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个经济学家太多的经济平庸巨国,前总理辛哈就是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1980年代当过印度中央银行总裁,并主持印度在货币危机后于1991年施行的自由化计画。
但是,出任总理后,辛哈却无法主导政局,也缺乏人气,一切政事都由国大党领袖宋妮亚‧甘地主导。十年任满,他承认自己很失败。
「经济学人」杂志报导说,辛哈的接班人莫迪与他截然不同。莫迪过去12年治理亲商的古茶拉底省,并形成一套经济观点。他曾研究新加坡和中国的发展,可是他觉得印度有不同的需求,必须在农业、小型工厂、全球企业之间保持平衡,「让人力、机器和财力协同合作」。
他在古茶拉底省打造卓越政绩后,现在面对治理整个印度的远更艰难任务。他拥有的优势包括行政能力很强,能够控制自己的政党,掌握国会多数席次,因此决策程序应该比较顺利。
莫迪政府除了整顿当前乱局,也必须为印度拟定长期发展计画。十年前印度似有与中国匹敌之势,经济成长率接近10%。但是,印度正陷于停滞性通货膨胀,经济成长率降到4%至5%;通货膨胀率达到9%,而且还在上涨;工业生产节节下降,政府财务一团糟。
印度拥有使东亚国家迈向富强的要件:人口增加,储蓄和投资率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0%,有助于兴建工厂和道路,进一步提高经济潜力。但问题出在人力和资本这两大促进成长的基本要素部署拙劣。储蓄率和投资率已经下降,两者的分配也恶化。高通膨导致民众抢购黄金保值,汲走可用以发挥生产力的银行资金。政府官僚作风、槓桿融资过度、贪腐无能,都导致生产力最大的民营企业减少投资。
印度原来制造的经济奇蹟已达到极限。虽然贫穷减少,并出现一些眩目的财富,可是整体经济大致还很原始。基本设施比中国落后几十年,与政府往来密切的工业陷入极度贪腐,过去五年付给政客和官员的贿赂估计达到40亿至120亿元。印度人民只有3%付所得税,使政府财务有很大的缺口。
印度的工作约有90%是非正式的,造成广泛贫穷。农业处于封建状态,粮食供应不足导致价格高涨。印度有意走向工业化,可是制造业只提供15%的国内生产总值和11%的工作,而且比率正在下降。印度的5000万名制造业员工,绝大多数在没有电力的地方工作。卢比贬值使印度民众虽然继续工作,财富却没有增加。
充满气魄的莫迪可能比任何人更能够推动投资和消除停滞性通膨。他上任第一个月必须先加强总理办公室,并促使各方合作推动各种停滞的计画,尤其是公路、铁路、煤炭和天然气计画。
上台第一季他必须对付引发通膨的急遽扩大财政赤字,延缓施行上一任政府在下台前通过的福利计画。在任第一年则必须稳定印度腐朽的银行体制和遏制通膨,对付官僚体系和势力强大的企业家。这将对莫迪的决心构成严酷考验。
他如能通过这些考验,将使民心大振,促使企业家踊跃投资,两年内经济就可能接近发挥潜力。
在长期方面,他必须把印度的成长率提高到接近10%,并确保经济成长开始制造优质工作。此外,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预算盈余。要解决财政问题,必须扩大税收,让政府能够兴建更多基本设施。政府官僚体系也需要改革,包括缩减部会。
另一个大问题是莫迪能否把印度变成劳力密集生产作业的全球中心。日本、南韩和中国都藉著让农民进入工厂创造庞大财富,而印度正处于延续这种路线的最佳时机。中国工资节节高涨,卢比又在贬值,使印度劳工更有竞争力。
不幸的是,外国生产业对印度不太感兴趣,本国生产企业也宁可使用机器也不用人。莫迪信任的经济学家认为发展制造业仍然重于一切,并寄望印度在10至15年间,取代当今中国的地位。
莫迪能否做到这点?许多工厂发现要获得土地、人力和能源非常困难,而这三者受制于法规、官僚、既得利益和贪腐。要革除积弊,必须彻底改变已忘记如何务实做事的国家观点。
莫迪说,他当初接管古茶拉底省的经济时,「我觉得发展空间无穷无尽」。印度现在也需要类似的雄心壮志。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