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结束了为期5天的对华访问。在华期间,内塔尼亚胡的行动似乎并未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然而,在他回国之后,国际舆论似乎才觉察到,内塔尼亚胡堪称不虚此行,中以关系的提升或许将超出很多人的意料。
分析人士指出,从人口上而言,以色列虽不算大国,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分量却不容小看。以高科技立国的以色列科技一直都令世人瞩目,而中以在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互补性极强,但随着双方贸易额增长高达200倍之后,中以合作的瓶颈似乎开始出现了。专家认为,随着内塔尼亚胡访华之旅的结束,这一瓶颈有望打破。
白宫致电访华的以总理
最近,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结束了对中国的正式访问。回国之后,内塔尼亚胡虽然未就访问成果作出评价,但他在访华结束前说,“此次访华非常成功”。《世界新闻报》驻驻耶路撒冷记者注意到,以色列媒体对内塔尼亚胡的访问十分关注,早在其访华之前,有媒体就分析说,内塔尼亚胡的重点在促进中以经贸发展,中以之间可以互补,并联手保证未来的市场安全。有细心的观察人士告诉《世界新闻报》,内塔尼亚胡此次访华实际上带了一个非常庞大的随同代表团,其中不仅有该国主管经济的官员,还有不少工商界人士和企业家等。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以关系经历了建交以来的长足发展,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增长高达200倍,从当初的年贸易额仅5000万美元上升至去年的近100亿美元,成果非常显着。但是,近几年以来,中以双方开始意识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中以关系的提高似乎已经走到了某种瓶颈,双方贸易额的进一步增长开始变得比较困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对《世界新闻报》分析说:“很多人都知道,以色列依靠高科技立国,其科技水平令世人瞩目。但是具体到中以双方的科技合作,尽管互补性极强,但却受到了第三方的影响。”据相关报道,就在内塔尼亚胡对中国进行访问期间,中以就多项技术合作达成价值可观的商业合同,但却引起了华盛顿方面的密切注意。美国总统奥巴马迫不及待地打电话到北京给内塔尼亚胡。尽管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表示对这次通话无可奉告,但外界猜测,美国担心的正是以色列卖高科技产品给中国,美国怕其敏感的军事技术通过以色列扩散到中国。
分析人士指出,2000年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导致中以4架“费尔康”预警机交易胎死腹中;2005年,以色列同意为中方升级于上世纪90年代出售的“哈比”无人驾驶攻击机,后来也因为美国施压而作罢。多年来,美国的某些议员一直关注以色列向中国出售技术,并时刻保持警惕。
如何使双方的科技合作能够顺畅地进行?如何在已经达到较高水准的贸易基础上继续提高合作力度,挖掘潜力?这些疑问摆在了中以双方眼下,成为双方领导人的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以色列可做中美桥梁?
“在这个关键时刻,内塔尼亚胡带大型代表团访华,意义就显得十分重大。”李绍先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说,中以两国首脑的会谈将有助于探寻如何突破瓶颈。目前,中以双方同意成立由双方官员组成的特别小组,以加强双方在科技、经贸等方面的合作。以色列方面认为,此次突破有重要意义。创新的需求永不停止,在每个经济和发展的舞台都是如此。这是确保以色列向中国输出科技的方式。除了科技合作的重点外,内塔尼亚胡在与李克强总理会谈之后,双方还签署了在农业、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协议。
内塔尼亚胡谈到中国之行时说,“我看到中国的飞速发展,我非常钦佩,也非常感兴趣,这是我到来的目的。”他还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以色列有很多技术,愿意同中国分享,联手生产一些超乎想象的优势产品。据悉,内塔尼亚胡与中方讨论的项目涵盖了能源、环境、食品、水、医疗、教育等方面。他表示,中以双方的专家将会互访,而且,为了加深两国的关系,还要尽可能多的邀请官员、商人进行访问。内塔尼亚胡说:“以色列和中国之间有这样的合作机遇,因为我们两国不是竞争对手。以色列是一个小国家,但是我们有很多很聪明的人,我们有很多思想,但是我们没有这样的技巧。所以我们需要和其他国家合作。”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说,内塔尼亚胡访华的主要目的是,推进目前已难以延展的中以双边关系,那么他的目的已经达到。可以预见,中以在经贸、科技和农业等领域的合作,在不久的将来都会得到很好的提升。经过这次访问,内塔尼亚胡取得了他所预期的收获,更没有辜负那些替他捧上“访华锦囊”的人。
据悉,以色列媒体人士在内塔尼亚胡访华前曾贡献“一要一不要”的秘籍。“一不要”是提醒内塔尼亚胡“不要给中国领导人上课”,原因就在于他有与外国领导人打交道时不够谦虚的先例,导致对方不悦。所谓的“一要”则是建议内塔尼亚胡要向中国领导人提出,以色列可以做中美之间的桥梁。美以关系亲密自不必说,但中以关系也不错,因此以色列有成为桥梁的潜力。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