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前程把握在学生手中
房东的女儿D小姐读12年级,担任学校学生会主席工作,也是近期学校通过网上选举产生的5位公主之一。上周五晚上,学校举办了一次Homecoming Football,在比赛的中场休息时间,将公布最终的竞选结果,5位公主中产生一位皇后。整个活动过程中,D小姐不停地和别人照相。
活动结束后,房东一家人带着我们一起去中、餐馆用餐。晚上23时,房东的女儿和她的两位同学出发去北加州,车程6小时,第二天的早上7时30分将参加大学的面试。读了一天的书,参加了一次大型活动,这时又是一个人最犯困的时候,三个孩子却要自己开车去北加州?我在想这件事如果是在上海,家长们一定会兴师动众,提前请假,陪着孩子周五或更早的时间到达目的地,然后考察面试地点,让孩子好好休息。一定不会开夜车去那里,更不会放孩子自己开车去。
美国孩子的自主,更主要体现在自己选择自己的前程。房东还有一位小儿子在天普市高中(Temple City High School)读10年级,课余时间他参加了学校的足球队和乐队,一周有几次训练。他还参加了校外的童子军和消防训练,两周一次。时常回到家看得出他很累。他会在床上躺一会儿,然后起来做作业,但有时一躺下去就起不来,作业来不及完成,因此,学习成绩不一定有哥哥和姐姐好。对这点父母没有过多的责备,不像中国的家长时常把孩子的成绩挂在嘴上,要求孩子向优秀的学习榜样学习。
虽然只是10年级的学生,可他已有清晰的职业目标:长大了要做消防员。做消防员是一份薪水高,社会地位高、退休福利又好的工作,但这份职业也很危险。父母没有横加干预,觉得他喜欢、他乐意帮助别人,那就OK。我们接触的很多美国孩子都比较早地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为此每天一步一个脚印地去付出。
美国的教育体系也为孩子们自主地选择未来提供了条件。高中新学期开始时给学生的课程选择指导书上清楚地表明:高中毕业需要选哪些学科,读州立大学(UC)、加州大学(Cal State)、私立大学各需要选哪些学科,如果孩子学有余力可以在学校选择荣誉课程(即提高班)和AP课程(大学预修课程),就算是普通课程学校也有不同水平的几种课程供学生选择。如果孩子对学习兴趣不浓,或者成绩不那么优秀,那也不要紧,可以选择ROP职业课程,高中毕业就参加工作,或者读社区学院,将来有机会再转到大学深造。
美国的家庭教育很民主,学校教育又提供了很多的选择性,因此,给人的感觉:美国教育更多地是顺着孩子的天性帮助其成长,美国的孩子普遍很自主。
自信:选择不同 不做横向比较
美国的孩子普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美国的家长普遍会尊重孩子的选择,美国的学校又提供了很多选择的机会帮助孩子自由成长,所以,美国的孩子普遍很自信。
他们的自信首先体现在课堂上,只要有想法或有问题都可以举手表达或提问,老师不会因为学生的回答不合意而失望,也不会因为学生有奇谈怪论而责备他们,老师总是尊重每个人的想法。其他的同学也不会因为某个同学回答错了而起哄,甚至嘲笑,他们更多地表现为静静的倾听。
老师布置的作业弹性很大,每一位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都可以从中学到很多。老师也经常把出色的学生作业在墙上展示出来,或者把出色的学生制作作品在教室的四周摆放出来,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肯定和鼓励学生。
美国学生的自信也表现在各种活动中。他们不习惯于把自己和别人比较:你有你的选择,我有我的选择,不能说你的选择好,我的选择不好。因此,活动中无论是参与服务的志愿者、拉拉队员,还是上场表演的主角,个个都表现得很自信,他们喜欢自己的选择,也在活动中尽情地表现自己活力的一面、精彩的一面,他们普遍享受参与的过程,他们的快乐可以感染到别人,也带动别人一起快乐起来。
他们的自信还体现在选择自己的前程上。学生自己参加大学的招生咨询,自己准备问题并自由提问;自己和升学顾问(Counselor)交流并准备申请大学的材料;自己参加大学的面试。
这一点不像大陆,人生中每样重要的事情一定是家长考虑得更多,看到更多的是家长忙碌的身影。
自在:“书虫”不受欢迎
美国的学生信奉合适的就是最好的,所以,他们普遍很自在,他们在学习和社会活动之间平衡着自己。如果一个孩子只会读书,会被别的孩子称作“书虫”,“书虫”在这里是不受欢迎的,生活中他会缺少朋友。如果一个孩子只会读书,父母会为他担心。
我的房东曾和我讲了一个有关她朋友孩子的故事,那个孩子回家就是看书,不社交,也不参加活动,所以,孩子的母亲提出来让孩子跟着我的房东。我的房东在教育孩子上还是比较成功的,她的孩子自立、有礼貌、会社交,深受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的喜爱,又在竞选中以压倒性的胜利当选学生会主席。
在美国,如果一个孩子只会读书,就算他有很高的平均学分绩点(GPA),大学也不会喜欢他。生活中会有成绩很优秀的学生什么好大学奖学金都没轮到的案例。
当然,有些孩子有很丰富的社会实践的经历,就算GPA成绩在学校里不是最高的,大学也会给他优先权。这里的孩子学习的时候很拼命。他们的作业起伏量比较大,加上课余时间他们要参与很多社会服务和学校活动。天普高中的一位高中毕业生要参加100小时的社会服务,不能弄虚作假,否则将不能毕业。大型活动学校周周有。所以,学生常常要学习到深夜。 据介绍,这里的孩子进了好大学后学习任务更艰巨,用家长的话来说,进大学是最容易的事,难的是如何从大学毕业。
这里的孩子活动的时候很投入,他们很享受参与的过程,性格张扬,有时近乎有点疯狂。他们的知识面很宽泛,可以跟你谈流行音乐,也可以跟你谈已故的苹果公司老总乔布斯,并且爱憎分明,“I don't like that”、“I hated it ”这是他们经常会挂在嘴边的两句话。他们在学习和活动之间游刃有余,自在地享受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美国校园印象:学校好像是一个大家庭
教师深爱自己的工作
学校有一位物理教师名字叫凯文,他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曾做过工程师,由于对教育工作的热爱,最后选择做了物理教师。
离开天普高中前,中午午饭的时间我去和他告别,他一边捧着个饭盒一边在给学生辅导,上课铃响时,他饭盒中的午餐还没用完。学生刚离开,一批学生提着乐器进了他的教室,没等我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只见学生一起演奏了一曲“生日快乐”,他站在那里笑咪咪地享受着属于他的幸福。
他是天普高中许许多多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中的一位杰出代表。在天普高中的六周里,在与老师访谈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惊喜发现。特殊教育的老师很自豪地跟我说:她热爱她的孩子们,她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学校德语课老师,每天6时到学校,18时离开学校,她已坚持了40年。安东尼老师,身残志坚,除了是一位很棒的地球科学老师,还是出色的水球教练和游泳教练……
华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一方面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父母为孩子付出很多;另一方面,美国的教育观念也深深地影响着他们,他们教育孩子常常比较民主,比较早地让孩子学会了选择,学会自己作决定,他们不会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更多的是孩子作决定时的一个重要参考。华人孩子在这里的生活,我试着用“自主、自信、自在”来形容。
友善亲切的校长
校长在校园里看到孩子们都是很亲切地打招呼,校长几乎叫得出所有学生的名字,能如数家珍地说出很多学生的特点。学生们有时把校长更多地看作是一个大朋友。那种氛围真好,学校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