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际

美国反恐指南:一个人踱步或许就是名恐怖分子(图)

www.sinoca.com 2014-03-16  新京报



  机制 女部长号召“全民反恐”

  9·11恐怖袭击发生后,美国本土没有再发生过如此大规模的恐怖袭击。分析人士称,这要得益于美国的全民反恐机制。

  9·11后,美国通过了《爱国者法案》,在国内启动了坚决的反恐举措,组建国土安全部、与各国签订集装箱安全协议、启动IT行业反恐网络、实行入境照相和取指纹等。

  在这些举措中,“全民反恐”是一项创造性的措施。2009年,时任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的珍妮特·纳波利塔诺宣布“若看到,要举报”的全民反恐战略,并且强调:“必须把民众当作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资源,而不仅仅是受保护的对象”。

  美国各州联邦政府也推出了新的“全民反恐”措施。洛杉矶警察局推出名为“我警戒”(iWATCH)的反恐预警新系统,通过宣传手册、公共服务信息和社团会议向社区居民宣传反恐知识,明确告知人们应该及时报警的可疑情况。

  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的美国民众,大部分都听说过“若看到,要举报”的口号,特别是“波士顿爆炸案”时,美国媒体在报道中多次提及。也有人没有听说过,不过他们或多或少听过州一级政府的全民反恐措施口号,比如加州的“我注视”。

  在美国政府的网站上,有大量的信息,指导民众如何在恐怖事件发生以后,尽最大的努力保全生命,配合执法、情报、安全机构迅速地查找一些恐怖分子的蛛丝马迹。

  参与 警方一天收2000条线索

  “我听别人说过,如果在机场发现一个单独的双肩背包,就要通报。”

  来自洛杉矶的迈克·泰说,虽然自己在生活中并不常想起反恐这码事,但是也知道一些反恐知识,比如在机场要小心,警惕可疑的人和包裹,在人多的地方要格外注意。迈克说,在上中学时,老师会教学生如何应对枪击案或地震等紧急情况。

  在美国,911接线员属于第一线的反应人士,有非常充分的训练,会在电话接通后第一时间指导报案人妥善应对状况。去年一个911接线员曾经通过长时间劝说,帮助持枪占领一所学校的嫌犯自首。

  据统计,自9·11恐怖袭击发生以来,美国民众每年平均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涉恐信息近万条,其中大部分信息为各级政府防范恐怖袭击事件、打击恐怖分子争取了先机。

  去年波士顿袭击发生后,美国警方和联邦调查局利用新媒体发“英雄帖”征求破案线索。民间也自发掀起了一股“缉凶”浪潮,联邦调查局一天内收到2000条线索,其中一些非常重要,比如“黑色背包男”、“黑衫男子”、“楼顶上的神秘人”等。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网络黑客也组织起来,在网络上进行反恐,帮助政府完成“不可能的任务”。一个由几百名民间志愿者组成的网络精英团体暗中工作多年,在很多国家设有情报分析员,曾经在2010年公开招募人员。

  后患 导致种族歧视侵犯民众隐私

  在受访者中,很多人都提到了美国“全民反恐”存在的一个问题—容易导致种族歧视。

  在美国,近年来出现很多在边境或机场扣押穆斯林的案例。

  去年,美国媒体工作者萨拉·阿卜杜拉曼和家人从加拿大参加婚礼后返回美国时,遭到美国海关和边境管理部门的盘问和扣押。他们和另外两个阿拉伯人被带到一间小屋子里面。阿卜杜拉曼的丈夫说:“屋子里面真的非常冷。人们都把手放在衬衫上,有一阵我的牙齿都在打战。”

  美国青年迈克·泰说,恐怖袭击最可怕的阴影是助长了狂热的民族主义和刻板印象。人们对9·11过于愤怒,以至于迷蒙了双眼。很多人看待穆斯林的时候戴上了有色眼镜。

  除种族歧视之外,在美国政府张开庞大反恐网络的同时,也有批评的声音。

  9·11之后,美国不断加大国内安检和监控力度,无处不在的盘问和检查,充满争议的机场全裸安检,在保障民众安全的名义下,不断侵犯着民众的自由和隐私。

  去年6月,前美国中央情报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向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爆料,称美国国安局和联邦调查局于2007年开始实施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视项目,对民众的网络活动和通话记录进行监视、监听。

  美国一个独立的联邦政府监督部门发布报告称,美国国安局大规模收集民众通讯记录的项目是非法的,对反恐起了“微乎其微”的作用,应该停止。

  《今日美国》和皮尤研究中心今年1月进行的调查显示,2014年,美国民众反对国安局大规模监听的人数首度过半,此前,美国民众更多的是支持政府出于反恐目的进行大规模监听。

  也有民众指出,美国反恐实行两个标准,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恐怖主义视而不见。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观看“超短裙”乐团演出(组图)
下一篇:失联客机副机长:改装跑车 车牌均为“8888”(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