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航空管理局说,由于天空中每时每刻都有上万架飞机,不间断地实时传输所有黑匣子信息会带来太多技术上的挑战,也会占用有限的卫星带宽。把大量数据传回航空公司的成本也高得离谱,并不合理。
行业顾问迈克尔·博伊德(Michael Boyd)说,“别忘了这是一次偶然事件,所以这种情况不会在全世界发生,没有迫在眉睫的风险。除此之外,收集这些数据需要数十亿美元的成本和大量基础设施。”
北德克萨斯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克里希纳·卡维(Krishna Kavi)10多年前描绘出了一个类似的实时数据流传输系统的轮廓。他说,只要在常规操作中传输有限数量的信息,就可以控制成本。
FLYHT Aerospace Solutions公司提供类似的通过黑匣子传输信息流的服务。该公司董事理查德·海登(Richard Hayden)说,只有在非正常状况下,比如引擎过热或飞机偏离航线时,飞机才需要不间断地传输更多数据。他说,在这种情况下,在必要时传输数据的成本可能在每分钟5美元到10美元之间不等。
波音777等现代飞机上有大量精密设备,用于与空管人员沟通和报告所在位置,包括两个应答器,若干甚高频电台,一部卫星电话,以及文本和数据链系统。其中之一是飞机通信寻址报告系统(Aircraft Communications Addressing and Reporting System),该系统通过无线电或卫星线路传输文本类数据。
但这些系统很容易遭到外部人员破坏,或者干脆被飞行员或任何了解飞机操作知识的人关闭。行业官员们说,飞行员需要能够关掉任何传输系统,以应对系统起火的状况。
在“9·11”袭击发生后,也出现了类似的担忧。当时,恐怖分子关闭了发送飞机识别码和其他信息的应答器,使民航空管人员无法获得这两架飞机的身份信息。一旦飞机飞出雷达覆盖区——雷达通常能覆盖距海岸200英里以内的区域,美国的航空公司坚持要求至少每小时与飞行员进行一次通讯,从而追踪飞机的位置。如果不这样更新信息,可能在人们意识到一架飞机消失以前,该飞机就已经飞到距最后一次通讯地点好几百英里远的位置了。
这些缺陷可能因为一个筹划已久的转变而终结,那就是从雷达转而使用卫星系统。预计在2020年之前,这些卫星系统将极大地提高飞机追踪的精确度。
由于新的机型能够在海洋上空飞行更远的距离,亚太地区的空中交通又迅速增长,这一转变的重要性更大了。
但与此同时,纽约华盛顿港的航空顾问罗伯特·W·曼(Robert W. Mann)说,如果要求飞机更加频繁地通过卫星发送基本的航班信息——比如位置、高度、速度和方向,就能大大提高空难救援行动的速度。
这个系统还可以保证,只要飞机在空中或发动机在运转,就会不断传输信息。
曼说,过去几年,航空公司一直在为飞机安装作为乘客娱乐装备的卫星Wi-Fi无线网络,这些系统也可以被用来辅助数据流传输。
他说,“讽刺的是,我们用这个技术让乘客可以付费观看电影《霹雳娇娃》(Charlie’s Angels),却没有用这些技术来确保飞机的安全。”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