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月21日列宁去世后,苏联政府收到超过10000封电报,要求保存列宁遗体。为了纪念列宁,苏联在红场上建起一座列宁墓,将列宁的遗体用防腐技术保存在水晶棺内。列宁墓成为了苏联人的“朝圣地”,开放一个半月就有超过10万人前来瞻仰。图为1954年1月13日,雪后的红场上,等待瞻仰的民众排起长队。
1980年7月19日至8月3日,第2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苏联莫斯科举行,这是奥运会首次在社会主义国家举行。为了抗议一年前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发起联合抵制,得到包括日本、加拿大、西德和中国等50多个国家的响应。最终本届奥运会只有80个国家参加,成为1956年以来最少国家参加的一届奥运会。图为1980年8月1日,参加莫斯科奥运会的马拉松选手穿过红场。
而在美国政府对苏联形象的过度渲染下,不少美国民众对红场这座“敌国心脏”平添了几分好奇。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开放政策,对外旅游放宽,红场也成为了西方游客的观光胜地。图为上世纪80年代,一对美国夫妇在红场留影。
1987年5月28日,年仅19岁的西德业余飞行爱好者马蒂亚斯・鲁斯特,驾驶租用的一架塞斯纳C-172飞机经过长途飞行在苏联红场降落,制造了举世震惊的红场事件。鲁斯特仅有约40小时飞行记录,却突破了当时世界上顶尖大国的防空网,苏方因此事件有国防部长至防空部长等多名高官下台。
冷战末期,尽管苏联拥有和美国比肩的军事实力,但由于工业计划失衡,苏联国内基础消费品严重短缺。1982年,苏联的主要重工业产品――钢铁、水泥、煤炭、原油产量均超过美国,但轻工业产品产量始终很低,部分产品的人均占有量甚至只有美国的20%。苏式福利体系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后盾,为日后苏联的解体埋下了伏笔。图为1990年10月11日,流浪汉在红场附近搭起窝棚。
通过一系列的开放政策,戈尔巴乔夫向党内的保守派施加压力,希望苏联民众支持其推出的经济改革。与此同时,苏联民众和传媒也获得了更多的言论自由,长期被隐瞒的问题如恶劣居住环境、粮食短缺、酗酒、污染等问题浮上水面。图为1990年12月3日,苏联人大会议召开期间,一名胸前挂有写着“(我是)共产主义建设者”牌子的盲人流浪者站在代表入住的宾馆前。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