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司宣布他们即将在其商店的数个区域内“去除性别引导标示”,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儿童玩具区。他们在其网站上写道:“我们知道购物偏好和需求正在改变,就像一些顾客所指出的那样,在某些区域里(如玩具、家居、娱乐区),用性别为产品分类是不必要的。”
在这个声明发布之后的一周里,人群中爆发了一波强烈的反对意见,其中部分是由于Franklin Graham——著名的福音传道者Billy Graham的儿子、现为葛培理布道团的主席和CEO——在其Facebook上的言论:“我认为Target可能忘了究竟是谁使得其商店如此火爆,不是那些性别中立者,而是美国工薪家庭——父亲、母亲及其所爱的男孩和女孩们。”这条状态拥有超过5万次的分享和10万个以上的“赞”。而另一些人(比如心理治疗师Tom Kersting)则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认为缺少性别标签会使得孩子“对自己的性别产生疑惑”。
发展心理学家Christia Brown表示,这一切都与三十年来针对儿童和性别标签玩具的社会科学研究并不相符。首先,父母并不需要担心性别困惑,儿童很早便能知晓自己的性别——大约两岁以前。至于儿童玩具,去除性别标签的决定很可能是一个极棒的主意,它与绝大多数研究结论是相符的,Target的行为并不应该引起争议。
以下是一些在该领域里受到广泛认可的研究发现的简短回顾:
科学界对于玩具性别标签所产生的影响非常清楚。
社会科学家们基本已一致同意玩具性别标签对儿童的选择所产生的影响。若玩具标签上注明是给男孩的,则女孩根本不愿意碰;但若在相同玩具上注明是给女孩的,那么女孩则会对其感兴趣。男孩反之亦然。在一项研究中,当从未见过的玩具上标明自身性别时,学龄前儿童会对其产生兴趣,即便研究人员在玩具上动了手脚,故意置入令人迷惑的视觉信息——例如面对一辆粉色的怪物卡车时,男孩会对标着“男孩”标签的更感兴趣,而女孩会对标着“女孩”标签的更感兴趣。
研究人员称其为“热番茄效应”。
名称源于心理学家Carter于1987年观察所得的现象。一名小男孩愉快地玩着一辆玩具赛车,直到上面的头盔掉了下来,出现了位金发女性。男孩立即把车子丢在一旁,像丢掉一个“热番茄”一样。
在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给学龄前儿童呈现一些性别中立的玩具,并要求孩子们为其评分,结果发现男孩与女孩所偏好的玩具并无显著差别。而在第二个实验里,另一群孩子接受了相同的实验,但其中一半玩具被标上“男孩”、另一半玩具被标上“女孩”。毋庸置疑,男孩子对带有“男孩”标签的玩具更感兴趣,而女孩子对带有“女孩”标签的玩具更感兴趣。
性别标签不仅影响孩子的玩具喜好,也影响他们玩玩具的方式。
在一项经典实验中,研究人员给美国孩子呈现了一个他们以前从未见过的加拿大玩具——它像个小丑一样嘴巴大张着,你可以扔一些小圆盘到它嘴巴里。其中,一半孩子被告知这是男孩玩的游戏,而另一半孩子被告知这是女孩玩的游戏。结果发现,当被告知是男孩游戏时,男孩子的表现更好;当被告知是女孩游戏时,女孩子的表现更好。对于孩子而言,性别标签所带来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多。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