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研究人口与生育问题的学者何亚福先生也提出,中国要用“家庭计划”取代“计划生育”。他在2009年“两会”期间通过人民网发出了《“计划生育”应转变为“家庭计划”》的提案。目前,中国的计划生育是强制性的“国家计划”(NationalPlanning),并且将其上升为基本国策,不仅对个人超生者实施极其严厉的处罚,而且对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力的地方官员实行“一票否决”,因此,地方官员不得不采取各种手段,确保所辖区域不出现严重的超生现象,由此也引起很多批评。
但是,穆光宗发现,另一个问题比控制人口更加重要和紧迫―――人口失衡。其中重要的一项是男女比例失衡,1983年到2010年,中国已经出生的男婴比女婴多出了4100万。
根据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10年的调查,全国28个省份共计369个行政村,平均每个行政村至少有9个光棍,平均年龄达41.4岁。研究所预测,2013年之后,每年会有120万个男人没有妻子可娶。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独生子女家庭的风险性显而易见。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有5335名学生遇难,由于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这就意味着有很多家庭成了“无后”家庭。这一风险随着母亲的年龄超过35岁而愈加增大。
因此,穆光宗认为,性别平衡的重要性大于人口控制。“现在中国超过百分之五十的新生代家庭能生两个以上最好,人们需要亲情和完整的家庭结构,所以要规避人口风险。”他说,人口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和分布结构都应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地球人口承载量是个变数
人口学家P.R。埃里奇曾用一连串公式来告诉人们,人口因素在温室气体排放中的作用不可低估。现如今,人们越来越追求舒适生活,空调、个人电脑、iPad、微波炉等有极大的市场需求,这些消费品耗费了大量自然资源,而使用或丢弃它们的时候会产生垃圾和温室气体。
《美国国家地理》报道,美国国立大气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布莱尔・奥尼尔认为,如果2050年全球人口被控制在74亿以内,就可以减少25%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但是,有些学者并不认同这种判断,认为把人口问题视作所有问题的起因是错误的,只能说,它是导致其他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
但不管怎样,人类对自然的负面影响极其重大。一时间,环保不仅成了热门话题,还是一种时尚。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曾经开玩笑地说,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CEO,却没有收到低碳环保论坛的通知,那他们一定是把你的邮件给丢了。
环保人士正付出努力,倡议环保的方式花样繁多。2010年,在首尔有一场“绿色环保型结婚典礼”表演,新娘身穿用树木做成的婚纱步入礼堂。英国则有一场全裸骑车的运动,他们赤裸的身上写着“从汽车文化中释放”、“骑车的权利”和“油枯竭了”等字句,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对儿童进行自然教育,以期“环境保护从娃娃抓起”。北京爱・自然教育咨询中心是一个主要关注自然学习的环境教育机构,负责人张巳瑛女士曾为儿童组织过多次自然教育活动,在此之前,她在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担任项目负责人。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家长比孩子对自然教育更感兴趣。张巳瑛记得,当老师建议大家触摸大树,或者闻闻泥土的味道时,有些家长兴奋得哇哇大叫。这些本来是3岁至6岁的时候就能感受到的东西,大人们却从来没有体会过。
“在北京以外的其他城市,环境教育和自然教育情况堪忧。”张巳瑛说,在升学压力下,许多城市的老师甚至没有完整地通读过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更别提引导孩子体会自然了。
这种从娃娃抓起的环保教育在全世界已经盛行起来。张巳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截至2010年,日本已经有3700所从事自然和环保教育的学校。在欧洲,瑞典、瑞士、丹麦等国家成立了森林幼儿园,启发孩子的环保意识。
虽然全球的环境保护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有悲观论者认为,仅有环境保护是不够的,一旦地球达到了它所能承受的人口极限,世界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这种论调几个世纪以来就存在。17世纪时的荷兰科学家安东尼・范・列文虎克预测,地球如果接近极限,最多可以容纳133亿人。照这种说法,地球的人口容量已经过半。
“地球生命系统极其复杂,越复杂的系统,就越找不到真实的答案,而只能做弹性的估计。别忘了,人口承载量是个变数,而不是个定数。”穆光宗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地球上最多能容纳10亿和一万亿的估计也有,但没人知道究竟哪个答案才是正确的。”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