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言之,将目前对明仁天皇的广泛爱戴,转化成未来诉诸传统,复古修宪的支持,是保守派的政治蓝图。 图/路透社
如何捍卫民主宪政:走钢索的自由派
然而,反对往集体主义修宪,并对天皇制抱持一定戒心的自由派,则陷入了另一种两难——对自由派而言,只要天皇制存在一天,就难保未来不会再次出现一个战前天皇,就算只是「象徵」,也难保不会被保守派作为倡议集体主义,削弱民主宪政的工具。
明仁天皇长年以来尊重民主宪政体制,并对战前军国主义深切反省的主张,虽与自由派的诉求一致,但也让主张废除天皇制的运动者难以着力。
虽然天皇这次的发言,对以传统作为修宪主张的保守派确实带来打击,自由派也乐见再次强化天皇的象徵化与人性。但倘若这次开了天皇对国民倾吐「个人心情」,再透过舆论压力达成修法的先例,则难保往后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以「谈心」名义干政的情况。如此一来宪法禁止天皇干政的防火墙,将会越来越稀薄,这也并非自由派,特别是宪法学者所乐见。
简言之,自由派目前也走在钢索之上,一边是修宪成功,一边是承认天皇的实质政治影响力,一旦失去平衡,两边都是深渊。
就法理上而言,应该要在排除天皇发言,并且不考虑明仁个人人格的前提下,对「天皇制度」进行辩论与改革,避免天皇干政的嫌疑,但就政治现实而言,天皇谈话的影响已成既成事实,再难从人们的心上抹去了。
就政治现实而言,天皇谈话的影响已成既成事实,再难从人们的心上抹去了。图为8月8日,东京街头聆听天皇「心声」的日本民众。 图/路透社
走出等待「玉音放送」的臣民心理
对权威的依赖心态,未必会随着体制的转型而自动逝去。反观台湾,解严近三十年,两蒋也已逝去数十年,威权体制与伟大领袖的实体皆已不存。然而每逢选举必有人尊奉「经国先生」的风潮、在各地仍争论不休的铜像存废、乃至于近日的转型正义立法、教官退出校园争议等等。这些都一再考验着台湾人如何看待过去,又如何看待今日的民主体制中,自己的角色。
今日天皇制的未来,已不在藩阀政府、军方或麦克阿瑟的手中,而在日本人民的心中。对于这次的「玉音放送」,日本人必须问自己,多年来对天皇的支持,究竟是认同天皇制在日本宪政体制中的存在意义,还是认同明仁天皇个人的人格与形象。而目前社会上普遍弥漫的同情声浪,究竟是出自臣民的顺服,还是出自对人权的关怀。
无论本次风波如何收尾,唯有日本人民在心中不再期待天皇的「玉音」,独立而自由地议论天皇制问题,并担起主权者的责任做出决断,日本天皇才有可能有真正「虚位」乃至于「退位」的一天。
唯有日本人民在心中不再期待天皇的「玉音」,独立而自由地议论天皇制问题,并担起主权者的责任做出决断,日本天皇才有可能有真正「虚位」乃至于「退位」的一天。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