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似早年被“卖猪仔”的中国人飘洋过海赴美只是单纯为讨生活,1979年后由中国移民赴美的家庭与个人参杂很多经济以外的原因。有的是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美国只有直系亲属可以申请其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有的是希望父母赴美帮忙带孩子,也有的是希望父母来申请美国的老人福利以协助他们的生活等。这些人的经济情况并不宽裕,他们付不起高昂的房租,于是大多数人还是居住在中国城或中国城附近的“散房”内。
赵先生在居住于旧金山的哥哥申请下,携带妻子、儿子和女儿来到旧金山。夫妇俩已是40开外的人,他们赴美的目的主要是要让儿子能在美国接受教育。因为夫妇俩不会英文,也没有什么谋生技能,只有赵先生一人在中餐馆做杂工,一家四口“蜗居”在中国城一间100多平方英尺的简陋“散房”内。
一张双人床与落在上面的单人床已占据陋室的大部分空间,床上除了有被褥外,还有隐、报纸、书籍等杂物。房间只有很窄的通道,通道另一边的角落摆放着一张小餐桌和两张折叠凳,餐桌旁的墙上钉了上、中、下三行木架,分别摆了洗浴用品、小电饭锅、吹风筒等物,架下的三个塑料钩上挂着三人的毛巾等,餐桌下的墙角倒扣着两个半新不旧的脸盆,还堆放了一些杂物。拥挤的程度令人难以相信,也不忍目睹。
目前居住在中国城“散房”的家庭多是来自中国农村且文化程度低,缺乏当地需要之工作技能的新移民,为了生存,他们只有“蜗居”在中国城狭小的散房空间内。当他们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譬如在别的地区找到较高薪水的工作,或是其子女参加工作后,首先想到和做的事情就是改善居住环境,迁出中国城;而他们留下的空缺很快又被别的移民家庭所替代。
中国城除这些简陋的“散房”,还有一种名为酒店,实则是酒店管理式的简陋“散房”。由于房租相当低廉,很多从中国移民到旧金山的老人选择居住在这些简陋的酒店公寓内。这些酒店公寓并非中国城专美,旧金山其它少数族裔聚居的社区,包括越南裔聚居的田德隆区,非洲裔和墨西哥裔聚居的米慎区等也有很多类似的酒店公寓。
这些“散房”和酒店公寓别说无法和中国目前城市内的房屋比美,甚至不及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多数城镇的住房。大部分“散房”和酒店公寓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十分狭小而恶劣。有的“散房”或酒店公寓一层楼就有二三十甚至更多的住户,狭窄的过道两旁是一间间不足100平方英尺的火柴盒般的房子。稍大的房子可以隔出一块空间做客厅,放上一张餐桌和两三张凳子;有些房子的双人床边只能容下一张小几和两张凳子。有些房间小到连一张凳子都放不下,一进门就上床。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