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际

福岛死士生存状况严峻:距核电站仅有274米(组图)

www.sinoca.com 2011-03-31  新浪科技


  本核事故应急人员被称之为“福岛50死士”。基于每个人的压力承受能力,核事故应急人员的数量增至270人至580人之间。

  他们需要更多睡眠、更多温暖、更多食物和水,但寻找到足够勇敢的司机,将日常必需品送进核电站却面临相当难度,有时只能靠运气。

由于担心空气中的核污染,这间房间没有通风设施。应急人员必须一直戴着面具,即便在室内也是如此。

进行救援工作时,他们要佩戴呼吸器,穿上白色防护服,但防护服并非百分百安全,无法抵御一些放射性物质。

  北京时间3月31日消息,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双重打击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泄露事故。第一批赶往现场驯服这只核怪兽的工程技术人员被称之为“福岛50死士”。基于每个人的压力承受能力,核事故应急人员的数量增至270人至580人之间。

  结束一天的工作后,他们要睡在衬铅地板上,蜷缩在毛毯下面,距离发生泄漏事故的福岛核电站只有300码(约合274米),每天只靠少量的食物和水维持。他们面临的环境超乎想象,是我们普通人所无法忍受的。他们就是掌握着日本核电站未来的人,如果不能“治愈”这座“残废”的核电站,专家们担心危险水平的核辐射将泄漏到大气中,并最终进入海洋。

  每一天,他们都要面临巨大的压力,他们的早餐不过是应急饼干和一小盒蔬菜汁,他们就是靠着这点可怜的食物坚持一天的工作,直到吃晚餐,而晚餐也不过是米饭、一罐鸡肉、鲭鱼或者咖哩。

应急人员睡在一间35码见方的办公室,位于一座抗震应急建筑,步行到福岛1号反应堆只需5分钟。

福岛核电站航拍照。这座核电站距离海洋只有300米。

  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双重打击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泄露事故。右图中的3号反应堆爆炸之后只剩下一副“骨架”。

  核事故应急人员需要更多睡眠、更多温暖、更多食物和水,但寻找到足够勇敢的司机,将日常必需品送进核电站却面临相当难度,有时只能靠运气。由于核电站周边辐射水平较高,使用直升机空投也成为一种不可能。

  每一天,他们都要面临巨大的压力。他们的早餐不过是应急饼干和一小盒蔬菜汁,他们就是靠着这点可怜的食物坚持一天的工作,直到吃晚餐,而晚餐也不过是米饭、一罐鸡肉、鲭鱼或者咖哩。

  每名应急人员每天获得的水只有1.5升,他们不得不用酒精洗手。由于水很少,洗澡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也很少换衣服。根据29日公布的消息,具有较高辐射水平的水从核电站流入海洋,水平超出此前的报告。日本的核安全机构表示,放射性碘浓度已达到法定标准的3355倍,政府和核专家指出,在能够接触到人群时,放射性碘已在很大程度上衰变,在第一时间阻止放射性碘进入海洋是应急人员面临的首要任务之一。

示意图

岩手县的陆前高田市,日本消防员无奈地看着眼前的废墟。此时,幸存者搜救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

气仙沼市,一艘轮船被海啸冲上岸,四周被废墟包围。

  左图中,一名幸存者走在名取郡的一条道路上,四周都是废墟。右图中,石卷的一户人家在废墟中徒劳地搜寻着,他们的房子曾经就在这里,现在已成一片废墟。

  应急人员睡在一间35码(约合32米)见方的办公室,位于一座抗震应急建筑,从这里步行到福岛1号反应堆只需5分钟。由于外部辐射水平较高,他们在地板上铺上了铅。由于担心空气中的核污染,这间房间没有通风设施,应急人员必须一直戴着面具,即便在室内也是如此。

  执行救援工作时,他们要佩戴呼吸器,穿上白色防护服,但防护服并非百分百安全,无法抵御一些放射性物质。目前,一些早已疲惫不堪的工程师正采取各种方式,防止冷却受损反应堆燃料棒的水在流出之后进入海洋,因为此时的水已经被严重污染。其他人则负责抢修电缆和受损的机器,以尽快让核电站的冷却系统重新启动,避免发生熔毁事故。

  无处身处核电站的什么地方,他们一次只能工作一个小时,以避免过度暴露在辐射环境下。核安全机构福岛办事处负责人横田一马表示,应急人员面临极大压力。灾难心理学专家广濑弘忠教授说:“他们没有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睡眠,在这种情况下工作将降低他们的效率,同时提高犯错的可能性。”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利比亚年轻人:要自由 性观念变化 互联网革命冲击
下一篇:日本政府撒手不管:要中方出钱雇车队送物资到灾区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