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帖子,看了有一哥们在帖子中的回复,里面有句话,问到中国在利比亚的这么多投资怎么办?
今晚刚看了新闻,讲的是中国外交官在利比亚撤侨的艰难。老实说,在这次行动中,展现出了我国巨大的军事实力,但是忽然看见那哥们的回复之后,开始有点震惊了。震惊什么?就是上面那哥们说的,这么多投资怎么办?具体有多少,我也不知道,于是百度一下,终于看了一篇帖子,现在都转给大家看看,也期望大家冷静考虑问题。下面是转载帖子。
我国在利比亚投资的得与失
中国在利比亚撤侨时,确实火了一把,创造了许多历史第一,值得传媒大书特书。其一,十余天顺利撤侨35000余人,创造了历史之最;第二,海军远洋舰艇第一次穿过苏伊士运河,为撤侨舰只护航,是一项划时代的壮举;第三。空军运输机飞行机组,第一次远程投送,既是撤侨,也是实战训练和检验,功在不舍。
只是,媒体和上上下下欢呼又一个伟大创举时,忘记了算一下经济账。就是这次利比亚动乱,央企海外投资集团从投资到设备究竟损失了多少,有谁来承担责任?再算一下,在北非局势不太明朗时,国际问题专家抑或非洲问题专家,为什么不能预料到北非局势的急剧演变而未雨绸缪,那这次海陆空动员撤侨,国家靡费了多少纳税人的钱财?不要老是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不要从任何失败和挫折中,甚至巨大失误中都能总结出最后的辉煌胜利。因为,如果能够防祸于未然,预见形势在先的话,也许,就不存在近数年大规模向利比亚派出劳务人员,输出巨额投资的问题,也就不会发生财物、设备的巨大损失,也不会存在大规模匆匆撤侨的可能,一切都将不发生,损失也不会产生,更会利国利民。
1999年,一篇侯玉山著作的题为《1999年非洲政治经济形势主要特点》的文章可以代表当时中国的非洲问题专家学者们对非洲局势的大致判断和认识。作者认为;“非洲大陆政治形势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长期受战乱困扰的热点地区迎来了和平曙光,局势趋于缓和;不少国家顺利举行了民主选举,政权平稳过渡;尽管受到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但非洲经济仍稳步增长;要和平、求稳定、促发展已成为非洲各国领导人的共识。”
一、热点地区普遍降温,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冲突与争端的能力增强。今年以来,许多战乱频仍的国家签署了和平协议,走上了民族和解的道路。(作者列举了从刚果・金到津巴布韦、塞拉利昂等中非国家部族武装和派系武装停火,达成和平协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二、不少非洲国家顺利举行民主选举,政权平稳过渡。(中非多国的貌似民主的选举,其实多数仍然是僭主政治)
三、经济稳步增长但仍面临诸多困难。尽管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非洲经济今年仍保持增长势头。
可以说,这三条判断决定了中国在非洲的决策和投资态度。因为在东亚,在经济上倚赖中国,并不时需要输血的是标榜社会主义,实则世袭的金氏王朝。在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由于长期输入革命的外交政策和中印的边界纠纷,大多数国家对与中国的过度深交持审慎的态度,仅有一个巴基斯坦是个例外。欧洲,没有中国的政治市场,只有有限的经济贸易往来。拉美是美国的后院,非中国势力所可企及。西亚、中亚也是美英俄传统的势力范围,中国一时难以渗透,只能利用美国和伊朗的矛盾发展和伊朗的关系。中国的外交触角所能企及和影响的仅是一个从动乱不安中前途未卜的非洲。因为北非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相继独立以来,实行了准民主制度,社会相对稳定,经济也凸显持续增长态势,所以是中国向西方渗透的前哨。但中国传统的影响力在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中国的专家们对北非局势的了解,远逊于对中非形势的了解,只能从表面现象和现状来判断非洲形势。在这种前提下,与美国和西方长期交恶,因为石油财富而国家形势相对稳定的利比亚,尽管是独裁统治,由于伊拉克战争后,委曲求全,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弯,公开承诺不再搞恐怖主义,推行民主制度,也首先得到了中国的青睐,并以之作为外贸经济向非洲进军的桥头堡和固有阵地。才有了中资公司大规模向利比亚投资,承建从基础设施,到矿山、民用建筑等多个工程项目的后续进程。
利比亚在地中海南岸,有丰富的优质的轻质原油储存。自丛卡扎菲上校掌权以来,一贯扮演了一个非洲社会主义与美帝相抗衡的英雄角色。因为整个国家实行的是终身军事领袖统治的制度,所以,与其说是社会主义,不如说是军事专制。好在利比亚得天独厚,经济基础较为雄厚,所以,历经四十余年统治,基本上由于国富,由于还较重视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给人的表象是;这是一个由铁腕统治的相对稳定的国度。中国人从选择中非的坦桑尼亚、赞比亚到进军北非的利比亚,实际是一脉相承的非洲政策的继续。不过在当代决策者看来,由落后的中非,到进步的利比亚,无论从战略上还是从经济上看,都是一种胜利的进军,而计高数筹。专家们没有料想到,一贯稳定的北非,也不会是一潭死水,在过度的专制统治,官吏的贪污腐败,政权的变相世袭和家族所有,严重地阻碍了这里民主的进程,危及到民众的福泽和根本利益的时候,到民众对这种变相专制忍受到极限的时候,在这些国家就会发生量的变化,产生最初的反对者和民主诉求者。由于北非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渊源,量变终将质变,民主自由的诉求高涨到临界点,就会像火山一样从地壳喷发。所以,这次北非的事变,从突尼斯、阿尔及利亚,传染到利比亚,延伸到红海沿岸,就是一个历史的必然。只是中国的专家们从意识形态和感情好恶出发,不能正确判断国际大势,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厢情愿认为埃及、利比亚政权稳固,枪杆子在手。没有料想到北非、尤其是利比亚,局势恶化到兵戈相见的地步(也可见反对派孤注一掷,以生命相搏的决心勇气)。最后一发不可收拾,才仓促间应对不及,不得不扮演海陆空撤侨的角色。
据有关方面估计,央企在利比亚投资方13家,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在利比亚有3个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总额42.37亿美元,目前已完成 6.86亿美元。其余只能因乱暂时停置,包括不能运走的全部原材料和和设备设施。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2007年进入利比亚从事工程承包项目,目前在施工程均为政府国民住宅项目,工程规模为2万套,累计合同额约合176亿元人民币,工期40个月,项目已完成工程量近半。此项投资不知最后能否收回。中国十五冶建设有限公司在利比亚承建了FWAM水泥厂和NALOUT水泥厂两个工程项目。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建材国际装备有限公司,也于2009年 10月28日在利比亚签署了日产4600吨熟料水泥厂土建和安装合同。该项目业主为ALHADENA国营公司,合同总金额逾1.5亿美元,承建方式为交钥匙工程。半途撤离,前途未卜,何时收回投资,尚在未知之数。2008年5月26日,中国建材才签署利比亚FWAM日产3000吨熟料总包合同,但是没想到出现动乱。葛洲坝公司在利比亚有7300套房建工程施工项目,合同金额约合55.4亿元。截至2月18日,累计完成合同工程量16.8%。中石油在利比亚的投资损失达到12 亿美元。此外,中水电、中冶金建筑,虽然大多没有拿出具体数字,恐怕在该13家央企海外投资总额中占据很大部分。他们的亏损已成定局。这是上千亿的经济损失,加上撤侨费用,相当于国家年度教育投资总额。
利比亚的局势尚在动荡之中,内战已初见端倪。何时动乱才止,卡扎菲及其儿子党是否能维持政权,尚在两可之间。战乱与动乱的财产损失不在国际保险和承诺的惯例之内,如果卡氏政权解体,连索赔对象都找不到。因此,我们的情感便难以抑制,倾向性地以“叛军”,“反政府军”定义利比亚的反对力量,而无视国际社会因卡扎菲出动空军轰炸和平情愿的平民,而不齿其所为,冻结其所有海外资产和存款,酝酿设立利比亚空中禁飞区的事实。其实,明眼人都会看出,不管卡扎菲多么强大,一旦被国际孤立,资金链条断裂,他的靠高薪维持的军队便面临解体倒戈的危机。目前,卡扎菲需要的是速战速决,而不是旷日持久的内耗。因为这个靠金钱、武力维持的帝国,断了奶,便无以维系。而反对派拒绝卡扎菲辞职、有条件下台的谈判条件,是因为他们很明白双方的处境和真正的民心所向。只要坚持,并获得国际社会支持和声援,卡氏的倒台可期,即令形势恶化,形成僵持状态,也没有放弃抵抗,被卡扎菲重新奴役境况更糟。那将是一个长期混乱的状态,中国央企回到那里的预期将变得遥远。那么,央企的投资,中国民众的血汗,将有很大程度打了水漂,这不能不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中国的经济,在现阶段,很大一部分是外向型的。如果不能准确地判断国际大势,依然以意识形态和感情好恶决定投资动向,像历史上一厢情愿地援助阿尔巴尼亚、越南等,只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花了冤枉钱买了不安生。如果斥巨资援助形势发展未可预期,存在潜在危险的国度,如其前的波尔布特的柬埔寨,那更会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结果为当地人民和国际社会所不齿。国际局势专家们不能再坐在书斋里,以教条的学术来研判国际形势和具体地区国度未来的发展态势,给外交决策提供不全面的禁不起推敲的依据。那样,无论在政治上、军事外交上,经济上都是失着。轻则靡费人民血汗,重则贻笑天下,孤立自己,那是有前车之鉴的!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