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斯德陶社区的麻将组织里,女性居多,不像在中国,无论男女都很喜欢打麻将,但是在美国,多数只是女性会聚在一起打麻将。
Bosers解释:“来打麻将的多数是中老年女性,她们有些已经退休,所以有很多空闲时间。虽然大部分的女性在刚开始都互相不认识,但是当我们一起玩麻将后,就迅速熟络起来。不玩麻将的时候,我们也会聚在一起聊天。”
Kronstadt 曾经在中国留学时接触到麻将,当她回美国后,空闲的时候也会玩麻将。她觉得麻将非常有趣,因为当她玩麻将的时候,她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事情,只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麻将当中。她说,通常押金在美国是从20美金起步的,所以玩麻将的风险比玩扑克牌要高,不过她还是很享受打麻将。
漂洋过海:麻将的“美国化”趣史
在美国,麻将不仅是一个茶余饭后的游戏,更是一个凝聚慈善力量的活动。纽约市有一个全美影响力最广的国际性麻将联盟,成立于1937年,至今已发展了35万个会员。麻将协会负责规范和发表美国麻将的游戏规则,且每年会设计和发放一组特殊图案的麻将牌供牌友收藏,然后通过拍卖这组麻将牌获得慈善资金,再捐赠给慈善机构。到2011年底,麻将联盟已经售出将近30万副特殊麻将牌。
事实上,中国麻将早在1893年的芝加哥世界论坛上就已经被介绍给美国人,同时也开启了西方人对东方人的好奇。
在美国,麻将不仅仅是一个游戏,更像是一个专门为女人而设的联欢会
1920 年,麻将逐渐风靡了美国东部。Joseph Park Babcock在1920年写了一本麻将启蒙书,《Rules of Mah-Jongg》,在美国大家都亲昵地把该书称作“小红书”。随着麻将逐渐走红,美国人对麻将牌视若珍宝。在上世纪20年代,麻将牌一时之间竟然奇货可居,最高时的标价为200美金一副。当时美国商业部的一份报告甚至指出,大量的骨头正从芝加哥堪萨斯城出口到中国,中国人用该原料制作成麻将牌后,再返销到美国以满足美国市面上对高品质手工制麻将牌的需求。
随着麻将在美国的逐渐升温,音乐分子也开始借题发挥,创作和发表了很多与麻将相关的音乐剧。George Gershwin和jerome Kern 就把麻将当做时尚潮流编成了一首歌。最被大家所广为流传的麻将小曲是Eddie Cantor在1924年写的《当妈妈在玩麻将》。
不过中美麻将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美国人习惯按照“查尔斯顿顺序”玩麻将,而“查尔斯顿顺序”是在游戏者间实行的一连串的麻将牌交换,主要是为了给游戏者一个机会去放掉他不想要的牌,并利用此机会把弃牌转给别人。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