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创业的浪潮中,一大批互联网科技公司在北京创立,如同1990年代的美国硅谷。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年轻人聚集到一家公司里,开启了他们“699”的生活(每周工作6天,每天早9点到晚9点)。图为创始人高恒在办公室玩美式橄榄球。他大学毕业后加入过两家创业公司,都被谷歌收购,后来他也去了谷歌。到北京后,他就和另外两个谷歌工程师一起创办了这家公司。他相当喜爱运动,每周六组织员工去踢球。
他们有共同的目标,推出产品、融资、上市、改变世界……无论他们曾经干过什么,只要到了创业公司的工作环境中,就自然会受创业氛围的感染,体现出和大公司及国企等不一样的工作状态。图为这家公司里的前北京中学英语教师郑铮。他在美国出生,从加州大学社会学专业毕业后来北京已经11年,最初是在当初中英语老师,后来也慢慢开始创业。现在孩子一个1岁一个3岁,每天晚上他回去得晚,都不敢吵到孩子,只有早上起来给他们做早餐。
图为这家公司里的法国博士工程师雨果。6月23日,他刚刚入职。3年半前,他从法国南特大学博士毕业,由于法国创业环境不好,他来到中国寻找机会,并到了阿里巴巴的高德地图做工程师,但更希望自己能够多做一些事情,就到了创业公司。如今他能拿的工资,折合成欧元已经和在法国国内的同学一样。和中国的工程师不太一样的是,他特别关注政治和电影,这是他从小接受的教育所影响的。
图为这家公司里的普利斯顿毕业生赵杰夫。作为一名ABC(美国出生的华裔后代),他2010年来到北京,在一家银行工作,女朋友是北京人。来到创业公司时,他并不确定自己要做什么。他有弹琴的特长,时常在工作间隙去休息室弹琴。
图为在这家公司里的暑期实习生关爽。93年出生的她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读通信专业硕士,她本科在上海交大学软件开发。一个人来到北京找实习,而来到创业公司后她能够和另外两名正式员工共同负责一个项目,这让她觉得得到了锻炼。平时上班时,她也可以穿着拖鞋。
图为这家公司里每天通勤时间为四小时的硬件工程师王波迪。每天一早,34岁的他就从南五环的大兴黄村来到北四环的公司上班,孩子也已经上幼儿园了。和做软件的不同,硬件工程师的工作相对细琐和枯燥。站着工作,是他的习惯。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