹出去,掉进水里。”

  事实上,“baritsu”这个词除了英语版之外别的版本中都没有提到,柯南・道尔用的是“baritsu ”而不用巴顿术“Bartitsu” 这个词。很可能在19世纪90年代和巴顿一样,柯南・道尔也在为《皮尔森》杂志写文章,他模模糊糊的记得巴顿术,但他记错了或拼错了这个词,也许是无伤大雅的印刷错误,1900年出版的一张介绍巴顿术的报纸上,也是出现了这样的错误,把“Bartitsu”拼写成了“baritsu ”。

  对柯南・道尔的美国编辑来说,"baritsu" 这个词太深奥了,在美国版的故事里就用“jiujitsu”柔道这个词来代替。到了20世纪,对福尔摩斯的武功名称的翻译还是很混乱,福尔摩斯迷们对 “baritsu”这个词迷惑不解,他们大都把这个词与柔道、柔术混为一谈。到了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才弄清楚福尔摩斯的武艺到底是什么。

  福尔摩斯的巴顿术到了 20世纪末期重新焕发生机,小说英雄比如野蛮博士和魅影侠开始用起了这种功夫。在以爱德华和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的游戏中,有些角色也被设计为使用巴顿术。

  巴顿术的遗产

  巴顿后来一直致力于临床医学,尤其是热,光和辐射治疗方法的提高和革新。他使用巴顿术这个名字来涵盖他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1951巴顿还出席了伦敦的空手道大会。同年去世,享年90岁,这位大师死后很寒酸,武术史家理查德・鲍登说他埋葬在“叫花子公墓”。

  巴顿术注重实效的哲学理念,被20世纪早期欧洲格斗术专家们,比如比尔・安德伍德和威廉・费尔班(曾经在上海居住多年)所继承,他们无一例外都和巴顿术俱乐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发展的近身格斗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同盟国采纳。很快变成了军队和警察训练近身格斗的基础,20世纪传遍了西方世界。

  安德伍德生于英国,后移民加拿大,是加拿大著名的军用格斗术专家。20世纪20年代他在伦敦向由纪和另一个柔道专家学习过。安德伍德身材矮胖,身高仅5英尺2英寸(1米58),其貌不扬,却是公认的柔术高手。安德伍德参加过一战,在大战中利用自己的格斗术死里逃生。战场上的多次生死格斗使得安德伍德逐渐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格斗技术,他把这套技术体系称为“战斗道(Combato)”。二战爆发后,安德伍德先在加拿大军队里教授格斗技术,不久之后被美国请去,向著名的特种部队“游骑兵”传授格斗技术,后又被联邦调查局请去执教,最后被请到Camp-X(这是英国情报机关英国特别行动委员会最重要的海外训练基地),和费尔班、艾普盖特等人一起教授格斗技术。 007的作者伊恩.弗莱明当时就在这里受过特工训练。随着安德伍德等人得足迹,以柔术式的擒拿摔投为核心的格斗术传播到世界各地。

  巴顿也被认为是混合武艺和综合武术(MMA)对抗赛的先驱,这项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运动是拳击、柔道和摔跤等运动的结合,这项比赛对所有的武技一视同仁,不同武术流派的练习者可以在统一的规则下同场竞技。在比赛中允许使用击打、抱摔、关节技等各种技术,并在选手倒地时继续进行比赛。巴顿的拥护者,像由纪和瑞士摔跤手阿曼德对这项运动贡献颇多。

  2001年,电子期刊《武术和科学》开始重新刊登由理查德・鲍登在大英图书馆里发现的巴顿发表的文章。几乎与此同时在其他网站也开始出现“使用手杖的防身术”这样的文章,引起了小众的追捧。

  2002年,巴顿术爱好者国际大会成立了,巴顿术协会把巴顿术的研究分成两个领域,规范的巴顿术,这是1899-1902年巴顿和他的助手们介绍的格斗术,还有新巴顿术,现代的,由巴顿俱乐部的教练和学生在1905-1920年左右发展出来的招数。协会还连带研究当时的社会现象,比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街头斗殴,妇女参政权运动激起的女性防身术热潮,维多利亚和爱德华时代的武术。

  2005年8月由唐尼・沃尔夫编辑的《巴顿术纲略》出版,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巴顿术的历史,可以说是一本规范的巴顿术技术教程,其第二卷在2008年出版。2006年9月,巴顿术协会的成员柯克・劳森发行了一张名为《福尔摩斯的武功》的DVD ,2006年10月,巴顿术协会开通了网站,详细介绍巴顿术的历史,理论和巴顿术的招式。2008年7月,柯克・劳森宣布在他的俱乐部开设第一届巴顿术、新巴顿术训练班。所有书籍和DVD的销售收入,都用于建立了巴顿莱特纪念馆。纪念这位把自己一生都奉献给巴顿术的人。

  在很多方面,巴顿都超越了他的时代,他是首批学习日本武术的欧洲人,也是第一个在西方传授东方武功的人。创造了第一套融合了亚洲和欧洲攻击方式的武术,巴顿在一个不能佩戴武器的时代提出了公民的个人自卫问题,在这一点上比李小龙的截拳道早了70年。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盘点2010年全球十大必游城市:温哥华入选(组图)
下一篇:热爱旅行吗?看看在加拿大如何策划快乐的旅行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