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数码科技

中国卫星首次在轨加注试验成功 寿命大幅延长(图)

www.sinoca.com 2016-06-30  中国军网


  据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消息,由该校设计、搭载长征7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天源一号”卫星在轨加注实验载荷,已成功完成在轨加注相关试验。卫星在轨加注类似飞机空中加油,通过直接传输的方式对卫星进行气、液补给,可大幅延长卫星在轨寿命,提高卫星机动能力,经济价值显著。

  25日晚8时,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603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94千米的椭圆轨道,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圆满成功。图为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升空瞬间。

  “天源一号”成功完成我国首次卫星在轨加注试验

  研制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在读研究生占70%

  本报长沙6月30日电报道:记者今天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获悉:由该校自主设计研制、搭载长征7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天源一号”卫星在轨加注实验载荷,已成功完成在轨加注相关试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收到的遥测与数传数据表明,我国首次卫星在轨加注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天源一号”是我国首个卫星在轨加注飞行试验系统,具有集成度高、自主性强、稳定性好等特点。6月25日,该系统搭载长征7号运载火箭,在我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随后几天,“天源一号”根据预定计划进行了卫星在轨加注核心关键技术试验与验证,为我国掌握卫星在轨加注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卫星在轨加注类似飞机空中加油,通过直接传输的方式对卫星进行气、液补给,可大幅延长卫星在轨寿命,提高卫星机动能力,经济价值显著。因此,卫星在轨加注一直是国际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由于技术复杂,实现难度大,目前仅有美国等极少数国家开展过此项试验。

  近年来,国防科技大学在国家相关科研计划支持下,联合国内多家优势单位,对“卫星在轨加注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经过多年的持续探索与攻关,在相关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先后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为推进我国卫星在轨加注技术工程化、实用化迈出坚实一步。据悉,承担“天源一号”研制任务的是该校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研究团队,在读研究生占70%。

  “长征七号”火箭首发中搭载了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这是中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载人飞船的首次实验飞行。缩比返回舱采用了“上面小、下面大”的倒锥形。图为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安全转运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相关资料:

  在轨加注技术通俗地讲就是“太空加油”,但是受空间条件所限,在轨加注存在特有的技术风险与成本制约。此次在轨加注实验装置的发射表明,中国正在紧跟在轨服务这一前沿的空间技术,以提高空间在轨服务能力。

  卫星为何需要“太空加油”?

  卫星的服役寿命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往往主要取决于动力因素。卫星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自身从地球携带的燃料,二是太阳能电池板。虽然航天器一般都安装着太阳能帆板电池,但由于要长期在轨运行,卫星还是需要消耗燃料来进行轨道维持、误差修正、调整姿态以及应急变轨等“动作”。

  当前,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卫星自身元器件的可靠性等综合性能已经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燃料就成为影响卫星服役寿命的重要瓶颈。一般情况下,卫星、空间站等航天器被发射到轨道上,燃料耗尽或发生故障后就会被弃用。许多被弃用的卫星本身其实功能完好,但它们的命运已经注定,只能一圈圈地在轨道上运行,直到脱离轨道坠入大气层,或者与其他航天器相撞成为太空垃圾,最终“ 油尽灯枯”。因此,科研人员试图通过研发轨道燃料加注的相关技术,以在未来对燃料耗尽的卫星进行补给,延长大量高价值的卫星、空间站等航天器的飞行寿命,提高效费比。

  此外,在轨加注服务还能够显著提升空间探测能力,减少运载器规模,降低任务成本,从而推动人类实现载人探火星、载人探小行星等载人深空探测梦想。

  最早应用在轨加注技术的国家是苏联和美国。1978年,苏联“礼炮六号”空间站首次实现了在轨加注,目前,国际空间站已经成功进行多次在轨加注工作。以往,在轨加注技术的主要对象是空间站等大型航天器,近年来,针对尺寸相对较小的航天器——卫星进行的在轨加注开始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目前,美国通过“轨道快车”等计划进行了不少在轨加注实验,其在轨加注技术走在世界先进前列。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神奇!800年桂花树上长“灵芝” 手摸树干会冒烟
下一篇:未来学家:性爱机器人10年内取代人类伴侣(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