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至14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普京此次访华行程紧密、内容丰富:与胡锦涛、吴邦国见面会谈,与温家宝举行中俄第14次总理定期会晤,参加中俄建交60周年纪念大会暨俄语年闭幕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第八次总理会议,与中国签署高达40多亿美元的合作协议,还接受了中国媒体的联合采访。
60年来,中俄两个邻邦大国不仅各自内部先后经历了历史性的剧变:中国经由改革开放走上了一条民族复兴、国家崛起的繁荣之路,俄罗斯则经由苏联解体走上了一条艰难的政治转型、国家复兴之路;两国之间更经历了太多戏剧性的曲折和坎坷。从当年同志加兄弟的蜜月友谊,到边境陈兵百万、局势一触即发,再到今天频繁握手的战略合作伙伴,短短60 年时间,中俄就创立了超越地缘政治博弈、意识形态异同、文化文明冲突的大国合作伙伴关系典范。
其实,中俄关系能走到今天的良好境界,固然是世界政治格局因缘际会所致,也是两国从现实国情到发展战略等诸方面的互利、互补性使然:俄罗斯地广人稀,中国人多地少;俄罗斯资源丰富,经济上是典型的资源依赖型,中国则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偏低,经济上是自给自足型,近年来外贸依存度明显上升,大出大进型贸易大国形态渐趋明显;俄罗斯已实现了工业化近70年,国民经济结构偏重于重工业,中国则仍是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发展中大国,产业比例结构相对均衡;俄罗斯要发展远东特别是东西伯利亚地区,中国则面临东北振兴的重任……
与此同时,中俄也有着许多重要的相同相似点:历史上,两国都有着长期的帝国历史记忆,经历过长时期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如今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经济上,两国都有着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市场化程度都相对偏低,却都是崛起中的新兴大国;政治上,也都处于转型和发展期,都形成了殊途同归式的集权型精英政治,都面临着西方的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压力……
这种互利、互补性和相同相似性,赋予了两国从高层到民间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充足动力和自觉。
正因为如此,长达4300多公里的中俄边界早在2004年就已全部明确,曾经困扰中俄百余年的边界领土问题由此得以全面彻底解决,这不仅对于维护我国东北地区以及整个东北亚和平和稳定意义重大,对于消除两国民间的民族主义情绪,保持中俄两个毗邻大国长期睦邻友好同样居功至伟。这个成就不仅在中俄外交史上,在世界外交史上都是值得称许的佳话。
也正因为如此,两国经贸合作经历了井喷式的增长。中俄双边贸易额在2000-2007年连续8年增长率超过30%。200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 568亿美元。但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两国贸易额就出现了八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今年初更是出现双降态势。而且相比于中国与欧洲、日本、美国等贸易伙伴而言,中俄贸易仍与两国经济规模、增长水平等极不相称,无疑有着极为广泛的发展空间,两国在能源、高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前景无限。
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仅体现于经贸领域,两国在打击三股势力和反恐,朝核、伊核等地区热点问题,防止核扩散、打击毒品以及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诸多领域都有着深刻的利益交集。因此,尽管面临诸如华商在俄利益受损等现实问题,以及各自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等深层问题挑战,但两国友好合作的战略大局始终没有也不会受到影响。
耐人寻味的是,当普京在享受其硕果累累的中国之行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正在莫斯科访问。此前西方媒体纷纷炒作称作为美国放弃东欧导弹防御系统的回报,俄罗斯将支持美国关于加大制裁伊朗力度的动议,但在这次访问中,俄外长明确地“say no”。《纽约时报》在报道这个沮丧消息时,不无酸涩地说了一句:“(无论在会见希拉里之前还是之后)梅德韦杰夫都只字未提伊朗。对制裁一直持怀疑态度的总理普京,则在中国进行他的贸易之旅。”
英国《金融时报》则干脆以《中俄仍是对手》为题发表社论评价普京的中国之行,说什么“让华盛顿放心的是,事实上,莫斯科与北京更大程度上仍是对手,而非合作伙伴。”“现在还不是龙熊同床的时候。”无论从地缘政治还是意识形态角度看,中俄都与“对手”一词风马牛不相及;相反,两国合作伙伴关系都堪称国际社会 “典范”,“龙熊”不仅早就“同床”,而且“共舞”也渐入佳境。看来英国这家媒体是彻底被酸涩、嫉妒冲昏了头脑,连基本的是非判断都完全颠倒了。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