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核电厂是全球史上唯一进行过「封堆」处理核泄漏的核电厂。路透社资料图片
福岛核电厂若要「封堆」,困难比切尔诺贝利大得多。美联社
「封堆」后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美联社资料图片
日本福岛核电厂危机持续,日本政府宣布将放弃1到6号反应堆,意味最后的处理方法可能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用「石棺」将反应堆密封,但这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同样困难重重,能否实现成疑,即使实现也将付出高昂代价。
由于之前日本官方依靠洒水降温方案效果不佳,而目前供电输冷水降温是否能有效实施尚不确定,所以通过混凝土物质封锁反应堆的方案被紧急提出。业内人士分析,封堆有可能成为日本压制核辐射的最后一张牌,但鉴于切尔诺贝利实施的封堆效果来看,该措施在操作中将有很多难点。
由于人类史上只有切尔诺贝利事故取了封堆,所以大多数专家在被问到此问题时,都提及了这一孤例来参考可能发生的日本福岛核电站封堆。《经济参考报》报道,有分析称,如果状况难以改善,最坏的打算就是水泥封堆,那不仅意味着时间和金钱的庞大投入,还意味局部地区的永久弃用。以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为例,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曾说,为应对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带来的后果,截至「封堆」时乌政府在核泄漏事故的善后事务上花费高达150亿美元。预计到2015年,乌政府还将为善后耗资1700亿美元。
乌政府高级官员还表示,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石棺」加装「钢外套」的工程资金短缺。这项工程预计耗资3.55亿美元。完工后,乌克兰计划在「钢外套」内拆除「石棺」和反应堆、处理残余乏燃料。
中国核应急协调委员会研究员冯毅说:「如果封住出问题的六个堆的话,至少是六倍的工程量,而且程度还要复杂,将来长期的维持费用也非常高昂,把这六个堆封上,需要取庞大的工程措施。在它这个厂址上,可能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难题是,解决现有构筑物基础部分的渗漏问题。」
更为严重的是,大量操作人员的生命付出也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封堆的高昂代价。资料显示,1986年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进行封堆的相关50万人员的心脏、胃部、肝肾以及神经系统全部出现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人已经死亡,另外20万人因辐射而严重伤残且余生将饱受病痛折磨。这些现象被专家称为「切尔诺贝利症候群」。
当时,政府动员这批人搭建「石棺」将反应炉封闭,不过这些工作人员全然都不知道辐射的危险,很多人只穿着一件20公斤重的铅衣,穿梭在高浓度辐射的环境中;在这批参与救援任务人员中,不少人在任务结束后数周,就因吸收大剂量辐射而去世。
50万人的悲惨故事令人鼻酸,而他们冒死搭建的「石棺」现在也仅能疲软地阻止着辐射泄漏,其围墙结构也开始逐渐破败。有专家预测,若新的安全防护工事「方舟」迟迟 无法动工,切尔诺贝利地区将再度面临核幅射危机。
一位专家还介绍,不光是核事故发生后封堆要付出巨大代价,若要保障核电安全,核电站的成本造价也需要考量。「与火电等发电形式不同,核电的燃料成本远低于煤炭之于火力发电的成本,但建设核电站的一个更大成本在于安全费用。从此次日本大地震海啸导致的核电设备受损事故看,前期即使多一些投入来保证安全系数提高也是很有必要的。」
“死区”平静 暗藏杀机
切尔诺贝利以180亿卢布、50多万受害者的代价,进入死一般的平静。
1986年后,离核电站30公里以内的地区被辟为隔离区,人们习惯将这一区域称为「死区」。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仅3公里的普里皮亚季镇,如今是一座无人居住的「鬼城」。这座「鬼城」受核辐射影响最为严重。事故发生后,包括小镇在内的核电站附近30公里范围的居民被紧急疏散,很多人只是带上了简单的行李,没想到这一离开就是25年,甚至是永远。
普里皮亚季镇上原来主要住着的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现在,大部分楼房已经破败不堪。隔离区里路两旁长满了野草和树木,街道空荡荡一片,但这片被人遗弃的土地却成了野生动物的乐园。老鹰、山猫、野马、野猪、熊等都能在这看到。据切尔诺贝利国际生态学实验室记录,目前有超过400个物种的动物生活在隔离区内,而且这些动物没有发生甚么异常突变。
3公里外,至今「石棺」下面仍封存着约200吨核原料。曾有人担心,「石棺」的建筑结构不符合安全强度的要求,随时可能倒塌。乌克兰外长称,乌克兰对「石棺」及其毗邻地区的监测从未间断过,但他没否认存在倒塌的可能性。虽然几年前进行过「石棺」外封盖新的掩体工程,但石棺还是出现了多条裂缝。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