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这种需求,一种全新的网站营运而生——省钱网站。这类网站专门搜集各种国外购物网站的优惠信息,以微薄作为平台,发布折扣信息以及网站链接,目前看来这类网站的人气也是非同小可,微博的粉丝达一百多万。这其中有一部分是本来就生活在国外的华侨或者留学生,剩下的基本上就是国内的“海淘”爱好者。能够拥有如此高的关注度也足以说明国内消费者的热情。
但不得不承认一点,这几年中国民众对于穿着打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了。通过对国外品牌的追捧,整个国民的审美及品位有个不同程度地提升。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时尚产业的整体发展。
少奶奶病养出鬼奴才
别以为疯狂购物的只有女人,现在男人的臭美程度可一点都不输女人。Eric是一名潮流摄影师,美国日本的那些潮流品牌都是他平时的最爱,每个月五六千的置装花销是肯定跑不了的。他平时都会看一些日本或者美国的街拍网站,跟国外的同龄人学穿衣。他的那些衣服、球鞋也基本上都从国外买。他身边的朋友很多也跟他一样,喜欢收集限量版球鞋,牛仔裤,潮流玩具等东西。很多限量版单品在国内买不到,就只能通过各种渠道在国外找,有时候加上一倍的价格他们也愿意买。这些行为被他们潮流人士看做是“行家”。而这样的年轻人现在并不在少数。甚至可以说是主流。
以某知名运动品牌为例,每年都会推出多款篮球明星签名球鞋,但其发售模式任何时候都是限量,想要以原价买到球鞋的消费者都得去排队。正是这种饥饿营销的方法,使它的球鞋永远都能在发售当天就被一抢而空,这就是抓住了中国消费者严重的从众心理,屡试不爽。正是因为球鞋数量的稀少,从而能够卖到比它自身价值高几十甚至上百倍的价格。消费者愿意花钱购买这种附加值,这就说明了品牌运作的成功。
同样身为八零后的银行职员小王,也很在意私底下的穿着。尽管不像Eric那样每天花大量的时间研究穿衣,但是他对于知名品牌的热衷程度可一点不输给那些所谓的“行家”。他愿意花两千多去代购一双他喜欢品牌的靴子,而原因仅仅是这双靴子在中国专柜卖到三千多。国外品牌在中国的“华丽转身“使其品牌附加值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国消费者推崇这些品牌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鲜明的品牌特征,再加上这种“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的消费理念已经深植在大部分人的意识中。因此也有不少品牌并没有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而放低身段,继续保持其超低性价比的特点,但这反而成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的一个噱头。
中国消费者的这种高度“崇洋媚外”的心态也引发了一系列奇怪的商业现象。现在有一些国内品牌会通过一系列包装宣传掩盖自己的出身,跟消费者谎称自己是来自国外的国际品牌。这种做法的确很有效果,中国消费者对此非常买帐,在各大购物中心这类品牌的销售额居高不下,这似乎成为了国内品牌的发展新招。在内行人看来,着实有几分讽刺的意味。
现在的实事是,无论品牌是走亲民路线或者高端路线,只要是能抓住中国消费者的心态,就没有赚不到的钱。
这种盲目缺乏理性的消费观念无疑对中国消费品行业的整个发展产生了很多不良的影响,确实需要调整及改善。如何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合适的东西才是中国消费者应该追求的目标。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