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政府呼吁国民少吃米饭以防“天有不测风云”民众难以接受,官员称“这比劝戒烟还费劲”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米生产和食用国之一,大米是印度尼西亚人一日三餐的“主角”,但印尼政府最近却发起了呼吁国民少吃米饭的运动,理由是为了健康和供需稳定。
不过,这对于习惯大米的印尼人来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印尼福利部秘书长苏西洛认为,改变饮食习惯就如要吸烟者戒烟那样费劲。
百姓:不吃米饭还能吃什么
安迪・桑托索今年23岁,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印尼人。他说,难以想象怎样才能做到政府所提倡的“一日不食大米”。
“我早饭、中饭、晚饭都要吃大米,”法新社12日引述桑托索的话报道,“如果不吃大米就好像没有吃饭一样。我还能吃点什么呢?
印尼人民福利统筹部秘书长英德洛约诺・苏西洛说,答案很简单。
“我们呼吁印尼人戒掉吃大米的习惯。我们需要让饮食多样化。不少印尼人仍然认为,如果不吃米饭,他们就没吃好,”苏西洛说,“印尼还出产另外66种碳水化合物,比如玉米、西米、木薯、红薯、马铃薯等。它们完全可以代替大米,成为三餐之中两餐的主角。”
“我们呼吁印尼人从小就让自己的饮食多样化,”他说。
传统:大米是一种“高贵”食品
对印尼数百万贫困人口来说,大米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维持生活的工具。
“大米就是生命,它给予工作和食物,”爪哇岛中部一个小村庄的村长德加迪・库苏马说。在他居住的村庄里,人们每年都会举办为期三天的盛大节日,纪念“稻米女神”。
库苏马上个月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说,节日期间,村民们会聚集在一起,“祈求稻米女神保佑,让人们远离灾祸,获得粮食丰收”。
那里的人们似乎从来没有想过种植其他种类的粮食作物。他们与其他稻米主产区的居民一样,认为大米是一种“高贵”的食品,与代表着贫穷的“低端”木薯有天壤之别。
政府:担心“天有不测风云”
印尼年产大米4000万吨,消耗量为3300万吨,人均年消耗量为100公斤,多于日本和中国。
印尼政府担心,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增长的人口、城市化对农耕地的侵占,以及海平面上升对农田的侵蚀,都将打击印尼的稻米生产量。今年太平洋的厄尔尼诺气候现象带来的不寻常的雨季,就影响了印尼稻米的生长。
国际水稻研究所和总部位于纽约的亚洲协会9月发表报告说,亚洲国家需要大幅增加并更好管理大米储备,以改善本地区食品安全状况。在世界饥荒人口中,亚洲占了65%。
另外,木薯和西米等作物,不但可以当做粮食,还可以成为生物燃料,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