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金印度的中国商人
在上海浦东机场出海关的时候,这位一句英语都不会说的生意人问:“去做生意怎么说?”一位中国姑娘告诉他“business”这个单词,但是林国华学不会,旁边另外一个中国人提醒他,只要说自己是“比基尼丝”就行了,林国华得以顺利出关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黄柯杰 | 印度孟买、新德里报道
印度航空公司的波音777飞机,稳稳地停在孟买迪拜国际机场的那一刻,江苏常州人林国华才舒了一口气。对这位只有初中文化的中国商人来说,艰难的淘金行程才刚刚开始。
“我先到孟买,侄女婿会来接我,然后我们一起去钦奈。钦奈有我们一个工厂,过几天有新的生意要谈,我侄女婿会英语,我一句也不会说。”林国华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显得很淡定。
这位穿着颇有点中国乡镇干部派头的商人,有敏锐的商业捕捉能力,早年做过鸭绒,又跑过汽配厂的供销,十多年前,他带着整个家族的人做海产品生意。
海蜇、鸡爪的跨国商机
3年前,林国华开始涉足印度。一个偶然机会,他一个亲戚在旅游时发现印度人不吃海蜇,在印度捕鱼过程中,大量的海蜇被顺带捞上来后,基本都丢弃在海滩上。亲戚回国后,在一次饭局上将这条信息无意中说起,这让林国华觉得商机来临。
林国华带着只有初级英语水平的侄女婿闯荡印度市场,先是委托印度渔民做腌制的海蜇,再通过印度的物流公司进口到中国。从2012年起,他们在印度第四大城市钦奈租赁了一个仓库,做海蜇加工和储藏,并用冷藏集装箱转运到越南,再从越南进口到中国。
在上海浦东机场出中国海关的时候,这位一句英语都不会说的生意人,问身边的人,“去做生意怎么说?”一位中国姑娘告诉他“business”这个单词,但是林国华学不会,旁边的另外一个中国人提醒他,只要说自己是“比基尼丝”就行了,林国华得以顺利出关。
除了做海蜇生意,林国华还做进口鸡爪的生意。印度是肉鸡的消费大国,但是印度人不吃鸡爪。
利润几何,林国华不肯透露,他只说,当地采购很便宜。他说,在印度的小生意并不好做,印度人办事效率实在不高,他花了一年多才适应印度人的办事效率。
“印度人跟我说两天后,那就是一个多星期后的事情,印度人跟我说三天后,那就是十天后的事情了。一开始打交道,以为他们都是骗子,后来才觉得他们真的是这样的习惯。”林国华说。
与林国华相比,朱恩磊的生意做得比较出色。在印度古尔冈地区,朱恩磊租了一幢别墅,开了一家中国长城宾馆。这位毕业于德里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对印度的风土人情很熟悉,他的宾馆完全雇用当地人来打理。
小叶紫檀的秘密
“中国长城宾馆主要做中国人的生意,尤其是那些到印度来买木头的福建人。”熟悉朱恩磊的一个中国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几年拿着旅游签证的福建人蜂拥到印度来买小叶紫檀和檀香,成为印度华人圈独特的风景。
在中国人的印象中,印度的特产是印度神油和小叶紫檀,后者因为中国近年来红木家具热,再度引发国内富豪抢购。
今年35岁的林力是福建莆田仙游人,他今年已经是第二次到印度买木头。“家里有个家具工厂,到这边买点木头回去做明式家具。”
林力说,光他们一个村,至少有十多人在印度各地找小叶紫檀和檀香等名贵木材,然后化整为零地带回福建做家具。
“木头无价”是这些福建商人挂在嘴边的话。林力告诉本刊记者,早年在印度买小叶紫檀,只要200多元一斤,现在价格翻了好几倍,好一点的货,没有1000多元人民币一斤买不下来。这几年随着国内采购量的上升,好木头越来越少,已经快要收不到货了。
买到木头后,很多福建人选择初步加工。按照印度法律规定,名贵木材小叶紫檀,是不能作为原材料出口的,于是整根原木削好后,就在上面钻一个直径三四厘米、深一厘米的孔,这样就可以以烛台的名义过海关了。
“打包好,一次背一点,蚂蚁搬家一样运到中国去,这都能赚钱。”林力说。
已经有江浙企业家寻求到印度开设工厂的商机,利用印度劳动力资源和原材料,做成全套家具成品后出口中国。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