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家长倾向于偏心学习成绩好的子女。(美国《世界日报》取材自人口普查局网站)
综合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华人有重男轻女的传统,但在华裔新移民小区,男女平权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男孩子不再是理所当然的宠儿。但华裔父母对孩子期望高,加上在美国打拼艰难,对子女关注也存在一些“潜规则”,往往易对乖巧、不惹麻烦、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偏心,而冷淡易惹事且淘气的孩子。专家认为,父母要克服这个问题,避免对子女厚此薄彼。最新研究显示,从小遭遇父母不公待遇的儿童,成人后也不能释怀,严重的甚至由此引发忧郁症。
父母偏心 子女伤心
纽约儿童中心(Child Center of New York)心理辅导员孟郭玉成表示,认为父母偏心的小孩不一定都会出现忧郁症状,但这些孩子往往不快乐、脾气坏,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有价值,容易陷入沮丧情绪。特别是年龄尚幼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因应,与父母沟通不佳,冲突较多。若父母不关注并改善问题,情况会越来越恶化。
到青少年阶段,家中不得宠的孩子对同侪关系(peer relations)有较强的依赖,并且倾向于与其它与父母关系不好的朋友在一起,与父母越来越疏远。孟女士曾辅导一名华裔高中女学生,这位女生是父母独生女,但有同父异母的姐姐,她觉得自己虽然很聪明,但父亲总是偏心姐姐,并经常拿她与姐姐比较。父亲觉得姐姐比她学习成绩好,并夸姐姐懂事,说小女儿没用,孩子自尊心很受伤害,由此讨厌父亲且憎恨姐姐,并开始沉溺于计算机游戏,自暴自弃。而玩计算机游戏令她自我约束力降低,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与父母关系也更加疏远,最后导致辍学,后来临床诊断为忧郁症。
孟女士指出,许多华人家长望子成龙,辛苦工作养家,总是希望孩子学有所成,出类拔萃,但容易忽视孩子在社交和情感方面的需要。多子女的家庭中,父母易于偏心聪明乖巧的孩子,即使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也经常将孩子与别人比较,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还有一位华裔小男孩因有顺手牵羊的“恶习”,被送到纽约儿童中心辅导,孟郭玉成凭经验判断,男孩可能情绪受忽视。后来通过辅导治疗发现,孩子偷窃是要引起父母关注他不平情绪的一种强烈讯号,因为父母认为姐姐功课好,又乖巧听话,经常夸奖姐姐,小男孩多动,觉得父母嫌弃自己,因此就小偷小摸,而这种行为经常得到父母“重视”。经过专业辅导,父母也积极配合,加强与孩子互动和沟通,小男孩最后改掉偷摸习惯,变得开心快活,功课进步也很快。孟女士提醒华裔父母,要平等对待孩子,从心理上真正接受孩子的独特性,父母更不该将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厚此薄彼难免 爸妈尽量克服
父母偏心几乎是人之常情,否认其存在的父母可能使问题变得更糟。专家认为,父母要克服偏心问题,首先应坦承会不可避免对子女厚此薄彼,然后采取适当策略,尽量公平对待孩子。
纽约儿童中心心理辅导社工孟郭玉成表示,许多父母偏心的根源是对孩子期望过高,希望每个孩子都十全十美,如果孩子某方面不尽如父母意,父母会苛责,并与符合理想的孩子进行比较。实际上,成熟的父母应该完整接受孩子,包括孩子的优缺点。孩子有短处父母应想办法帮助改善,但也要讲究方法。譬如,一些父母偏爱勤快的孩子,可能苛责懒惰的孩子。父母应该就事论事,如孩子懒惰表现在没有收拾自己房间,则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收拾房间,如果不收拾将采取惩罚措施,切忌对孩子人身攻击和个性伤害,更不要将爱干净的孩子相比,令孩子明显感觉父母偏心。
心理学家Ellen Weber Libby博士指出,每个孩子都希望讨父母欢心,这是人性本能。父母可以通过轮流宠爱孩子,让每个孩子都会感到父母的关爱,避免怀疑父母偏心造成心灵创伤。许多家庭可以捧“寿星”,孩子庆生前后几周成为父母关注焦点,孩子知道会轮到自己受宠的一天。相反,如果父母偏心是基于孩子性格、兴趣甚至年龄等因素,如家长偏爱学习成绩好或具有运动天赋的孩子,其它孩子容易有挫折感,手足以及父母子女之间容易产生怨言和冲突。
如果家庭规矩不明,受宠孩子可以胡作非为,其它孩子容易抱怨父母偏心。Libby的一位女病人反映,自己是父母所宠,因为她学习成绩好,父母不让她干家务活,她外出活动没有限制,而其它姐妹则不同。她说,小时候受宠感觉非常得意,但与其它姐妹关系疏远,令她长大后非常懊悔,并抱怨父母对她偏心。如果受宠的孩子需要遵守同样的家规,其它手足不会对受宠儿心生怨恨。Libby称,一些社会文化中家长偏心长子长女,但受宠子女也承担比其它弟妹更大的家庭责任,这种与期望值挂钩的偏心比较容易被接受。
不管是否觉得父母偏心,被父母爱与尊重的孩子不易产生心理障碍。斯坦福大学一位大学男生表示,自己的母亲和妹妹性格非常相似,很自然母女关系比母子更加亲密,但在他需要的时候,母亲总能给予他无私的爱。另外,一些家庭父母可能各偏一方,孩子们可能也相安无事。纽约一位男士表示,母亲从小偏心弟弟,但爸爸宠爱他,使他能时刻感受到父母的爱。
如果家庭成员可以公开讨论父母是否偏心的问题,孩子心理受伤的可能性会降低。Libby表示,婴幼儿虽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要尝试着做出解释,令孩子知道父母爱的方式。当然,孩子长大后,更应该创造公平民主的气氛,鼓励孩子表达所思所想,不要将怨恨埋藏在心里。
感觉受冷待子女易心怀不平 或影响一生
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对子女应一视同仁,但事实上,不论无心还是有意,父母偏心现象(parental favoritism)并不罕见,尤其是为人母者,可能仅仅是对某个孩子口头表扬或轻轻抚摸,会令其它孩子感觉受冷待。而最新研究显示,从小遭遇父母不公待遇的儿童,成人后也不能释怀,严重的甚至由此引发忧郁症。
报道援引MSNBC消息指出,此项研究负责人之一、康乃尔大学研究人员Karl Pillemer指出,父母偏心会对子女造成长期负面心理影响,子女甚至在成家立业后仍难走出阴影。而这不仅仅影响得不到宠爱的孩子,父母不公对所有子女都会造成伤害。Pillemer说:“受宠的孩子不能心安理得,他们会感到愧疚,手足容易因嫉妒生恨,造成感情不和。对于老年父母,他们往往指望得宠子女提供护理,给他们徒增负担。”
Pillemer表示,多数父母倾向于宠爱长子女或最年幼子女,夹在中间的孩子最容易被忽视。另外,父母更喜欢性格和价值取向与自己相似的子女,而冷淡叛逆和与众不同的子女较难得父母欢心。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婚姻和家庭》杂志上。研究人员在2001年8月至2003年1月间对波士顿地区的275名六、七十岁的母亲及其671名成年子女进行访谈,受访母亲至少有两个成年子女。
研究人员从三个角度来衡量母亲偏心:一,母亲与哪个孩子感情上最亲密?二,如果生病或行动不便需要日常护理,母亲认为哪个孩子最可能帮忙?三,母亲与哪个孩子争论最多?结果发现,70%的母亲认为他们与其中一个子女关系亲密,79%的母亲认定其中一个孩子会提供护理,73%的母亲认为与一个孩子合不来。
另外,仅有15%的成年子女认为母亲不偏心,但却有30%的母亲自认对子女一视同仁,其间巨大的认知差距对子女心理伤害更大。子女坚信母亲偏心的成年后患忧郁症风险高,而认为父母与其它兄弟姊妹有矛盾的,同样易患忧郁。但研究人员并未发现母亲实质上的偏心,对于子女心理状态有显着影响。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