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强是云南永德县人。目前该校17名教职员工中,有15人都来自中国内地。
“果敢的教育水平比内地落后一百年,”,2月6日,杨德强告诉凤凰网。这个说法似乎夸张,但或部分反映了这里的教育现状。
在山区,存在大量“小学毕业教小学,初中毕业教初中”的现象。
果东学校每个学期的学费250块。教材是从中国内地复印的。“没有乡土化教材,很尴尬。比如课本上还是伟大祖国的首都是北京,有960万平方公里等,得向孩子们解释这是说中国而不是缅甸。”
果敢地区的家庭,重男轻女的现象很普遍。传统的家庭有5个以上的子女(年轻夫妇生育观有所变化,以三个孩子左右的家庭居多),很多都是因为要男孩而不得,只好不停地生。
这或可解释老街赌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12、3岁的女孩子在打工。
据当地人透露,边境对面的云南临沧市,这些年里,有数万的果敢女子以各种方式“嫁”了过去。
“这些女子虽然跟中国男子办了结婚手续,但几乎无一例外,无法取得中国国籍,人太多,当地根本解决不了,这是边境的一个大问题。”杨德强说。
这也包括杨的果敢籍妻子。
“中国国籍可比美国的绿卡还珍贵,”何峰如此评价。
目前果东学校的办校资金很紧张。600多学生,政府每年的拨款只有5千块,另外白所成主席的大儿子白应能(民间叫“白大少”)个人出资1万元。
资金缺口要靠该校最大的金主——当地龙头企业福利来公司的老板刘正琦来填。
刘每年向果东学校注入30到50万的办学资金。该校作为回报,也为福利来集团提供员工培训,办扫盲班,近来年来为该集团的386名员工提供了文化培训。
“对外叫基础文化培训班,就是为了好听点,其实就是扫盲班,”杨德强说。
杨就是在培训班上认识他现在的妻子的。妻子是福利来参加培训的员工,来自果敢山区。
杨德强的婚礼是在学校办的,福利来的老板在婚礼结束后,不声不响把婚礼的费用全结了。
“刘董事长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让我非常感动,本来好几次都想离开,但看到他对学校,对我这么支持,真不好意思开口,果敢教育事业要有突破的话,我最看好他,”杨德强说。
云南临沧市的侨办以及教育机构也给了果敢一些必要的支持,比如11年和12年,临沧师专和果东学校合作培养了42名果敢籍师范生,这些从果敢各个乡镇挑选出来的学生毕业后跟政府签订了合同,服从分配3年。
无法回避的缅华民族冲突
果敢民间有一种说法,2009年八八事件前,这是还算是民族自治,八八事件后,变成了偏缅化的“自治”。这也成了彭家声发动“光复果敢”军事行动的一个看似符合逻辑的由头。
有当地官员表示,这里的民族对立情绪是客观存在,“毕竟几十年来(缅族和果敢族)一直在打打杀杀。”
何峰以前办过孤儿院,有4、50个学生。“其中有2、3个是缅族孩子,还是军分区司令的亲戚,在这里学习汉语。为了一些小事儿,别的孩子都针对这几个缅族孩子撒气,不得不承认,缅华对立是根深蒂固的,不太容易调和。”
“老缅有时候的确有些大民族主义,”何峰说。
当然,缅甸政府是非常想在果敢做出点成绩,这样对缅北其他一些少数民族也有了说服力。缅方的资金人力这几年主要投入乡村建设,打井、修路,拓宽山民的经济收入来源,比如扶持山民养鸭养鱼等。
果敢也有所谓“老缅一条街”。近几年来,从缅甸其他地区到果敢做生意的“老缅”增加了不少,据当地人透露,他们能比在下缅甸的老家挣得多几十倍。
这些缅族人聚居老街一隅,与果敢原住民的交流很少。在缅族区,基本没有说中文的人,流通的货币也是缅元,这里的通讯网络也由缅甸的电讯公司提供服务,成了果敢特区中的“小特区”。
缅甸中央政府派来监督果敢特区工作的主官叫秘书长,一般2、3年换一次。素质良莠不齐,八八事件后的第二届的秘书长,之前在缅印边境工作过,对果敢情况很不熟悉,语言也不通,对华人也不太友好。有当地官员说,他看到果敢地区的道路比较差,就直接把责任推给大陆运甘蔗的大货车的碾轧,要中方承担修路费用。
果敢的每个政府机构都配有“老缅”官员。但一般不干涉具体工作。主要是收集情报。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