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二奶村
当然,如此优良的环境和生娃体验,自然也成了中国男人们安置二奶与私生子的不二选择。尤其是中国老板和官员。
早在2003年,《环球时报》驻美记者就首先对这一现象做了报道:在洛杉矶以东起伏的山峦中,坐落着一大片别墅式住宅区,罗兰岗别墅区就是其中之一。这里有这样一批华人“二奶”,她们住豪宅、开好车,白天休息、晚上打牌,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时间久了,这些有着共同语言的“二奶”们,逐渐凑到一起,形成了在周围非常有名的华人“二奶村”。
罗兰岗的这处社区近年来在当地人口中被称为“Ernai Village”,Ernai就是二奶的音译。据称当地至少住了数十名中国二奶,她们很少在白天露面,通常会找家教到府教授英语,出门以保时捷等高级名车代步,付小费绝不手软。
因为“二奶”们的男人常常在中国,据说她们整天闲得无聊,常常聚在一起打通宵麻将,到了白天,“二奶村”里反而静悄悄的。
据环球时报记者的亲身探访称,别墅区门口的正中间立着一座岗亭,岗亭两边是汽车进出的通道。岗亭的牌子上用中文写着:“居民通道”、“访客通道”、“贵宾通道”等字样。
那里的保安很尽职,因为过去曾发生过“大奶”来找“二奶”闹事,还出过人命,所以保安把门特别严格。据说即使“大奶”们想进来,没有“二奶”们的同意,也是不可能的。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不少选择走出国门的公司开始在美国设立分公司。洛杉矶是他们的第一站,一些民营企业老板借口来美国拓展业务,将部分资金转入美国,也不是什么稀奇的秘密。
罗兰岗及其附近地区在1990年之前还是一片蛮荒之地,到了1994年,房地产公司相继进驻,大规模兴建高档住宅。站在罗兰岗高地可以俯瞰整个洛杉矶的美景。
一些中国老板开始在这个小区为自己的“二奶”买下房产,由于“二奶”们的身份、经历、爱好相似,她们很快扎堆成为朋友,“二奶村”也渐渐被周围的华人叫出了名。
据说,当初“二奶”们买下罗兰岗的房产大致每套需要花费30万美元左右,但后来,这样的房子已经可以卖到50多万美元了。虽然大家普遍觉得“二奶”们头脑比较简单,但有一点她们清楚得很,就是这些房产在当时购买时,必须都写在她们的名下。
而最新的信息是,当地不动产业者表示,当地高级住宅平均有四间寝室、三套卫浴,并附有游泳池,380平方米的格局,少说也要90万美元。据称中国买家一旦看上眼,就会提着装满现钞的皮箱,直接以美元付现。
留守女的男人们
当然,权贵们总会到美国探望二奶。在洛杉矶机场,有一种传闻是,你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位二十来岁的少妇,到机场接一位五六十岁的老男人,两人紧紧拥抱过后,便坐上奔驰或者宝马车,一溜烟开回“二奶村”。
最后,十三姨还想八卦滴提几句,在网上,与罗兰岗“二奶村”遥相呼应的是位于加拿大温哥华的“大奶屯”。据《看天下・揭秘中国》一书称,“大奶屯”指的就是集中住在西区的太太们。“留守太太”们经常流连于温哥华市中心的名店,温哥华国际时装周上也常能瞥见她们的身影。
这些寂寞又富裕的太太们则喜欢聚在一起交流“血拼”心得,有时更是结伴坐游轮到加勒比晒太阳,到拉斯维加斯看演出。
以一位温州商人的太太为例。她的老公在国内就是个成功的商人,他看中了加拿大新鲜的空气、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优质的教育,而加拿大政府又刚好为这些“福利”估了个价。
2002年,中介向这位温州商人一家推荐的投资移民方案是,直接向银行贷款40万加币,一次性付清存入银行的五年利息,大约12万加币,即可全家移民加拿大,之后的事就全部交给银行和加拿大政府打理了。
他不会说英语,更没想过要在加拿大重新开创一番事业。由加拿大政府为投资移民提供的免费英语培训,也从没有完整地上完一期。一纸加拿大“枫叶卡”(即加拿大永久居民卡,五年一换),给了这位商人一个全新的身份,却没有改变他工作重心依旧在中国的事实。
陪家人在温哥华安定下来后,老公便回国了,回国赚钱,妻儿却留在了那里。之后,他每年飞去温哥华和妻儿团聚三个月。他的太太觉得,在加拿大出生的女儿和她爸爸之间始终缺少默契。女儿已经习惯了这种“太空人家庭”的生活模式,她觉得买东西就是爸爸关心自己的唯一方式。
不过这位太太身边的不少阔太们早就算清了一笔账,自己和孩子们尽量在加拿大住满五年,以便取得加拿大国籍。而先生能住最好,住不够就先保持自己的枫叶卡。只要太太有了身份,先生将来申请夫妻团聚就容易多了。
上述商人的太太还算幸运,至少老公还能每年保证有一段不短的时间在加拿大。据某位留守太太称,自己还听说过不少生活在温哥华的“官太太”。据她观察,一群太太里,如果某位的先生只能利用国庆、春节假期来探亲,其他人心里就大致知道这位先生是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不过太太们一般不会彼此打听家事,这已经成为了她们之间的一种默契。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