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班回来的路上就在想,明天是国庆节,是不是也给自己放个假呢?尽管在印度没几个人知道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反倒10月2日是印度的全国假日----甘地诞辰。这个想法并不强烈,所以临下班车的时候,也没和同事小沙讲(一个印裔英国人)。
晚上在房间里上网,看到了国内关于明天阅兵的许多报道,心里有些痒起来,明天还是留在家里吧,看看直播。因为如果去研究所,直播肯定是看不到的。直播开始的时候,正是这里的7:30。看一个小时再去坐班车,到研究所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就这样决定了,明天不去研究所。
第一次看电视直播阅兵,是1984年,建国35周年,那时候我14岁。家里没有电视,去父亲的单位看的。现在想起来没有太多印象了,只记得邓小平阅兵时候的样子。那个时候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全国人民都心情舒畅。
早上起来,已经快7:30了,先给小沙发个短消息,说不用班车等我了。然后打开电脑,登陆老婆告诉的一个网络电视网站,居然无法连接,只好又找到中央电视台网站,等连接上,已经开始了将近半个小时。也许是网络速度慢,也许是和我一样的许多海外游子都在观看,所以画面效果并不好,声音也不流畅。无论怎样,看到画面,总有一种现场感吧。肯定许多精彩画面没有看到,我影响最深的是女兵方阵,还有伴着歌声的彩车游行。
边看转播,边打开几家印度大报的网站,看看是否有相关的报告。《印度时报》和《印度报》都有这方面的报告,而前者关于中国的报道内容更多。《印度报》只报道了印度总理辛格祝贺中国建国60周年的消息。辛格总理说,这是“中国里程碑式的重要时刻,也是祝贺贵国在过去60年中取得许多伟大成就的时刻。作为一个友好邻邦和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印度与你们分享这个重要时刻的幸福之情。”他还说,两国在过去四年中建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和平与繁荣。“我们对于 21世纪的共同愿景也反映在我们在面对全球和国际问题时采取的广泛合作与协调上。
相比之下,《印度时报》网站上的内容更多,表达的感情也更复杂。网站上刊登了一张中国阅兵式上的导弹画面。网站上一篇关于中国建国60周年的文章说,中国政府想通过国庆阅兵发出一个清晰的信息:中国重新成为了世界上不能忽视的力量。文章还专门引了温家宝总理在国庆招待会上的讲话,“再过40年,将迎来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到那时,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除了这个报道外,还有一个报道是关于中国驻印度使馆签证的,中国使馆给来自贾姆和克斯米尔地区的人签发特别签证。这引起了印度外交部的不安和抗议。而且印度时报对于这个事件进行了跟踪报道。这个报道显然与即将到来的中、印、俄三国外长在班加罗尔的会谈以及中印两国的下一轮边界会谈有关。每次会谈前,印度媒体都会报道中国在两国边界问题上的强硬立场或“挑衅”行为,似乎是为了给政府施加压力。
看完阅兵式,已经中午了。吃完饭,外面又开始下雨了。又停电了。下雨总是和停电联系在一起。屋里光线很暗,看看表才3点多,决定出门去Forum(一个购物中心)的书店再看看,是否能找到几本自己需要的书。
Landmark 书店店面很大,但是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并不多。这个季节正赶上各种节日,所以很多书都开始削价。在书架上找来找去,终于看到了一本印度人 Pallvai Aiyar写的关于中国的书《雾里看花》(smoke and mirrors)。这是一本讲诉她在中国生活经历的书,2008年获得了Vodafone-crossword读者奖。Aiyar从2002到2007年在北京生活了5年,而且还在北广(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执教。书写的非常精彩,用印度人的视角来看待中国最近一些年的变化。
我是坐在肯德基店里翻这本书的。外面下着雨。
她的一些观察我深以为然。比如她说在中国的妇女地位更高,更受尊重,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更有尊严。她举了一个她在北京生活时看到的事情。一个清洁工人带着手套打扫垃圾。这在印度是不可能见到的。我每天上班的时候,都会看到几个印度妇女在打扫街道,她们除了一对扫把外,没有任何工具,更不用说手套。即使是扫起来的土,也是用双手收到垃圾桶里。
她提到在中国经常被问起的一个问题:喜欢在中国还是印度生活。她的回答是,如果是一个有钱人,她选择在印度生活,因为尽管政府不能提供所有的公共服务,但是自己可以花钱买到。在这样富裕的生活基础上,还可以自由讨论“印度理想”。而如果是一个穷人,她选择在中国生活,尽管没有投票权(中国穷人也有投票权),但是生活的质量更高,更体面。更重要的是,“中国会给我提供相对更大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所以,尽管在中国出生贫寒,但依然有发展的机会,不会像在印度那样,是什么命,就是什么命。
她还谈了媒体热衷炒作的中印对比问题。媒体的炒作似乎形成了这样一个思维定式:印度是民主体制,优势在于其制度软件;中国是威权体制,优势在于其基础设施硬件。因此,印度要向中国学习如何改善基础设施,中国则要向印度学习其金融体制、法律制度以及民主。在她看来,显然印度的民主制度并没有实现其应有的功效,不仅缺乏效率,也缺乏透明和责任。虽然选民定期投票轮换政府,但是当选者似乎并没有对选民的要求给与有效的回应。而中国政府则非常关注其合法性,因此对于社会的回应非常积极有效。在她看来,印度政治家应该向中国学习的是,如何超越选举的有效性,关注如何提供增长和公共品。
她说,“印度要赶超中国,建设基础设施,增加出口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还有一半的印度妇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鼓噪印度最终赶超中国不过是胡言乱语”。
当然,在她在中国的生活和游历中,她也看到了中国的缺陷,比如过于实际,缺乏宗教情结,知识生产方面的自由度有限等。
雨还没有停,但想到晚上有广场晚会直播,还是冒雨跑了出来,打了辆摩的回到家里。直播已经开始了,还是那些老面孔在唱歌,广场上的舞蹈很自由。最后的时候,领导人还走下城楼和大家一起跳舞,尽管姿势很生硬。但毕竟这是一个国家的节日,是一个人民的节日。
房东奶奶家今天傍晚依然有例行的宗教聚会。回来的时候,一个参加聚会的中年男人问我看上午的阅兵式了吗?我说看了,你在哪里看的。他说电视上。我说怎么样?他说很好。我说中国的仪式可能太规矩了,他说印度的太随意了。
坐在房间里,外面奶奶她们在唱歌曲。她们属于印度的中产阶级,每周都有自己的聚会。这成了她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我回来的时候问奶奶,是不是每周这个时候你都很幸福啊?她说,你能看出来。我们是在寻求内心的平安。
外面的合唱声很悠扬,网上的直播也快结束了。这个60周年的庆典结束了。每个人都在思考着下一个10年,或者40年后的中国将是什么样子。虽然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是追求幸福的权利将会使我们找到一种更让别人感慨的路径。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