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际

2010潜伏片:美女间谍多彩人生 潜伏较量无处不在

www.sinoca.com 2010-12-23  中新网


  中新网12月24日电 2010年中,有一群人注定要被铭记。他们视在公众面前抛头露面为大忌,却总是能在揭开面具之时惊煞众人;对别人来说,他们是竭力想要探究的对象,虽然脑海中不时会浮现那些印刻颇深的经典场景。现在,只有当如此多的镜头的和视角对准他们,我们才有机会在希区柯克式的大戏中一探究竟。

  闪回

  那扑朔迷离的时代

  1985年,发生了冷战最大规模间谍交换,24名因间谍罪在东德和波兰判囚的西方人获释赴美,换取4名“东方集团”间谍获释,包括波兰著名间谍扎哈尔斯基。

  1986年,苏联异见分子夏兰斯基与另外3名间谍获释,美国则释放5人,包括苏联间谍克歇尔夫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前苏联在美国设有约250家间谍招募机构,身影遍布从好莱坞到罗斯福办公室的各个角落。

  全景

  当局者“迷” 旁观者“惊”

  2010年6月28日,美国司法部发表声明称,他们逮捕了11名俄罗斯间谍嫌疑人并指控他们在美国境内从事非法的情报活动。

  此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俄外交部发言人随即指出,“在我们看来,类似的行动没有任何依据,并且追求不良目的。”俄外交部称,这与冷战时期的间谍事件一脉相承。

  美国白宫发言人吉布斯在华盛顿的一场吹风会上说,“我认为这不会影响我们与俄罗斯关系的重置。”美国国务院还认为,美俄关系不断变化,两国并不总是一致,事件是这种关系的一部分。

  虽说案件当事人似乎都在刻意淡化事件带来的影响,但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对此却一片哗然,同时不免有一丝担忧涌上心头:冷战时的场景似要重演?除了旁敲侧击的搜寻信息,世界舆论也想从间谍事件中捕捉到一些深藏背后的玄妙故事。

  特写

  事件:我在美利坚的日子

  这些间谍的生活听起来就像是部“惊悚小说”,他们想尽办法“美国化”,与平民百姓为邻,掩饰身份。他们分别生活在美国纽约、华盛顿和波士顿郊区。

  他们都有普通工作,会购置楼房,让人感到他们在实践自己的“美国梦”。他们利用咖啡馆、书店和街角与接头人联系,有时也用隐形墨水等传统手段。

  他们被捕后,有邻居表示,涉案的夫妇都很“普通”,这些人对邻居被控是俄罗斯间谍大感震惊。

  人物:美女间谍的“多彩人生”

  美国破获的俄罗斯谍报网中,有1名让全球惊艳的28岁辣妹间谍查普曼。她拥有经济学硕士学历,通俄英德法四国语言,天使脸蛋外加有如内衣名模的魔鬼身材,让她瞬间爆红。

  翻开来看,《纽约邮报》、《纽约每日新闻》、英国《太阳报》、《镜报》与《快报》头版都是查普曼的倩影。查普曼究竟是谁?007情报员庞德女郎式的蛇蝎美人,穿梭在纽约曼哈坦的上流社会派对和最高机密的会议,还是苦干实干的的科技创业家? 对此,各界众说纷纭。

  在被遭遣返回国后,查普曼不但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生活也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从参加火箭升空活动到成为银行顾问;从设立个人网站再到登上男性杂志的封面。曾经的隐秘角色如今成了聚光灯下的亮角,未免让人感叹这世事变迁。却也点缀出大戏中近似娱乐的部分。

  结局

  “潜伏戏”何去何从?

  间谍事件让原本只存于记忆中的冷战再次荡漾出意想不到的波澜。媒体的渲染和小说的杜撰让人们认为现实的和平已经远远超越那个充斥着“消失的墨水、安全脱身或是别名”的危险时代。

  但无论是情报官员,媒体记者还是传记作者,他们一致认为,虽然冷战以苏联的解体而终结,但间谍却将永远存在。如同美国佛罗里达圣里奥大学的教授乔•纳瓦罗所说,事实上,和平年代的间谍数量较之战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就像一句切中要害的话:“只要还有人们想知道的秘密存在,间谍就将一直发挥作用”。

  总之,这出间谍大戏的结局终究莫衷一是。它或许是要给人们设定一个开放式的结局,究竟“潜伏”走向何处?或许还要交由时间来定夺。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普京大秀柔道黑带实力 撂倒对手风采依旧(组图)
下一篇:实拍美加州泥石流淹没村庄 洪水冲走民房(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