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没有“灵魂伴侣”?Ta又在哪里?(电影《爱在黎明破晓前》剧照)
虽然大多数受访的老人都对婚姻感到满意,但是老年女性并不完全赞成她们过去的择偶方式,她们希望女儿或孙女们走不同的路。“她们希望年轻的女孩们在婚前和很多男人约会,体验各种不同的两性关系后再选择一个丈夫。”书中写道。
上一代美国人还视未婚同居为禁忌,但如今的年轻人对结婚的态度更加谨慎,同居者增多。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12年的统计,美国有780万对未婚同居者,比20年前翻番。
走马灯似的更换恋爱对象,与此同时也经历一次又一次失恋和心碎,是否会让人有种崩溃的感觉?那是当然的。但是,书中作者认为,为了那种潜在的奖励——与灵魂伴侣坠入情海——也是值得的。好在,长辈们也支持这种方式。
说点此书之外的题外话。“灵魂伴侣”这一悠久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在他的哲学著作《会饮篇》(Symposium)中,提出人类原本拥有四只手臂、四条腿,头颅则有两张脸。根据他的理论,宙斯因为恐惧这种超人类的形体,遂将他们撕成两半,惩罚他们要耗费一辈子,来找寻另一半以重归“完整”。
然而,有关灵魂伴侣的现代观点,则更受好莱坞影响,人们也因此倾向于将灵魂伴侣视为“那个人”——一个幻想中、善解人意、充满浪漫的理想对象,让我们不经意间撞上,然后一见钟情。
《大西洋月刊》称,从人类学角度而言,“灵魂伴侣”其实也是人们虚构出来的一种概念。许多女性却掉入陷阱,形成了不切实际的想法并且确信一定有这样的配偶。
书中还介绍了其他国家年轻人约会的情况。在卡塔尔,女性离开家庭的方式是“要么结婚,要么死”,除此别无他法。在无孔不入的监视下,网络给她们提供了社交的自由。在日本,经济衰退使得男性缺乏安全感,很少有男人能鼓起勇气和女人约会,结果是连锁反应:出生率下降、性玩具市场勃兴以及“关系替代”产业旺盛。后者即付费让女性陪吃陪喝陪聊天,类似现代版“艺妓”。
有一位比利时读者在网上留言说:“读完此书后发现原来我并不孤单,我所经历的情感挫折与焦虑是普遍存在的,这样我就安心了。”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