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从2011年开始推出玛咖酒,此后基本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而这个增长速度在酒类里还不算快的。]
[2015年3月丽江市提出要将种植面积控制在8万亩以内,但全市年内仍发展到14万亩,超出年度控制面积的80%。]
[有些商家为贴合“壮阳”的宣传,甚至往玛咖粉里添加比较劣质的伟哥粉,还有些在玛咖里添加兴奋剂,市面上玛咖的质量也参差不齐,比如一些玛咖压片,添加剂达到90%,这就意味着只有10%的玛咖粉。]
玛咖卖不出去了。
短短几年间,这种来自南美秘鲁的十字花科植物在中国经历了大起大落。高峰期玛咖干果甚至被炒到每公斤成千上万元,现在却降到几十元。不少玛咖烂在地里也无人收。这种曾被人称作是南美萝卜的果实,真的降到了“萝卜价”。
一切的根源在于盲目扩种。以玛咖主产地丽江为例,丽江市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下称“丽江生物创新办”)对《第一财经日报》透露,2015年3月丽江市提出要将种植面积控制在8万亩以内,但全市年内仍发展到14万亩,超出年度控制面积的80%。而除了云南以外,四川、西藏、青海等地都有种植。供求大比例失衡导致玛咖神话破灭。
“收不收玛咖?”
丽江天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黎君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他最近收到很多个电话,都是打来问他“收不收玛咖?”
以往可不是这样的场景。一车车玛咖接连运往大型市场,一下子就被瓜分。市场里的商户甚至为了抢玛咖大打出手。
玛咖的主要种植模式是“公司+农户”,每年,玛咖苗由公司免费派发给农户,农户在自家地上播种,成熟后由公司统一收购。以往,每到回收季节,玛咖企业都很紧张。因为往往都有外地商贩向农民加价收购。甚至有一家企业还为防止外地商贩收购自己的玛咖在基地的山下设置关卡。而现在,很多种植的玛咖都没有人来收。
玛咖最受欢迎的2014年,丽江宁蒗一家公司只回收玛咖苗数量的20%,另一家只回收了10%。其他的全被别的商贩“抢走了”。而如今,别说有人来“抢”了,玛咖都要烂在地里了,却还无人问津。
老杨(化名)之前从事房地产行业,这两年这行不好做了,2014年看到玛咖那么热,于是把钱从房地产里挪到了玛咖。他在香格里拉附近种了几百亩。虽然预估到玛咖热会降温,但他没想到降得这么彻底。
12月~1月是玛咖成熟的季节。老杨一早开始住到基地附近,等着人来收玛咖,但结果出乎他的意料。“我的成本差不多都要每公斤二三十块,结果市场上开出来的价格甚至只有两三块。这要我怎么卖?”老杨说,单是请农民采摘玛咖再运下山,这个人力成本就已经要每公斤两三块。
最后只能继续往里投钱,自己把玛咖收回去,烘干再找仓库储存起来。寄希望于2016年玛咖的市场能回温。但谁知道之后会怎样呢?
天天生物也有自己的玛咖种植基地,并生产玛咖压片及玛咖酒。黎君告诉本报,该公司2015年基本没有种植,所以损失还不算太大,但玛咖成品在云南市场的销量缩水了一半以上。黎君透露,玛咖酒的销量倒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去年亚雄牌玛咖酒卖了50万吨。
“产量失控、品质无法保证,这都是玛咖价格跌入谷底的原因。现在玛咖的云南地方标准已经出来了,估计市场恢复理性需要两年时间。”黎君说。
4万吨玛咖
玛咖在中国的大规模种植不过近几年时间。
2002年玛咖在丽江试种成功,2011年玛咖终于办好中国“身份证”,卫生部宣布玛咖为新资源食品。玛咖真正的产业化时代从此开启。
丽江生物创新办发展统筹科科长马白华告诉《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是个明显的时间节点,在此之前玛咖一直处于试验和推广阶段,而在获得国家新资源食品的认证后,当地政府开始重视,并将其作为重要产业来推进。
《昆明日报》曾报道玛咖惊人的发展速度:2009年丽江种植玛咖的面积约为2000亩,而2014年,种植面积就超过了70000亩。
在种植面积达到顶峰之时,玛咖的市场价格也被炒至最高。黎君告诉《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11月玛咖最热的时候,价格像股票一样每天都在变。而其时玛咖并未成熟(玛咖收获的季节在12月底1月初),有农户为了卖个高价甚至提前把尚未成熟的玛咖从地里挖出来。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