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年青的时候
她说,丈夫和律师迫使她和孩子分开,并想把她送到医院。“他说我有精神病。”康妮被强制送到精神病院。幸而在一位美国修女的帮助下,她重获了自由。
康妮的丈夫以康妮患精神病为由,拒绝让康妮与孩子见面。1979年,她来到华盛顿,希望政府能帮助她把孩子要回来,但失败了。
“我最后一次看到我的孩子,她还是个呀呀学语的小女孩。现在她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她说。
康妮放弃了与女儿见面的念头。1981年,她在白宫门口遇见了自己未来生命中亲密无间的伙伴,威廉-托马斯。
1981年6月3日,示威者威廉-托马斯在白宫大门外扎营,举着手写的标语牌“追求—智慧和诚实”。康妮加入他的示威。
“我看得出,他对自己在做的事情很真诚。”康妮说。
从那之后,两人在白宫对面开始了马拉松式不分昼夜的和平抗议。后来托马斯的妻子埃伦也加入其中。三十多年来,三人就在这里对抗着严寒、酷暑、狂风、暴雨以及警察时不时的骚扰。
他们支持所有的和平请愿,并专注于反核运动。托马斯和埃伦将他们的行动取名为“一号运动”,目标相当远大:实现全球裁军。
1993年,该行动取得了最大成功。他们发起的呼吁裁军的请愿得到区议员埃莉诺-诺顿的支持。诺顿与他们共同起草了一份反对核扩散的草案。这份草案几经修改,先后10次在国会讨论。“他们希望让公众了解核扩散问题及其潜在的可怕后果。”诺顿说。
1999年,托马斯的母亲去世,留下了九万美元的遗产。埃伦劝托马斯用这笔钱买一栋小房子。他们总算有了一个像样的家。他们称之为“和平之家”。
“和平之家”成了漂荡不定的行动主义者的庇护所。
托马斯于2009年去世以后,康妮发誓为了他要将请愿继续下去。2012年,康妮骑自行车时被一台出租车撞倒在地,从那时起,“占领运动”的数十名支持者轮流到白宫门前值守,让康妮休息。
去年,和平之家被卖掉了,康妮住进了华盛顿一件收容所,距离她的抗议点步行就能到达。
“我必须在这儿,这就是我的生活。”她说。
康妮去世后,美国各界纷纷悼念这位有着不寻常一生的传奇奶奶。诸多媒体刊文缅怀。
很多人在网上表达了对康妮的尊敬,认为她的离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愿你安息,康妮。你是言论自由的象征,你将永远成为华盛顿和美国历史的一部分。”
“不管你是否同意康妮的理论,这确实是华盛顿一个时代的结束。”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