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局势再起风云。当政府军空袭反对派革命军控制区之际,消息传来是,国防部长和革命指挥委员会军头都抗命拒杀示威者,狂人卡达菲改变强硬立场,提出跟反对派谈判下台方案,条件是他和家人人身安全获保障、豁免刑事起诉和挟大笔现金外逃。但反对派拒卡达菲要求,香港时间昨晚更发最后通牒,限令他 72小时之内下台,否则起诉他的罪行。
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阿联酋《贝亚报》报道,卡达菲对下台立场绝非铁板一块,他建议反对派成立的国家委员会,跟亲支持他的国会代表谈判,为他下台铺路,条件是他和家人获保护、豁免刑事起诉及卷款流亡出国。一名跟国家委员会有接触的消息人士说:「卡达菲提出将权力交给国会领袖,他则带同大笔金钱离开利比亚。」
卡达菲独裁执政 41年,反对派在上月 15日起义,席卷全国,据报他权力圈内的人正密斟他的去留,国营电视台前日(周一)就播出前总理塔勒希要求跟反对派对话的讯息。消息指,卡达菲更开始跟非洲和阿拉伯国家联络,寻找安全的庇护所,令他有尊严和体面地下台,离开利比亚。
对于卡达菲求和,消息指反对派国家委员会已拒绝,因为让他「光荣」下台无异于羞辱他的独裁统治受害人,而「国家委员会认为让卡达菲带钱离开,是谈判的严重障碍」,目前双方没有空间进行广泛对话。
现领导反对派国家委员会的前司法部长贾利尔,于香港时间昨晚 9时 30分更向半岛电视台,发下要卡达菲下台的「死线」:「如果他在 72小时内立即离开利比亚和停止轰炸,我们利比亚人会退让一步,不追究他的罪行。」「死线」即是在香港时间周五 9时 30分。
反对派发下台最后通牒,卡达菲初步未有回应。但其三子萨阿迪前日接受阿拉伯电视台访问时称,若父亲下台国家会陷入内战,又埋怨二哥赛义夫只顾经济改革,忽视人民生活问题,导致国家出现内乱。
而政府军战机昨天继续空袭飞到石油重镇拉斯拉努夫港,炸中一处民居。政府军坦克继续在扎维耶进行猛烈炮轰,很多房子、医院、发电机和电线杆都被炸毁,居民被围困市中心,无法向外逃亡。班加西一间医院的医生指出,过去三天反对派共有 30人死亡, 169人受伤。
空袭猛烈,但消息指,国防部长尤尼斯和革命指挥委员会一名将军也叛变,拒命攻击国人,两人现被软禁在首都的黎波里。若消息属实,意味卡达菲在政权生死存亡关头,政府和军中都出现反他的力量。
继续蔓延 科威特点燃“西瓜革命”
路透社
阿拉伯之春的反政府示威浪潮,蔓延到全球第四大石油出口国科威特,燃起「西瓜革命」的火头。六名示威者昨天(周二)在大示威举行前一刻,在国会大楼外派发西瓜,嘲讽议员表现差劲,并要求首相纳赛尔( Sheikh Nasser al-Mohammad al-Sabah)下台。
示威者向议员派西瓜后说:「这是给你在国会里的差劲表现。」在科威特,有时会用「西瓜」来说某人缺乏认识或持不切实际的观点。
这场小示威是由一个叫「足够」的青年组织发动,抗议手法温和。昨天稍后时间,会有多个青年组织发动上街大游行,要求纳赛尔下台之馀,还会要求从萨巴赫( al-Sabah)家族以外,物色其他人来管治国家。
科威特不淮政党成立,也严禁一切未经申请的集会,今次青年效法突尼斯、埃及和巴林的示威者的做法,非法集会游行来挑战执政王室的管治。
另外,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盟可能提议给予金融甜头,引诱北非国家进行民主改革,谁改革得越快,所获的好处就越多。
中东陷入魔咒:有石油就没民主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著名记者 Thomas Friedman曾在中东地区派驻多年,对这个地区的事务相当熟悉。他曾经以「水沟油」来形容石油跟民主的关系,指出绝大部份中东产油国的庞大石油收益成了专制政权、皇权的资本,他们一方面用钱贿赂人民,令他们不会轻言改变现状;另一方面则建立强大及现代化的军警及情报部门,把任何异议及反对者压下去。所以从战后几十年来,管很多不同地区包括东欧、亚洲、拉丁美洲掀起一浪接一浪的民主潮,中东地区特别是主要产油国却丝毫不为所动,依然维持独裁管治,不打算向民主化靠拢。
最近有记者引用这样的理论作了一番资料调查,把各国产油量跟民主化指数(《经济学人》编的 Democracy Index)作对比,发现产油量最多,油产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民主化程度最低,沙地阿拉伯只有 1.84分,科威特是 3.68分,阿联酋是 2.52分,利比亚是 1.94分。这比美国的 8.18分低得多,比同是回教国家但相对民主的土耳其( 5.72分)也低一截。
中东、北非产油地区看不到民主开花结果当然不仅仅跟「石油的魔咒」有关,地区的历史、殖民化的过程,独立时的经历,战后的冷战格局都有影响。西方列强自十九世纪末开始进驻中东,他们看中的只是石油,并没有在区内建立甚麽管治体系或计划。二次大战后欧美各国虽不得不让这些地区相继独立,但对石油生产的控制却变本加厉。一九五三年伊朗民选首相 Mossadegh想把石油生产国有化,摆脱西方油公司控制,结果被美国中情局策动政变推翻。中情局并支持已成虚君的巴列维复任有实权的国王,实行铁腕统治。其他如沙特王朝,海湾酋长国的专制君主同样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大力支持,可以不受批评的镇压国内异己。在这样的情势下,中东各国在民主化方面当然不容易有进展。
不过,石油作为麻痹中东人民鸦片的作用还是不该小觑的。今年初从北非突尼斯刮起的茉莉花革命虽然一度有席卷全区之势,但实际上变天的只有突尼斯及埃及两个国家。偏偏这两个国家并非甚麽产油大国,人均石油收益每年不过二百多美元,跟沙特人均石油收入接近一万美元差一大截。倒是真正有大量石油收入的国家仍暂时安稳,国王稳坐江山。甚至一度濒临倒台边缘的利比亚狂人卡达菲也能倚靠过往囤积的石油收益收买军人及佣兵,顶住反对派的攻击,并开始反攻。假若卡达菲居然能扭转败局,保住政权,石油可真算是他的续命丹。
政治跟经济是息息相关的。石油、天然气、矿产的生产需要巨额资本,很容易由国家垄断包办。再加上这些原材料行业不会像工业般帮助其他本土行业发展,国家及政府可以透过输入技术人员、工人处理整个生产过程。换言之,石油收入再多都流进政府的手里,再由政府按需要分派给人民。当人民长久倚赖政府派钱,倚赖政府包办一切时,他们要争回自己的声音,要自己当家作主实在不容易。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