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哪儿是船啊,简直是艺术品!

  船屋的另一个惊喜,是回来之后发现房主Maria Finn是本地知名的作家,
  出过4,5本书,旅居过墨西哥,西班牙,是个相当有故事的女子,
  于是我们写邮件给她,问是否可以择机拜访她,她欣然接受了。

  二访船屋
  于是,在住船屋两周后,我们又回到这里,见到了章鱼船的主人-Maria Finn,玛利亚.芬。
  玛利亚是自由作家,最近刚出的一本书,是教美国人怎么“eat the whole fish/吃鱼身上的每个部位",
  这对中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对美国人来说还是很新奇和异域的,
  玛利亚曾经在阿拉斯加捕鱼业工作过-一个收入颇丰却非常严酷的工作,
  她在纽约上大学学习创意写作专业时,
  每个暑假都去阿拉斯加工作两三个月,基本就可以把学费付清。
  玛利亚曾经在拉丁美洲国家生活过,前夫是古巴人,是她在古巴时的出租司机!
  只是两个人只结婚了一年,前夫就是出轨了。
  桌子上的图纸,是一个月后船屋改造的规划,
  玛利亚说大多数人都在期待着这里的改变,
  最初这片船屋确实是“贫民区”,必须有收入证明才可入住,
  只是这片富人区的贫困线,是年收入6万美金!比平均数高出1/3甚至一倍。

  玛利亚真是随性,最近的爱好是,
  研究起了自己造盐,比如这是准备自己晾晒的“樱花盐”,
  再在网上售卖。

  船屋的二层,舒服的天台。
  每当有访客,玛利亚就去附近的父亲家住,
  一晚将近200美金的房费,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而我们这些就住在1小时开外的“冤大头”,
  觉得这次体验,物有所值,
  想要更了解玛利亚,可以去她的个人网站。http://www.mariafinn.com/

  见完玛利亚,我们到附近一处没有去过的船屋探访,
  最吸引人的就是门口这些形形色色的的信筒。

  每一个信筒都不一样,大多和海有关,
  正在拍照时过来一个取信的大爷,在船屋社区住了40年,
  特别喜欢这里的生活。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