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
玛瑙玉环、铜镜、铜壶、博山炉……
主椁室内又有一大批珍贵文物出土
除了前几日发现的大量金器和韘形佩等文物一一被提取外,当天上午,考古人员还在主椁室提取了玛瑙玉环、铜镜、铜壶、博山炉等一大批珍贵文物。
主椁室才清理了一部分,就有这么多文物出土,这也让在场的考古专家们兴奋不已。几乎在每一件文物被抬出主椁室的同时,张仲立都会第一时间躬身进行辨认和观察。“说实话,有些文物我现在也很难判断,叫不出名字。”张仲立告诉记者,比如镶嵌有玛瑙的玉环在此次考古发掘中还是第一次出土,造型精美也十分罕见,至于是什么用途还要进一步研究。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出土的铜镜、铜壶各有两件。两块铜镜黏合在一起,部分有破损,刻有铭文,只是目前还看不清内容。两件铜壶也破损严重,张仲立认为,应该是东晋时期,鄱阳湖地区发生大地震之后,海昏侯墓1号主墓发生了垮塌,导致旁边的仪仗架倒在这两件铜壶上,再加上后面受到各种冲击,使得这两件薄胎青铜壶受损严重。“经过后期修复,这些铜壶是能恢复原貌的。”张仲立说。
而此次在主椁室出土的博山炉,已是海昏侯墓出土的第3件了,比之前在回廊中出土的炉子工艺水平更高,采用了鎏金错银技术。目前,考古人员已将炉中的残留物提取保存,“如果能研究出当时香炉中所使用的香料品种,我们或许还能品味到2000年前的雅香。”
【解读】
海昏侯也喜欢用青铜连枝灯
点亮时灯火通明如满树星光摇曳
此前,海昏侯墓中已经出土了雁鱼灯等多盏各式造型的青铜灯。这些代表着西汉科技创造最精妙的工艺水平,让不少专家叹为观止。不过,在昨天的提取现场,又一盏造型精美的青铜灯出现在主椁室西侧,虽然灯具与灯座主干分离,但考古人员还是一眼就辨认出这是一盏连枝灯。
“连枝灯又称树形灯,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到了汉代极为盛行,以铜质、陶质最常见。”据张仲立介绍,铜质连枝灯的形体多较高大,常在1米左右,下有灯座撑托树干式的灯柱,灯盘少则三个,多则依次递增,一般为豪门大户的照明用具。
“两汉连枝灯中最为精美的,当为1969年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十三枝灯。”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说,连枝灯的整个造型,就如同枝叶繁茂的大树,点亮时灯火通明,如满树星光摇曳,华美异常。这些造型精美的连枝灯已不仅仅体现在功效性,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审美的追求,它们不仅承托着古人的技能,也负载了古人的思想和精神,对人类文明来讲都是宝贵的财富。
连枝灯寓意神仙树是汉代热门陪葬品
据专家介绍,连枝灯之所以在汉代迎来鼎盛,和两个因素有关。第一是两汉时期无数人对长生不老、神仙方术的美好遐想,连枝灯犹如树木的造型,很可能就象征着神话中扶桑树一类的神树,扶桑树是传说中太阳栖息的神木,而且很多连枝灯上都装饰有大量凤鸟形象的事实,可以说连枝灯本身就具有光明的象征意义。
第二就是汉代厚葬之风的盛行。在古人的观念中,神树和鸟都具有沟通天地人神的功能。既然神树可以上达天庭,那么自然也能够引领墓主人的灵魂飞升。所以既能带来光明,又可引领升天的连枝灯,自然而然成为了当时陪葬品的热门选择,所以两汉墓葬中经常可见此类物品的出现。
【揭秘】
文物提取有哪些讲究
湿度怎么样
有没有包裹物都有影响
一天之内提取这么多的文物,提取方式都一样吗,提取后又该如何保护?
张仲立说,不同的文物提取方式有所不同,比如漆器最重要的是保湿;金器刚好相反,上来之后尽可能避免酸性环境的污染。但是有一点也是相同的,文物在提取中一定把周边关联关系弄清楚,有没有包裹物等,兼顾到各种信息,找出合理的清理顺序,把损失减到最小。
同时,当天的天气和湿度怎么样,对文物提取也有影响。如纺织品等有机物,碰到下雨天和空气湿度太大,就不适合提取,而金属类和玉器类则受影响较小。
据杨小林介绍,文物提取后,一般先送往临时实验室进行应急保护。比如此次提取的马蹄金和金饼,先用泡沫加固,海绵防震,加变色硅胶,保证湿度在40%以下保存,以确保文物不会受损。
主棺整体“打包” 运往实验室?未必还要看棺椁保存情况
此前,据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杨军透露,在12月10日左右,将把“打包”好的主棺运至实验室进行实验室考古。对于这一说法,信立祥表示,目前还很难断定,“如果主棺保存比较好,可能就会整体打包提取;如果棺椁损坏的比较严重,还要实施其他预案。”
“我们已经发现主棺的前部和侧板坍塌下来了,至于其他受损情况还不得而知,要根据下一步对主椁室的清理情况来判断。”张仲立表示,将主棺整体“打包”运往实验室是最好的情况,因为有各种先进仪器和低氧工作间,文物提取能够得到最妥善的保护;但是如果棺体损坏严重,整体打包难以实现,就要先在棺内进行部分清理,缩小箱体面积,减轻重量后,再运往实验室。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