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留学 > 留学动态

中国学生的“洋高考”

www.sinoca.com 2013-06-08  三联生活周刊



  初中毕业时,胡萍和儿子便决定放弃国内高考,直接去国外读大学。她也成为中国教育的尖锐批判者,她说:“中国的老师认为考第一才是有价值的,而且要永远考第一。但学业和幸福有直接关系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就是要培养能健康生活的人。他们要有自己的梦想,有健全的人格,懂得如何追求幸福,而不是只会考试。”

  当时她正好有一个去深圳的工作机会,经过一番考察后,她选择了一所深圳的私立国际中学。打动她的,是这所学校的一份毕业生名单,有的学生进入了牛津和剑桥大学。“我们以前觉能去香港上大学就很知足了,儿子突然发现他通过努力完全是可以去剑桥读书的。”胡萍说。另一个吸引小孟的因素是,在这所学校不用上政治课。

  于是,胡萍和儿子又从成都去了深圳,进入了这所每年学费8万元的国际学校。小孟在这里完成了英国高中课程(GCSE)以及A-level课程的学习。凭借优秀的成绩,他成功申请了剑桥大学,而且独自一人去英国完成了面试。在校园里散步时他还遇见了霍金,看到霍金用电脑打字说话感觉很新奇。他回来有些得意的告诉母亲胡萍:“据说能遇见霍金的人,最后都能面试成功。”

  经常有家长问胡萍:如果你的儿子学业上不优秀,你怎么想?还是这么宽松的教育理念吗?胡萍说,儿子喜欢烹饪,爱好做西餐,将来当厨师开个餐厅,也觉得很好。“实际上,他现在虽然在剑桥念生物,但是心里还有一个开餐馆的梦想。他还想着将来自己种菜、养牛,开一个米其林餐厅,各国总统都要排队去吃饭。”胡萍说。

  低龄留学潮

  北京四中校长助理安迎过去把出国读本科的学生叫“捣乱分子”。六七年前,这一群体还多是年级里一些中等或者中等偏下的学生。他们不一定能考上清华、北大,于是选择直接出国读大学。“因为高考跟他们的关系不大,上课的时候就自己抱着本托福单词书看,中间还要请假,去香港考SAT。到了高三第二学期,他们的offer都拿到了,只是上学拿最后一学期的考试成绩,可普通学生都在高三冲刺。”安迎说。

  起初,“捣乱”的群体只有零星几个人。到了2009年,北京四中出国读大学的人数开始一下子增多,达到了20~30人,而且这部分学生的成分也发生了变化,好学生越来越多。“在四中。成绩在前100名的学生是一定能考上清华、北大的,这里面有人开始选择出国,就意味着能去清华、北大的孩子,不去了。”不得已,北京四中在高三原来12个班级之外,把这群孩子聚在一起,成立了一个13班。自2009年以来,这个班的阵容一直在滚雪球,从20人、50人到70人不断扩大。到了2012年,四中约450人的普通高三年级里,放弃高考的有78人,还有许多未被统计的孩子在高考之后选择了出国。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中谈到,近年来国内高考弃考人数的不断升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出国留学。2009年我国高考弃考人数达到84万,2010年接近100万,其中因出国留学而选择弃考者达21.1%。

  根据2012年美国《门户开放报告》,2011年,在美读本科的新注册留学生为84543人,增长6.5%,2012年为90903人,增长7.52%,虽然读研究生的新注册留学生人数多于本科生,但增长率却低于本科留学生。

  还有越来越多的孩子直接去国外读中学。2005至2006年度,中国赴美读高中的学生人数只有65人。而2010至2011年度,这个数字已经达到6725人,5年激增了100倍。2010年,中国出国留学生中,高中及以下学历学生占19.8%,而2011年中国仅高中生出境学习人数就占中国总留学人数的22.6%。过去,中国的年轻人习惯大学毕业后出国深造。现在,更多的人开始从高中甚至初中就选择出国留学。留学低龄化成为这波留学潮的新特点。

  于欣欣就是在这股热潮中加入留学中介市场的。在洛杉矶做了十几年物流业后,最近几年她发现街头年轻的中国面孔迅速增多,而她的侄子也是其中之一。3年前,因为侄子成绩不好,于欣欣与家人只用了十几天,就“连推带搡”地把这个刚读高一的男孩从大连弄来了美国。本来以为自己很有先见之明,等孩子到美国她才发现,从高一开始留学,学生无论适应性、考试能力,甚至大学申请上,都已经慢了一步。她意识到中学留学是一片“蓝海”,整个流程“也没那么难”,于是干脆自己转行做起了中介。

  如果想绕过高考,直接在美国读本科,目前国内中学生最常选择的有两条路线:出国班与高中留学。于欣欣所在的博洋国际教育机构目标群体是后者。他们在国内设置代理人,招录中学生源进入美国中学。于欣欣负责为他们寻找寄宿家庭或寄宿学校,并作为驻美的管理者,负责照顾这些孩子9~12年级的生活起居。

  由于美国的公立中学不接收长期留学生,所以通过这种途径出国的孩子,所持有的F-1留学签证必须在美国的私立高中就读。于欣欣告诉我们,私立学校中走读学校的学费每年1.5万~4万美元不等,寄宿学校则要在4万~5万美元。由于学校床位有限,近年来中国孩子的涌入让寄宿学校的学费还在飞快上涨。算上孩子们每月1500美元上下的生活费,一年下来,每名高中留学生要用掉20万~40万元人民币。完成美国的四年高中,需要100万~160万元人民币,这基本与在美接受本科教育的花销持平。

  “前途出国”美国本科部副总监闫晓哲经常在全国各地出差做讲座,她明显感觉到,近年来,全国高中留学的热度在持续升温。其中一线城市发展较早,近年开始减速增长,持续膨胀的是顶尖优秀学生的数量;二线城市中各大省会城市开始了“狂热增长”,成都、重庆是新热,东部沿海、南部沿海最热,东北三省刚刚起步,像呼和浩特、乌鲁木齐这样的城市,“只要信息到了,反应就非常热烈”。

  这名哈佛教育学硕士回国之后就加入了留学顾问这一行当,反复为“名校背景做中介是不是浪费”的问题说No。她很满意于现在的工作状态出国留学的学生不再是因为“混不出头”,越来越多的学生是为了追求更优质的教育。在她的微博上经常会提到,又有某学生、某某学生拿到了哥伦比亚、耶鲁、斯坦福的offer。

  闫晓哲告诉我们,传统的申请服务中介市场也在不断细化,从最开始的文书撰写、申请投递之外,还加入了教育规划、留学导师、兴趣活动策划等等方面。

  在传统申请服务之外,跟随着留学热潮不断发酵的还有短期游学团、一年交换项目等。STS国际交换教育基金会的王英凯告诉我们,许多不确定是否要出国的孩子会选择寒暑假的短期游学团,用夏令营的形式去国外度过三四周时间,参与短期英语培训课程、国际学生互动活动和旅行。

  欧洲的夏令营收费2.8万元上下,美国则要3.5万~4.2万元。许多参与过夏令营的孩子会确定自己的目标,继续选择申请J-1签证,去美国公立学校参与8.5万~12万元一年的交换生项目,或者直接去美国读高中。王英凯总结,从夏令营、到一年交换、再到四年高中项目,目标国家的范围在不断地收缩,有些中国孩子甚至会选择去马耳他这样的小国家参与夏令营。但到真正读高中,最常选择的还是教育资源最优质的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这四个国家。

  政治因素也在帮助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去国外接受教育。近年来中国孩子的教育签证通过率正在逐步提高。奥巴马一改布什政府的保守政策,持放宽性的留学政策。“美国鼓励签证官多给中国学生发签证,而且年龄越小签证越容易。”于欣欣说,她经手的学生里,除了由于家庭的历史问题,很少有学生被拒签。

  2012年2月,美国政府进一步放宽签证策略,试行免面谈审理策略。2012年3月,澳大利亚移民局公布了简化学生签证的细则。这项新政降低了签证风险等级,免除了学生签证的担保金。符合相关条件的学生签证申请人,只需提供一份经济担保声明书。声明自己或经济担保人有足够资金来支付申请人在澳期间的学费、生活费和旅行费用等即可,申请人无需提供任何经济担保证明材料。

  于欣欣感觉,身边的中国留学中介公司越来越多,如今这波中国潮正在重复之前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的留学热潮。“都是先来大学生,再来中学生。中学生里先做夏令营项目,又渐渐扩展到整个高中留学。”她总结,“日本经济衰败后,留学潮开始减退,现在韩国已经进入了广泛的高中留学阶段。而中国正从夏令营、交换生、高中留学开始重新再走韩国几年前的路径。”

  “甘蔗没有两头甜”

  安迎把出国班称为“不归路”,从高一入学开始就没有回头的可能了。只能向着国外大学出发,而无可能再参加高考。学习的内容和准备方式都不一样。

  申请美国大学需要的五大硬件资格:一是托福、SAT标准化考试成绩;二是学生高中阶段的各学期成绩(GPA);三是社会活动记录,包括参加竞赛、公益活动、社区服务等等;四是学生的个人自述;五是至少三封推荐信,一封来自升学指导顾问,或者班主任、校长,还有两封来自学术老师。虽然不再一条路走到黑地挤高考的独木桥,但在两年多时间内完成五大指标,其压力决不比高考小。

  随着申请人数逐年递增,五个硬件的门槛也在不断提高。五六年前申请学校只需要托福成绩,但近年考取110分以上的高分学生比比皆是,美国高校又添加了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一些有条件的国内出国班在这二者之外,还开设了AP课程,即美国大学先修课程。学生在高中选修部分大学课程,用考试的分数为申请增添筹码。

  在北京四中国际部5月份的家长会上,有家长忧心忡忡地提问:大家都开始选修AP课的数理化时,自己孩子还有优势吗?选一个冷门的美国历史会不会更好些?安迎安慰这位家长说,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能学到AP课程。另外,虽然跟美国孩子接受同样的教育,实际上中国孩子学起美国历史这样深入的文科课程,无论是学习还是最后的考试,其实都十分艰涩。

  “选修AP的课程数量不起决定作用,不是越多越好,美国大学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场暑假前的家长会上,安迎的语气跟高考班的老师并没有多大区别,“假期要好好学习英语和数学,回来我们要进行分班考试,英语也要坚持阅读训练,”但在内容上还是有所不同,“千万不要把假期变成单纯备考,职业实习、公益活动一定要坚持,每人至少要完成10天的志愿者活动……”提起一位孩子“反倒羡慕国内高考班的同学”的抱怨,安迎的评价是:“大家对高二的艰巨程度还是认识不足。”

  闫晓哲认为更难的还有课外活动这一项。申请的人一多,就出现了明显的扎堆儿现象,最常见的有三种:一是为期一到两天的社区活动,学校呼啦啦一下子把孩子们拉到孤儿院、老人院,联谊一天就匆匆结束;第二种是模拟联合国活动,模仿联合国及相关的国际机构,依据其运作方式和议事原则,围绕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召开会议。作为参与人数最多的语言类活动,三五年前,“模联”还是颇有新意的实践经历,但现在已经贬值成申请的标配。只有参与过“哈佛模联”、“全国模联”,才能脱颖而出。最后一种社会实践便是学生会,很多学生没有什么亮点的经历,所提到的“纪检部部长”,可能只是每天去检查眼保健操。

  在这种情况下,闫晓哲会很实际地劝告学生:“别人有的东西你也要有,不能因为‘模联’很俗就不做了。但如果不是真心特别喜欢,就不要花太多精力,可以再想想自己喜欢什么,再别出心裁地做一个。”她接触过一些真正个性的兴趣活动,曾经有一个去了美国最好的艺术学院学设计的孩子,高中时就自己经营淘宝网店,售卖自己设计的衣服。闫晓哲在哈佛的一个同学,录取的加分项是她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有6年主持经历。此外,国际学术比赛、全国物理化学一等奖,都是申请中的硬通货。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有“实实在在地持续了很多年、在社会上有一定认知度”的课外生活,学生们只能挖空心思去推陈出新,结果却是衍生出新的俗套去孤儿院换成救助流浪猫狗;模联是标配,就参加有含金量的国际性辩论赛;学生会人多,就想办法从活动参与者变成核心组织者。游学团已经不再稀少,就变成参加summerschool,即美国大学的官方暑期课程,去哈佛、耶鲁提前拿学分。

  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于学生的自述文件中。“百分之七八十的女孩在自述里都会写到钢琴九级十级,男生都会说自己喜欢打篮球,申请官都腻歪了。”闫晓哲建议学生把自己刻章、游泳、学习第二外语的经历都列举出来,“有个男孩也写了打篮球,他提到自己身上有很多伤疤,每个伤疤都跟一场比赛有关系,都教会了他一个人生道理。”这个心灵鸡汤的故事最后打动了申请官,并迅速变成了一个新的录取模范。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学生在当下,还不太明白美国大学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孩子。

  即使是推荐信上,现在标准也在水涨船高。一般情况下,一封推荐信来自班主任或校长,另两封来自不同的任课教师。如今家长们各显神通,从自己的人脉关系里找政界要人、社会名流帮忙写。但他们对孩子毫无了解,讲不出除了孩子性格、交往之外真正过硬的案例。闫晓哲不建议大家写这种推荐信。她去年曾帮助一名学生申请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物理系入学,那名学生连续几个假期都在哈工大的实验室里做物理实验,最后的推荐信出自实验室教授之手,有力地提供了他的实验报告和真正的学术评价。但反过来说,并不是谁都有机会去大学里做实验。“除了特别优秀的孩子,在中高端层次也不能完全避免‘拼爹’”,闫晓哲说。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供过于求 安省政府宣布教师学院招生数将砍半
下一篇:中国留学生被当提款机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