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数码科技

被寄生虫变成僵尸:“吸脑者”钻出昆虫身体(组图)

www.sinoca.com 2015-12-14  新浪科技


  北京时间12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相比拍摄昆虫的特写图片,近距离拍摄被寄生虫“僵尸化”的昆虫可能会让人更加不安。摄影师阿南德·瓦玛 (Anand Varma)就没有这种困扰,在他拍摄的“吸脑者”(Mindsuckers)系列作品中,呈现了寄生虫从寄主身体钻出来的场景。背景灯光的使用使他的图片更加令人印象深刻。无论是六条腿的青蛙,还是腿间被瓢虫茧蜂幼虫结茧的瓢虫,这些画面看起来或许会让人有点不适,但这都是自然的一部分。

  阿南德·瓦玛说:“我喜爱拍摄这些生物,因为它们使我们对自然世界的复杂和奇特有新的了解。”从青少年时代开始,瓦玛就热衷于摄影。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了整合生物学学士学位,对生物学和摄影的热爱使他后来成为了国家地理摄影师大卫o利斯奇瓦格(David Liittschwager)的助手。

  “吸脑者”系列是瓦玛为国家地理杂志贡献的第一份作品。自然界中存在着无数的寄生关系,但瓦玛只关注其中12种。他选择了一些体型相对较大的寄主, 因为更容易观察。通过与寄生虫学家联系,瓦玛获得了拍摄的样品,并经常花好几天等待寄生虫变得可见,或者从寄主身体上钻出来。有些寄生虫更容易拍摄,如被线虫寄生的蚂蚁——寄生的线虫会使蚂蚁腹部呈现亮红色,瓦玛利用纤维光学照明进行了加强。

  其他寄生虫的拍摄需要更多的工作和耐心。瓦玛在实验室里等待了三周时间,才看到寄生虫从家蟋蟀身体里钻出来的寄生虫。这种寄生虫会驱使蟋蟀前往有水的地方,以利于自己进行繁殖,不过这一过程非常迅速。瓦玛利用一个小实验进行了处理,“我给感染的蟋蟀降温,从而减缓了寄生虫的活动,通过特殊配方的盐水模拟蟋蟀体内的化学条件,”他说,“这使寄生虫以为自己还是在蟋蟀体内。”

  瓦玛的工作在一个小型移动式工作室里完成,他将动物放在水族缸、培养皿或者玻璃板上进行拍摄。利用自制的软盒、光学纤维照明器和光学透镜,瓦玛得以精确地对每一只动物进行打光。他采用黑色天鹅绒作为背景,使动物看起来就像来自科幻电影,显得巨大而古怪。许多动物是在实验室里由科学家进行感染的,但瓦玛也前往野外进行了采集。为了拍摄银腹蛛Leucauge argyra,他前往哥斯达黎加进行采集,并在酒店里一直等到寄生虫生长到最适合拍摄的阶段。

  瓦玛希望这一项目能让人们更加好奇,而不是感到恶心。“当记者们能用创造性的方式帮助公众联想到科学时,会有很大帮助,”他说,“在这件事上,我觉得把这些寄生虫与‘僵尸’联系起来能够抓住人们的想象力,并帮助他们更加了解这些生物。”(任天)

  被藤壶寄生的大斜吻蟹:一只雄性大斜吻蟹被一种寄生性藤壶寄生后,发生了雌性化。这只螃蟹的大螯不再发育,腹部变宽,从而为藤壶提供了育儿场所。数以千计的藤壶卵由螃蟹孵化,再散播到海水中,感染其他螃蟹。

  当寄生性吸虫在蜗牛体内无性繁殖后,其幼虫会找到美国牛蛙的蝌蚪,钻进它的皮肤,并在牛蛙发育中的四肢周围形成胞囊。牛蛙的脚会因此增多、畸形,从而很容易成为苍鹭等鸟类的食物。当牛蛙被苍鹭吃下去后,吸虫会进行有性繁殖,虫卵会随鸟粪排到水体中,感染新的蜗牛,开始下一循环

  雌性粉蝶盘绒茧蜂是一种拟寄生蜂,能将数十颗卵注入到大菜粉蝶幼虫体内。这些卵孵化之后,幼虫以毛毛虫体内组织为食,直到从体表钻出。它们会使毛毛虫麻痹并形成小小的黄色茧。毛毛虫此时依然活着,它会在寄生蜂幼虫的茧周围吐丝结成一个保护层,甚至在遇到外来威胁时会来回摆动头

  蛇形虫草属真菌堪称是真正的“吸脑者”,当它们的孢子落在蚂蚁身上时,会钻入后者的外骨骼,进入大脑,驱使它离开森林地面的栖息地,爬到附近的树上。垂死的蚂蚁会紧紧抓住树叶或树干表面,而真菌的子实体穿破蚂蚁外壳,将孢子洒向地面,感染更多的蚂蚁。

  树冠蚁用鸟类的粪便喂养自己的幼虫。有时候,鸟粪里含有一些寄生线虫,当蚂蚁吃下这种线虫时,腹部就会变成亮红色,如同熟透的莓果,从而吸引鸟类前来啄食。通过这一过程,寄生线虫可以被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它们还会促使蚂蚁在行走时把腹部翘起,从而更容易被鸟类发现。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南极海豹展现搞笑淘气天赋 对着镜头自嗨(组图)
下一篇:山西一明代关帝庙内树木果实酷似青龙偃月刀(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