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中国总理温家宝与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共同为“巴中友谊中心”揭牌。中新社记者 周兆军 摄
中新社伊斯兰堡12月18日电 题:温家宝倾听中巴友谊感人故事
中新社记者 周兆军
18日,中国为巴基斯坦援建的大型多功能综合建筑“巴中友谊中心”正式启用。在这座连接中巴两国情感的又一个标志性建筑中,中国总理温家宝、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与多位中巴友谊的见证者座谈,倾听他们讲述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巴中友谊中心”的落成,令人想起连接中巴两国的喀喇昆仑公路,它曾见证了中巴之间一段不平凡的交往史。
参加座谈会的中国前驻巴大使张春祥在巴基斯坦工作加起来有20多年。1974年至1979年,他在喀喇昆仑公路的建设工地上工作了5年多。张春祥说,当时他和中巴两国工程人员一起爬冰川,登雪山,一起打眼放炮,开山劈路。一旦发生塌方等事故,中巴两国员工不分彼此,冒着生命危险救死扶伤。
“我们一起流汗流血,数百人为这条公路献出了生命。许多事情至今历历在目,终生难忘。”回忆起几十年前的往事,张春祥说,“我深深体会到,中巴友谊坚如磐石,深深植根于人心,是世界上任何力量都动摇不了的。”
温家宝说,张春祥大使40多年外交生涯有20多年献身于中巴友谊。“他刚才说‘中巴友好合作是全方位的,中巴友谊是全天候的’。我们要世世代代按照这两句话去实践中巴合作。”
在修建喀喇昆仑公路时,数百名中国工程人员牺牲,其中88名遇难者的遗体埋葬在巴坦北部小城吉尔吉特,当地一户居民几十年来一直为烈士们守墓。守墓者曼殊·侯赛因参加座谈会时说“我父亲今年去世了,我接替了他的守墓工作。”
“中国工程人员为修建这条公路付出巨大牺牲,我父亲和我对守墓工作中也倾尽全力。”曼殊·侯赛因说,“每次有人来到烈士陵园参观,我都会向他们介绍这段感人历史。”
讲完故事,曼殊·侯赛因走到温家宝面前,两人紧紧握手。温家宝说,“代我向你的家人问好。两代人啊,守护着为中巴友谊献身的忠魂的陵墓。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人民这么热情友好?答案就是,中国的援助是无私的。”
坐在温家宝身旁的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对曼殊·侯赛因说:“感谢你和你的父亲。为了修建这条公路,许多人付出了生命,这条公路是巴中两国友谊的象征。刚才温总理对我说,中国还会派出更多的专家来支持巴基斯坦的建设。”
巴基斯坦前驻华大使阿克拉姆•查基也讲述了他任期内两国关系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包括中国帮助巴基斯坦发射的第一颗卫星,中国援建的第一个核电站。温家宝说:大使先生,你是中巴友谊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中巴友谊的见证者,你应该把你所知道的事情告诉每一个人,让人们记住这一切。
吉拉尼说,我们总是把最好的外交官派到中国。巴中有特殊的友谊,相信两国外交官会继续成为推动两国合作的桥梁。
今年,巴基斯坦发生历史罕见洪灾,中方向巴方提供了多方面援助。中国国际救援队副队长徐志忠在座谈会上说,洪灾发生后,中国国际救援队向重灾区信德省特达地区派了120多名救援人员,奋战40多天,共诊治了25600多名伤员。
当时正值酷暑,地表温度达50多度,队员们出汗到了一个人每天喝15瓶水都不需要上厕所的程度。徐志忠说:“我们在接诊的帐篷里装了空调,但队员们晚上都在露天睡觉。当地百姓不解,帐篷里有空调为什么还睡在外面?我们解释说,因为要用汽油发电,舍不得用空调。他们听了都非常感动。”
信德省特达警察局警察哈桑·林德与中国救援队一起工作了一个多月。他说,对于许多灾民来说,中国救援队的帐篷就是他们的家。灾民们把受伤的孩子送来,救援队员们不仅为他们治疗,还陪他们玩耍,安抚他们受伤的心灵。
哈桑·林德至今仍记得,一个欧洲记者问中国救援队领队黄建发,家人会不会担心他在这里的安全。黄建发说,巴基斯坦是我们的第二个家,在家里不会感到不安全。哈桑说“我永远不能忘记救援队返回中国那天,徐志忠副队长和我拥抱说“保重,哈桑!”所有人都无法停止流淌的眼泪。”
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打动了座谈会现场每一个人。温家宝说:“你们的心里都有一个动人故事,每个故事就像涓涓细流,汇入中巴友谊的大海。大海是不会枯竭的,中巴友谊也是永远长存的。”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