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2001年印度各地区露天排便的人口比例
图5:2011年印度各地区露天排便的人口比例
对比图4和图5可见,从2001年到2011年,深色区域面积减少,显示印度在公共卫生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图6:2001年-2011年印度各地平均每100公顷露天排便的人口变化,越蓝代表情况改善得越大
图6中红色区域是平均每100公顷露天排便的人口增多的地区,蓝色区域则是减少的地区。颜色越深,代表变化越大。越红代表情况恶化得越厉害,越蓝代表情况改善得越大。这张图更清晰地显示了印度公共卫生条件变化的区域差异。印度的沿海区域,如南部的喀拉拉邦,以及北部的一些地区,如西北的旁遮普,情况都有较大改善。但许多地区,如北部的北方邦,中部的中央邦,东部的奥里萨邦,西部的拉贾斯坦邦,情况变得更加糟糕。这意味着印度很多地方虽然在政府治理、识字率普及和个人收入的水平上有所提高,但卫生环境依然在恶化。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决心改善印度卫生环境,他认为建造厕所比建造寺庙更重要。印度财政部长阿隆·杰特里用当月预算制定了一系列的目标,计划在2019年底前终结露天排便的现象。2019年是印度圣雄甘地诞辰150周年。甘地曾说过良好的卫生环境比独立更重要。
而《经济学人》在分析中称,直接兴建厕所并不能解决印度的问题。印度的领导人需要考虑导致这种卫生环境的文化因素。
一个原因是印度教的传统,约有2000年历史的印度教圣典《摩奴法典》(Laws of Manu),鼓励人们离开家去露天排便,从而避免仪式的不洁。另一个原因是等级划分,按照传统,只有社会底层,一度被称为不可接触的贱民(untouchables)的达利人(Dalits),才需要清理排泄物。如今,尤其是在印度教统治的恒河平原上,很多人即便家中有了厕所,还是偏爱露天排便。
真正亟需的,是通过学校里和媒体上的公共宣传,向人们解释使用厕所和良好的卫生环境所带来的健康上和经济上的好处。研究表明,只有四分之一的农村家庭知晓勤洗手有助于预防腹泻。这样的宣传不仅意在提升政府所建公共厕所的利用率,也是要鼓励人们在家中建造厕所。
联合国儿童教育基金会(UNICEF)在这个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制作了一个吸引人的音乐动画短片,呼吁印度人"到厕所大便(Take the poo to the loo)"。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