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赴港生子、赴美生子、境外生子的话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个个“香港制造”、“美国制造”、“加拿大制造”的宝宝呱呱坠地,中国父母们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香港、加拿大、美国、塞班岛等地,这些地方“落地签证”,所以很多家庭把境外生子的目标定在了这几个地方。境外生子已经形成一个产业链。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香港“双非”新生儿仅有600余名;2011年这一数字飙升至17万。2007年,中国大陆赴美生子人数在600人左右,而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达到了5000人。2012年超过10000人。不少月子中介公司更是直接打出“给我10万,还你一个价值980万的美国宝宝”的广告语,让不少准妈妈蠢蠢欲动。中国内地“赴美生子”潮起2006年,真正出现转机是在2008年6月,美国对中国内地公民开放赴美旅游签证,而远在美国的月子中心也看到了中国内地市场的广阔,逐渐试水,在内地开设中介机构,把内地的孕妇妈妈通过中介送到他们位于洛杉矶的月子中心,这也是当前内地赴美产子机构的主要形式。锚族(Anchor),这是美国社会对赴外生子的中国夫妇冠以的另一个称谓,如同航行在海洋中的轮船,中国夫妻在海外放“锚”停泊,将子女诞生在异国他乡。
境外生子家庭的动机各种各样:有人想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有人认为这是避开计生惩罚的可靠办法;还有人想让孩子日后享受富国的福利保障。究其原因,是海外生子所蕴含的“高福利含量”成为持续的动力,境外生子热的背后其实是人们对国内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的担忧。一边是国外优质的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全面福利、上百个国家免签进入的强烈诱惑,一边是国内福利水平的有限性和等级性、超生不堪承受的外部成本、过独木桥的考试制度、各类福利资源相对稀缺的现状,都从一定程度上使海外生子的热潮不断升温。从生育政策角度看,一方面,一些有条件的家庭大多是出于喜欢孩子的原因到境外生第二孩。据香港《大公报》报道,赴港产子的内地孕妇中,超过六成是生“二胎”。另一方面,国内因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缺乏足够自由的生育选择空间,导致一些渴望孩子的家庭被迫到境外生子。在超低生育率持续多年之后,国内的计划生育政策应该放开了,否则的话,间接是逼中国富人把孩子都生到外国去,不但孩子生在了国外,大量的财富也流到了国外,实际上对于中国整个国家、民族和社会来讲,都是吃亏的。根据从北京出发的原则,到美国生子大概需要10-25万,加拿大16-22万,新西兰15-20万,香港10-20万,澳大利亚15-20万,德国10-30万,新加坡10万左右。境外生育在中国的都来自富裕之家,他们合法地支付各种费用,在国外商店里大手大脚地花钱,所以,境外生子无异于财富外流。境外生子可能意味着潜在的精英外流,移民海外,这种财富和人才的双重流失是中国的损失。
人往高处走,境外生子实际上是一种投资行为,拥有什么样的国籍、拥有什么样的成长环境、拥有什么样的权益保障和福利待遇意味着孩子完全不一样的人生福利。正如国内的人口城镇化一样,国际上也存在着人口富国化趋势。“海外生子,投资回报率超过抢银行”、“美国宝宝价值超980万人民币”……这些海外生子的中介广告让人眼红,也在大陆的富人和白领中掀起了阵阵海外生子潮。
据统计,美国、加拿大成为中国人最热衷的海外生子国家,其次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澳洲国家和中国香港。目前,世界上的取得国籍主要有出生和入籍两种方式。因出生而取得国籍分为出生地原则和血统原则。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采取出生地原则的国家,不问父母的国籍,只要孩子出生在本国即取得本国国籍。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第一款规定:“凡在美国出生或归化美国的人,均为美利坚合众国和他们所居住州的公民。”澳大利亚、新加坡、德国等采取血统原则的国家,不管出生地在哪里,孩子的国籍必须随父母双方或一方的国籍。
境外生子不只是“看不上很美”,而且背后有实实在在的福利预期。福利预期的推动是海外生子的主要原因。在高福利国家,从一出生即拥有享受各种福利的国民待遇不能不让人心向往之。赴港产子也好,赴美产子也罢,都是为了“绿卡”,因为这背后包含了完备的公共服务、高水平的社会福利、相对自由的生存环境和相对美好的发展前景。有如此多的人出境生育,也说明内地的政策和待遇缺乏国际竞争力。其实在世纪初的时候,韩国以及东南亚等亚洲很多国家都出现过赴美生子的热潮,但随着其后自己国家的不断强大,社会保障的不断完善,现在已经慢慢退潮。
如在美国生子,一出生即拥有美国身份,在美可享受公立小学至高中13年免费义务教育,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福利等等。低门槛进入美国名牌大学和研究所,公立大学、研究所学费只要外国学生的1/10,享受美国公民专享奖学金和低利息助学金。在美国,纳税者的钱很大一部分用在了孩子的教育方面以及社会养老方面。孩子在美国一出生,孩子和父母就已经成了既得利益者。等到孩子18岁时,还能帮父母申请美国永久居留权,父母也跟着沾光,享受美国优质的养老待遇以及医疗等社会福利,领取老人津贴,住低价高品质的老人公寓。享受100多个邦交国免签证待遇,出入境非常便利。
如在加拿大生子,一出生即可申请成为加拿大公民身份, 享有公民权利;年满19岁,父母可以申请依亲,拥有永久绿卡,无需等待配额,提供未来移民条件。依美加贸易区协议,取得加拿大国护照后,能够取得美国的合法工作权,享受和美国居民相同福利。护照可以自由进出美国、日本、西欧等200多个主要国家,不需签证。在加拿大上大学,拥有本国学生92%的名额资源,不用和全球留学生精英去争8%的留学生名额。
如在澳大利亚生子,澳大利亚一个家庭每生一个孩子,就可以一次性获得4000澳元的生育补助。孩子出生后,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情况,政府还有金额不等的补助。决定补助多少的因素有家庭年总收入,家庭中需要抚养的子女的人数和年龄等。孩子到一定年龄,政府也会给予家庭一定的托儿补助。孩子进入中小学阶段,公立学校学费全免。
如在香港生子,可使孩子一出世就得到香港永久居留权,并可在孩子成年后申请父母移居香港。此外,持香港特区护照可免签证进入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等欧美发达国家。香港籍的孩子在北京上学,和外地户口在北京上学的孩子待遇基本差不多,而且孩子从出生到60岁,每年可享受6000港元的福利待遇。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内地报考大陆名牌大学时,“低分录取”的可能性很大,享受的是留学生待遇,还享受失业救济金、退休金等社会福利。
从积极的角度看,海外国籍的中国人将成为“文化中国”的人口力量。只要胸怀一颗“中国心”,海外中国人照样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建设性力量。海外生子对家庭来说利弊不太好说,对有条件的家庭来说,也许利大;海外生子对国家来说也有一些弊端,一方面使得超低生育率雪上加霜,另一方面则使得国际性“人户分离”人口的管理难度增加,出现了一个特殊的亚人口群:出生即拥有非中国国籍的中国人。为避免超低生育率恶化的现象,一方面要切实提高内地社会福利待遇,另一方面对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及时做适当调整,还权于民,造福于民,减少为逃避计生惩罚而被迫异地异国生育的现象。
非移民条件下的海外生子也存在着种种变数,可谓是“几多欢喜几多忧”。首先是“境外服务黑箱”问题。目前对于中国公民到境外生子,国家尚无相关政策法规进行管理,如果通过非法中介,也是风险巨大。关于“锚族”孩子未来可能面临的黑户命运中介只字不提。一些中介机构承诺的费用并不可靠,孕妇一旦进入境外,就会成为“待宰的羔羊”。最令人担忧构还是中介服务机构的参差不齐,现存90%以上为中介机构并不能直接提供服务,所以并不能签订行之有效的合同,当发现这其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却因陌生环境只能忍气吞声。
其次,孩子回国之后因为“人户分离”可能面临升学就医等麻烦,福利上可能两不着落。绝大多数在境外出生的婴儿都会回到内地父母身边、接受中式教育。国家之间因为“人户分离”导致所享受的国民待遇有别,导致政策上的不一致,会让孩子无所适从。由于孩子不在出生国家生活、学习,出生国家的相关政策自然无法享受;而孩子的户口不在国内,国内的生活、学习等政策也很可能无法享受,陷入两不着落的尴尬境地。
境外生子回来后有一大堆的后续问题,由于没有中国护照、出生证或户口,这些孩子在中国政府眼里是外国人,外籍孩子不能在大陆享受义务教育,家长要承担高昂的借读费。由于没有中国国籍,孩子也不能享受低廉的基本医疗保险,需要支付高额费用去对外服务的医院打疫苗和看病,国民医疗保健各种服务也将受到限制。
在海外生的孩子也无法享受大陆的很多社会保险待遇,结婚时还要去国籍国驻华使(领)馆,开具婚姻状况证明等,领回的“喜洋洋”麻烦不少。即使宝宝因此取得富国“户籍”,成长期还是要在国内生活,今后回到出生地发展必然面临巨大的社会和文化差异,难以适应,所以为人父母者一定要谨慎对待。尤其是澳大利亚,孩子要到10岁之后才能拿到国籍,所要花费的精力和金钱无法预估。这些在美出生的中国孩子必须承担与其他公民同样的责任:纳税。在15岁后,这些婴儿要上交州和联邦税。尽管不交税所面临的后果在美国各州不同,但有一点很清楚,交税后所应享有的福利他们不能全部享受。
再次,境外生子可能难逃国内生育政策制约。国内已经有部分省份出台相关法规,以非法手段逃避生育政策,把孩子生在境外,如果没有生育指标,仍然被认定为超生和违法生育。“社会抚养费”成了普遍的权力寻租手段,境外生子成了敏感地带和话题。例如,奥运冠军田亮在香港生的二胎,等待他的竟是国内的高额罚款。再如,华南理工大学蔡智奇博士因在异国超生而被开除一例。2007年7月,蔡智奇前往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配偶在美陪读,并于2007年12月在美国生育了第一孩,并拥有美国护照,取得美国国籍。2010年1月在国内生育了第二孩。2013年11月,学校查明蔡智奇违反规定超计划生育二孩的事实给予开除处分。
第四,通过生育移民可能导致社会冲突。以近年敏感的赴港生子为例,面对人口出生量的持续增长,在本地公共资源并未有太多新增的情况下,无论是本地民众对教育、医疗、福利等公共资源受到可能“瓜分”的担忧,还是港府承受的资源挤压感,其实都是可以理解的。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国家,也有相似情况,虽然他们也苦于超低生育率的持续低迷,但他们首先欢迎的是本土新加坡人口的增长。最近美国华人社区月子中心的兴盛撞上了当地反移民潮,美国民众谈及最多的是纳税问题。真正的美国人会问:“每一个美国公民都在纳税,那么这些孩子呢?他们成年以后回到美国,难道不应该有一笔税收等待着他们吗?如果他们不纳一分税而享受美国公共服务,这对美国的家庭和孩子又公平吗?”赴美生子争议可能推进美国宪法修改,那些通过特殊途径生下的孩子未来命运堪忧。(作者:穆光宗)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