阪神地震后情景
“不死鸟计划”:日本阪神地震后创新性复兴
1995年1月17日,星期二,凌晨。日本兵库县神户市的大部分居民正在熟睡。他们并不知道,一场灾难即将降临。
5时46分,大地瞬间开始急剧晃动。一时间,地转天旋,天昏地暗,房屋倒塌,火光冲天,神户市那间遭受毁灭打击,兵库县大多数城市受灾,大阪也受严重波及。这就是令日本人至今都心有余悸的阪神大地震。
这场芮氏7.2级大地震共造成日本6434人死亡,近4.4万人受伤,约65万座建筑物受损,逾30万人无家可归,是日本自1923年关东大地震以来人员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地震。地震发生在日本第二大经济圈―――关西经济圈,直接导致经济损失达10万亿日元,这意味着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2%瞬间消失,且当时日本正值泡沫经济破灭后“失去的十年”中叶。地震对战后一代日本人来说犹如晴天霹雳。
震后,兵库县开始了长达10年的重建工程“不死鸟计划”(PhoenixHYOGO),分“紧急-应急对应期”“复旧期”“复兴前期”“复兴后期”四大阶段,将提高房屋耐震性能和加强国民防灾意识作为重中之重,以不仅要恢复到震前水准、更要建成远比震前更加安定、安心、安全的城市为目标,进行了长达10年之久的“创造性复兴”之路。
政府工程:宁可重迭也没有盲点
兵库县企画县民部防灾企画局是一体化推进兵库县震后复兴对策和防灾政策的专门局。该局复兴支援课负责人末政义人告诉早报记者,1995年1月 17日上午7时,阪神大地震后一个小时,兵库县就成立了“地震灾害对策本部”,次日该部改组为“地震灾害对策综合本部”,由兵库县知事担任部长,直接全面统管兵库县的灾时救援工作和灾后复兴工作。“综合本部”由“紧急对策本部”和“灾害复旧对策本部”组成,直到地震后10年的2005年3月31日,“综合本部”才废止。
地震重建过程中,兵库县又设立了“阪神大震灾复兴本部”,对震灾复兴事业进行强有力的推进。末政告诉早报记者:“”复兴本部“是超越既有的县组织框架的综合推进组织。虽然其执行机构仍是既有部门,但是作为统括其他部门的专门部门,它设有由专任职员组成的综合管理部。”“复兴本部”也到2005年 3月31日才废止,最终完成自己的使命。
日本中央政府虽然在地震当时的滞后反应饱受诟议,但不久也分别设立了“复兴委员会”和“复兴对策本部”。末政介绍说,“复兴对策本部”由当时的村山首相担任部长,负责阪神大地震复兴的基本方针及相关法律的制定,而“复兴委员会”则负责向复兴对策本部提意见和建议。“复兴委员会”由经团联名誉会长平岩和众议院议员后藤田担任特别顾问,由东京海上研究所理事长下河边担任委员长,兵库县知事和神户市长都在委员之列。2000年2月22日,伴随“复兴对策本部”设制期限到期,“复兴关联省厅联络会议”成立,负责推进国家对各地方团体复兴事业的支援,以及润滑各省厅间在复兴事业方面的合作。
此外,兵库县在“复兴本部”废止后,为对复兴关联各厅进行横断调整,又设置了由知事担任会长的“复兴推进会议”。此后,为了一体化推进复兴对策和防灾对策,县复兴局移管至企画县民部,重新整编成“防灾企画局”。末政还介绍道,“除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种指挥体系之外,民间也自发组织了许多团体,此外还有许多经过专门训练的志愿者服务,灾区民众也有组织地进行自我援助。灾区的复兴成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众多单位的功能覆盖不免重迭交错,但保证了复兴工程没有一个盲点。”
四大阶段:花费近20万亿日元
末政告诉记者,兵库县的复兴分为四大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紧急应急对应期,即地震发生开始到避难所时期。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救助人命、提供避难所、收集灾害信息、制定志愿者政策等。第二阶段为复旧期,即临时住宅期。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临时住宅的建设和入住、地震复兴基金的创立、为中小企业提供临时工场和紧急贷款等。第三阶段为复兴前期,即固定住宅迁移期。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灾害复兴公营住宅的大量供给、生活复兴资金借贷、心灵创伤医治等。第四阶段为复兴后期,即正式复兴期,此阶段主要设置了”人与防灾未来中心、“神户东部新都心的”世界性防灾基地“的整备等,在正常生活恢复的基础上总结地震的经验教训,为建设一个能够更加安心生活的都市进行持续努力。”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兵库县特别制定了时间跨度为10年的“兵库不死鸟计划”,指导兵库县在10年时间里实现在都市、防灾、产业、文化、福祉五大领域的“创造性复兴”。在“不死鸟计划”执行过程中,又依照不同领域的重要性,首先制定了“紧急复兴三年计划”优先将支撑受灾人民生活的住宅、基础设施、产业恢复到震灾前水准。此后又分别制定了“后五年推进计划”“最终三年推进计划”,明确阶段性任务,使每一阶段的复兴更加有的放矢。末政向记者透露,截止到计划到期的2005年,不死鸟计划共计花费资金16.3万亿日元。
除却政府的拨款之外,末政告诉记者,兵库县的复兴也得到了日本全国人民的帮助。末政提供给记者的一份数据显示,兵库县共得到日本全国1791亿 2968万日元的无偿捐款;无偿救援物资42万包,地震2个月间,邮政省将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物资免费运送向神户市;第一个月志愿者为62万,这个数字一年后上升到138万人,这些志愿者负责救援物资的搬出搬入、避难所的运营、炊饭、汲水、医疗、看护等。
修改建筑:目标8级地震不倒
阪神大地震中,90%的死亡者都是被不抗震的住房夺去了生命。原来,尽管日本市民对高速公路、地下街区和高层建筑物等感到不安,但对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住宅,尤其是木结构住宅的抗震性能却很不关心。因此,在震后的重建过程中,保证房屋的耐振性成为政府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阪神大地震发生后的次年,即1996年开始,日本政府连续三次修改《建筑基准法》,把各类建筑的抗震基准提高到最高水准,除木结构住宅外,尤其是商务楼要求能够8级地震不倒,使用期限能够超过100年。如今我们提到日本的建筑物,首先进入脑海的就两个字:坚固。这无疑归功于修改后的《建筑基准法》。
末政介绍说,除国家修改《建筑基准法》之外,兵库县自身也从2000年开始历时三年对县内的住宅进行了免费耐振诊断,其结果是相当一部分住宅的耐振性依然不容乐观。为此,兵库县特别实施“我家的耐振改修促进事业”,由县财政负担大部分资金对耐振性不够的房屋进行地基、支柱、耐力壁等的强化该修工程。“我们的目标是每一个市民的住宅都是安全和令人安心的。”末政说。
防灾意识:普及全民知识
造成阪神大地震损失惨重的另一罪魁祸首便是防灾意识淡薄。当时,一般日本学者认为关西地区不可能发生大的地震,这使得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准备不到位,估计不足,行动迟缓。据称,阪神地震发生时,时任日本首相的村山富士还躺在床上,40分钟后打开电视看到新闻时才知道地震的发生。他甚至不相信是真的,因为没有人跟他汇报。更甚者,阪神大地震发生5个小时后,主灾区所在地兵库县知事接到的警察署的灾害报告竟然是“死亡4人”。这一严重失实的报告导致自卫队救灾出动延迟了整整半天。
地震的教训是深刻的。地震后,日本政府开始建立中央防灾指挥系统。并且,为了提高全体国民的防灾意识,日本内阁确定每年的1月17日,即阪神大地震发生日为全国“防灾和志愿者日”,前后三天规定为“防灾周”。到那一天,日本全国各地都要进行市民和消防队参加的防灾训练,电视台会播放防灾知识节目。在东京,首相还会亲自参加消防厅组织的灭火防灾训练,并对消防队员进行防灾训示。
而在兵库县,末政告诉记者,为了强化兵库县人民的防灾意识,在地震后的第二年,他们保留下地震中心原貌建立公园并在地震纪念碑上刻上所有遇难者的姓名,以省后人。“兵库县还成立了”灾害对策中心“”不死鸟防灾系统“”灾害医疗中心“等,县政府还会提交每年一度的防灾报告。”末政说,“此外,神户市东部的新都心还集结了”人与防灾未来中心“”地震防灾前线研究中心“”亚洲防灾中心“等防灾、人道支援、医疗等国际机关,那里正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防灾基地。”
城市重建:创造性复兴
2005年,阪神大地震十年之际,兵库县复兴十年委员会制作出“阪神大震灾―――复兴10年总体验证报告”,总结回顾10年来兵库县的灾后城市复兴成果以及接下来的课题。末政提供给记者的该报告概要版显示,10年的复兴着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灾后的复兴过程,由于已有的组织和结构不能够完全应付各种复杂事务,兵库县新成立了许多超越原有组织机构的拥有新型功能的机构,一些法律法规以及制度也得到扩充和特殊运用。而在城市规划方面,兵库县更是以阪神大地震为契机,大力推动土地区划调整事业、市区再开发事业等复兴市区调整活动,同时推动抗灾能力强的多元化综合性交通体系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神户东部,我们建立了应对老龄化社会的21世纪模范都市;而在三木市,因为那里拥有绿意盎然的自然环境,并且是高速交通网的交会点,我们把这里建成了信息公园都市,加速信息相关产业、流通相关产业、尖端技术产业等的发展;在交通网方面,我们建设了格子性高规格道路网,确保紧急情况下交通的快速、灵活以及可替代性;为了确保今后发生灾害时电气、煤气、上下水管道等生活必不可少的生命网不会中断,我们实现了”生命线“多重化、联合化,强化抗震性能,建立备份系统,并把电线都转移至地下。”末政向记者详细的解释。
正如“不死鸟计划”的前言中所说的一样,“阪神大地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震灾后的复兴不仅要让兵库县恢复到震灾前的状态,而且要着眼于全力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社会课题,同时创造未来。”复兴,在这里已经超越了复兴原有的含义,已经成为一种广义的复兴,即以地震为契机,获得一次城市再创造机会。兵库县“不死鸟计划”,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从新的视角实现了城市重建的“创造性复兴”。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