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银座——步行者的天堂。
七八年前我先后去过几次日本,包括去参观2002年的World PC(WPC)展览会。这里记载的是我当时对日本的印象。每次去都是走马观花,所以这些印象一定很肤浅。里有很多常年定居在日本的朋友,我想他们的印象、体会一定比我的深刻很多。有些也许已经是几年前的老黄历,不对之处还请指正。 (1)干净 我对日本印象最深的是不论大小城市、乡村、公共场所、各种角落,包括汽车站、地铁站都很干净,和美国的大城市有很大的反差,和中国就更没法比了。也许日本也有脏的地方,但我没有看到。这么拥挤却能保持这么干净,的确不容易。我估计日本人一定非常爱干净,不能容忍脏乱的现象,整个社会也为此花了不小代价,即使搞基建,也把保持卫生作为一种公认的标准来执行。这和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难怪有些不礼貌的日本人会嫌中国甚至中国人脏。 (2)有秩序 东京人口密度很高,街上的人流、汽车数量很大,但给我的印象是社会很有秩序。也许这种秩序感和整个城市很干净有关系。这和纽约的曼哈顿和一些老牌欧洲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能反映的是老百姓在非常拥挤的情况下是如何主动排队上汽车、地铁的。不过要指出的是,大陆的大城市里,像上海和北京,秩序明显比中小城市好很多。 有秩序是不是也意味着老百姓比较守法?从遵守交通法规看,也许可以这么说,其它我就没有发言权了。不过,日本人做生意重关系是世界有名的。我虽然没有直接和日本公司做过什么大生意,但听常年和日本做生意的台湾朋友讲,日本人做生意的时候的确比较注重老关系,不太轻易换供货商。 有秩序的另一个表现是犯罪率低,比较有安全感。深夜走在城中心马路上、坐地铁,在日本似乎是很平常的事情,但若在美国的大城市里,一定是非常恐惧的经历。 (3)工作狂 日本人的工作狂是有名的,在IT行业里更加如此。普通员工每日工作10-15个钟头是很常见的事。有一段时间,有些日本公司想与我们做生意,结果不分时差、昼夜地和我们联系。据说,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在日本IT行业里是不成文的规定。据说这种习惯主要是为了加班工资,而不是像传说那样,怕回家早了老婆会怪自己不努力。在台湾也有类似的习惯,大陆也慢慢染上了这种风气。在美国,我们的节假日在西方发达国家里算是最少的,但每日的工作时间也许不算最长的。 (4)Akihabara商店里的中国人 在日本感到很“自然”的是,只要我不开口,没有人认为我是外国人,所以有点“如鱼得水”的感觉,虽然自己觉得非常陌生,但旁人看不出来。这与刚到“白人世界”的美国时“鹤立鸡群”的感觉有些不同。但是我在逛有名的Akihabara(秋原)电脑、电器商业区时却发现,只要我一开口,在商店门口招揽客户的许多工作人员就立即用标准的普通话和我聊起来。原来,这里的很多员工都是来自大陆的学生。由于来自大陆、台湾、新加坡的游客多,他们的双语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5)小小的旅馆房间 日本地方小,所以几乎啥都小,特别是旅馆房间。有次供应商安排我住在一家价钱、外表看来都算是挺高级的旅馆(好像叫“Prince”什么的),却是我这一辈子里住过的最小的旅馆房间,比香港的还小很多。房间里除了一张床,一个桌子,好像就不能再放任何别的东西。床尾到墙之间的过道只能走一个人。洗澡的淋浴盒里好像转个身都不容易。若是一些美国大胖子来这里旅行,一定会受不了。也许离开东京大城市,或花更多的银子,会好一些。 (6)喝酒 在去日本之前,我的幻觉是日本几乎是个完美的社会:这里有民主、稳定的政治体系,自由的新闻机构,发达的经济系统,世界著名的品牌和公司,单一的民族(所以很少民族矛盾),单一的语言(省去很多欧美式的麻烦),健康的食品习惯,大战以后一直居世界首位的人均寿命。但在日本呆过几天以后,发现日本和其他国家一样,也有自己的问题,离“理想社会”还远着呢。 全民喝酒、吸烟就是一个例子。在日本,工作完了以后成群去喝酒是常见的事。在东京坐地铁,几乎每天早上都可以在地铁站看到酒醉以后躺在地铁站无法回家的人,他们有的还衣着西装。来来往往的上班人群对此已经习以为常,看到躺在地上的醉汉并不去帮助,而是屏住呼吸,绕着走开。听说,每年冬天日本都会发生这样的凄惨故事:先生酒后,好不容易走到家门口,却没有力气走完最后几步,醉倒在自家门前。一夜下来,被活活冻死在家门口。妻子第二天开车从车库出来,无意用车在丈夫的尸体上辗过。 这种集体喝酒的习惯往往发生在工作日,可见日本人喜欢喝酒的程度。当时,我就想,假如我在日本做生意,就一定要做酒的买卖,那真是一本百利的大生意。美国人和中国人也有喜欢喝酒的,但不至于如此泛滥,大多集中在周末而已。相信日本因工作压力大而引起的忧郁症,因喝酒引起的肝病,和因吸烟引起的肺病一定不会低。应该可以和美国因“快餐”引起的肥胖病和心脏病比一比了。 再说说“单一的民族。”在日本打听一下以后才知道,原来日本也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很多少数民族也像中国一样,时间久了,或被赶到偏避的地方,或被同化了。不过最近几十年里,日本大城市里的外国人移民、居民已经不少,虽然不能和美国城市相比,但也许可以说东京是亚洲移民最多、对移民最开放的城市之一了。 另外据说只要一出东京,日本话也有方言出现。不知道日本的方言和官话之间的区别有多少?是像东北话和北京话之间的那种小区别,还是山东、河南话与北京话的那种大区别但还可以听懂?还是像上海、广东话那样,完全属于不同的体系,没办法口头沟通? (7)地铁最后一班车 咱们德州地大物博,就是没有地铁(现在达拉斯已经有了轻轨)。每次到有地铁的城市,都想试一试,既觉新鲜,又图方便,还可以看人(people watching)。坐过的地铁有:纽约,旧金山湾区,北京,上海,香港,台北,和东京。还有芝加哥和德国汉堡的城市火车,但不知那算不算是地铁。 在东京,地铁是非常有效的交通工具。对工作后去喝酒的人来说,很方便,不必担心酒后开车的问题。但坐了几次,我就发现了东京地铁的一个毛病。那里的地铁最晚好像只开到早上1点钟,也就是最后一班车。如果你错过了那班车,就得打的或留在城里住一夜了。所以,最后一班车特别拥挤。我问我的朋友,为啥地铁公司不多开几趟,既方便大家,又多赚钱呢?回答是,若真的如此,很多人就会通宵喝酒、不回家了。 在拥挤的地铁里,我有机会对日本人做“零距离”的观察。从外表看来,日本人种和中国汉族、韩国等人种还是有明显的区别,以平均水平而论,男女似乎都普遍漂亮一些。主要体现在,双眼皮比例高,脸庞、牙齿长得匀称。尤其是女士,好像天生一副笑脸,即使毫无表情,也给人一种微笑的感觉(韩国妇女似乎也有这种现象)。不过,那也许是一种“陷阱。”真正娶了日本太太的朋友可能会说,那些微笑后面都暗藏着“杀气。”(笑话) (8)日本人的英文口语 在我的印象里,日本人对美国和英文是很尊重的,出入境、逛电脑展的时候,一旦日方工作人员发现我讲英文,态度似乎更好。但,我对日本人的英文口语实在不敢恭维。日本和美国联盟已经60年了(相当于三代人),全民的英文教育也一定进行了很长时间,可是日本人,甚至年轻人的英文口语还是很差,口音特重,似乎已经被中国的年轻人赶上。在经济起飞已经半个世纪的国家,还有相当多人英文一点也不懂。记得有一次读过一篇文章,说日本人注重标准考试,其中不包括口语,结果日本人只注重英文语法、应付考试,结果口语就没人管了。 六七十年代,在美国的日本留学生很多,回国的比例非常高。八十年代,在美国还可以经常遇到一些日本留学生,回国的比例接近100%。这么多留美学生回日本,也没有把日本的英文口语变过来。听说现在日本留学生已经很少了。也许这是一个国家真正进入“盛世”的一个标志? (9)日本的电视新闻 坐在旅馆里,难免打开电视,虽然不懂日语,也可以乱看一阵。从简单的画面里,可以看出地方新闻里选举是个重要的内容。日本人为选举拉选票、做宣传的方式看上去与美国很不一样。选举人,带着红绸,坐着彩车,喊着喇叭,锣鼓咚咚锵,四处游行,好是热闹。有意思的是台湾的选举宣传活动和日本很类似。也许有一天中国大陆也实现了选举,方式也一定会是亚洲模式,而不是美洲模式。 (10)中国人和日本人之间的感情问题 世界上最复杂的民族感情莫过于过去三十年里中国人对日本的感情了。一方面中国人普遍不喜欢日本人,仇恨日本的华人也大有人在,甚至有很多根本就没有和日本人接触过的中国人也口口声声不喜欢日本,另一方面,大批的中国人前往日本留学、工作,大批的日本人到中国来做生意、开工厂、旅游。给我印象最深的中国室外广告是八十年代初在广州火车站对面,友谊宾馆大楼上的“三洋Sanyo”霓虹灯。 我的一位忘年东北朋友,他是老共产党党员,非常爱国,非常痛恨日本鬼子,有一肚子的当年日本人如何对中国人坏的故事。可是,他的一个女儿嫁给了日本人,他唯一的儿子娶了日本太太,两个孩子都在日本定了居成了日本人,生活习惯甚至说话的方式都变成了日本的。老人家在美国住了近二十年,虽然入了美国籍,却坚持从没有去过日本,似乎也不怎么关心自己在日本的外孙女和孙子。 我认识一些来自台湾的熟人,他们在七十八十年代刚来美国的时候,还抵制过一阵子日货,特别是不买日本车。时间久了,发现美国车实在不行,就慢慢随着潮流转成买日本车了。我相信有此经历的美国本地人也不少。可是,我的一位来自唐山的朋友,在美国二十年,至今也坚持不买日本车。如今能做到这一点,我说,有本事。 我去过日本以后,开始认为有些中国人对日本国家和日本人的偏见已经没有什么必要,和大量的中国人在日本留学、工作、生活甚至发家致富有很大的矛盾。日本政府虽然在六十多年前对中国人民犯下了很大的罪,我们不应该忘记,但近几十年来对中国直接或间接的援助、支持非常多。再看日本老百姓,他们也像中国、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老百姓一样,整天为了生活而疲于奔命,努力工作,看不出来他们有什么要欺负中国、占中国便宜的企图。做为老百姓、世界公民,我们实在没有必要把几十年前的深仇大恨经常挂在口上,作为办事、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至于中国政府在和日本政府打交道的时候,利用民族感情这张牌做宣传、争取最大的国家利益也不可厚非,但这样做的结果多少有些误导自己的国民。例如,日本政府之所以没有向中国赔钱,原因之一是大陆政府和台湾政府为了讨好、拉拢日本政府很早就竞相放弃索赔(毛泽东就公开说过,没有日本人全面入侵中国,就不会有共产党最后夺取政权)。前几年有个沸沸扬扬的“民间索赔”运动,不知结果如何。中国政府经常在教科书和靖国神社两个问题上做文章,但据我了解,日本的教科书的发行和中国非常不一样,极类似美国,不是国家统一发行,而是私人公司的行为,同一科目可能有十几种教科书同时流行,供校区挑选使用。在十几套教科书里,有明显去日本大战罪行、非常偏右的只有一两套,而这几套很少被学校选用,所以发行量很小。这些细节,中国政府也许就不会花时间给国民解释了。可不可以说这是一个“非民主、非自由国家”对“民主、自由国家”有意或无意的误解?另外,真正去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人很少,日本还有很多类似的神社,并没有供奉被公判过的战犯。 以上为个人肤浅之见,见笑了。按面积来讲,日本是个不小的国家,多山、海岸线长,好玩、好看、好吃、适合拍照的地方一定不少。以后有机会一定再去那里旅游。 (1) 2002年到日本后的第一件事是逛Akihabara,汉语名叫秋原,是个很有名的电脑、电子产品商业区,几十上百家商家挤在一起。深圳的赛格,北京的太平洋,甚至台北的光华也许都是步了Akihabara的后尘。美国好像没有这样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