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刚果(金)首都金沙萨,连生存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可是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白天忙着卖面包卖假花讨生活,晚上却认真地排练着古典音乐。没钱买乐器,他们只能用廉价的二手货;琴弦坏了,他们能巧妙地用自行车闸线代替。德国《明镜》周刊日前刊登文章,描述了在贫穷、战乱的境况下,金沙萨交响乐团如何为梦想而奋斗。
常跟鸡群争夺舞台
您欣赏过这样的交响乐演出吗?泥巴满地,大号手小心地举着被擦得锃亮的乐器,光着脚走向自己的座位;电工们绕过一堆堆垃圾,才能把电缆拽到院子里;大提琴手一边驱赶着不时围上来的鸡群,一边拿出门德尔松的乐谱准备演奏。当音乐响起时,三三两两的听众霎时安静下来。这样的一幕几乎每天都在金沙萨上演着。
这个交响乐团由指挥阿曼德・迪亚津达创办于几年前,刚开始只有几位业余爱好者,现在已发展到了200多人,成为了一个完整的大乐团。团员们的排练地点就在迪亚津达家的后院里,一个绿色塑料板将院子与嘈杂的街道隔离开。绿墙外,小贩们的叫卖声和车辆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在这几乎没有任何视觉广告的地方,若你想要卖东西或宣扬任何事,就得先被听见。但绿墙内却飘出了优美的音乐,只要不下雨,大家都会认真地在院子里排练着曲目。
卖完蛋卷再拉大提琴
乐团成员大部分都是业余爱好者,职业多种多样,即使这样都还为生计犯着愁。每天下班后,他们会坐车甚至步行一个多小时赶到练习场地。吹大号的巴比是个药剂师;女裁缝妮可和在市场上卖面包的尚达尔都是第二小提琴手;平时给人们安装卫星系统的拉蒂吹双簧管;洗衣工马克拉大提琴已有12年历史,和约瑟芬一样,每天清早他还起床到集市上卖煎蛋卷;合唱队员宝琳娜在集市上卖假花;长笛手娜萨莉每次都会带着3岁的儿子一起来练习,她租住的地方仅靠一个电灯泡照明,有没有电完全靠运气。
金沙萨同行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柏林音乐指挥家劳斯・魏西曼和电影导演马丁・巴尔,他们在金沙萨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个乐团的梦想和奋斗。这部名为《金沙萨交响曲》的纪录片在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上亮相后感动了无数观众。魏西曼说:“他们是一颗埋藏在沙石中的金钻。我们想用音乐告诉世人,在那个遥远的地方,有一群人正在创造艺术的殿堂。”
自行车闸线代替琴弦
尽管这个乐团的演出常令一些专业团体汗颜,但他们的资金匮乏,设备简陋到不能再简陋。
他们买不起新乐器,用的都是一些廉价二手货。8架大提琴中只有3架没出过大的问题,剩下的5架即使是一个音乐初学者也不会去使用。艰苦的条件逼得团员们创造出了一系列令人称奇的自制工具,来修补他们的乐器。琴弦断了,他们巧妙地用自行车闸线代替;缺乏润滑琴弦用的松脂,修理师则自创了一种混合物来取代它。
乐器教师在金沙萨也很少,很多团员因此都没有培训的机会。为此,乐团指挥迪亚津达先把普通乐理课本给大家传阅,让大家看完后自己摸索,有的团员靠听碟片进行模仿,还有人上网观看演奏视频。去年,法国巴黎的一个参议员观看了他们的演出后,深受感动,组织一些音乐学院教授给团员们授课,才使这种情形得以改观。
背景
命运多舛的国家
刚果(金)位于非洲中西部,曾是非洲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之一,但连续的战乱、政局的动荡,给这个国家造成了致命的打击。经济形势连年恶化,绝大多数民众死于疾病和饥荒。虽然国际经济援助不断,但是仍然难以迅速改变现状。
每次演出时,压轴节目总是非洲的民间音乐。金沙萨交响乐团就是这样,植根在自己的土地上,不畏艰难,自强不息,既接受古典西洋文化,也不放弃自身的特点。在今年刚果(金)独立50周年庆典上,乐团演出了贝多芬宏大的《第九交响曲》,引起了轰动。随着演出越来越成功,团员们有了更大的雄心:有一天能进行一次环球演出。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