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数码科技

长江鲥鱼近30年不见踪影 专家:已功能性消失(图)

www.sinoca.com 2015-07-01  新闻晨报


  消失原因二:

  合适的“产房”没有了

  专家们还介绍,长江鲥鱼产卵繁殖需要合适的条件,但自从长江上大量建电站后,鲥鱼的洄游通道就被阻断,找不到合适的“产房”环境,鲥鱼后代也越来越少。

  在赣江边的江西省峡江县巴邱镇,一位老渔民指着风平浪静的江面对记者说,上世纪90年代之前,这一段江面是波涛汹涌,“赣江水进入巴邱镇后两岸的宽度在300至400米,加上水温适宜,鲥鱼可以大量孵化。”

  曹文宣也向记者介绍,端午前后的赣江水温在22℃左右,这是最适合鲥鱼产卵的温度。但自从上游兴建了万安电站之后,长江水被截留,不仅改变了湍急的水流,而且水温也随之下降了大概10℃左右,从此“鲥鱼妈妈”很难在此“传宗接代”。

  特别致命的还有,长江鲥鱼是一种“固执”的鱼类,在它们的基因记忆里故乡就是长江,洄游线路也非常固定,如果是从东海洄游到长江,第二年它们依然会沿着这样的线路往长江洄游,绝对不会游到钱塘江。邱顺林说,赣江巴邱镇段建了峡江水电站后,“鲥鱼妈妈”的产卵地被阻隔到了百里之外,它们再也游不到巴邱繁育后代了。

  消失原因三:

  人工繁殖未能起效

  真的就眼睁睁看着长江鲥鱼绝迹吗?上世纪80年代后,在意识到长江鲥鱼的状况后,农业部曾投入力量研究其生长规律、习性等,并就人工繁殖的可行性进行了试验。彼时,邱顺林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研究员,他就领衔组建了其中一个专门的研究团队。

  “当年,江苏和江西也在研究长江鲥鱼的人工繁殖。江苏是将鄱阳湖里的鲥鱼苗运回南京人工养殖,而江西水产机构则将鱼卵运到南昌孵化。我们的研究是把渔船开到赣江上,直接帮助长江鲥鱼进行人工授精。”说起那时为长江鲥鱼人工繁殖做的努力,邱顺林记忆犹新。后来,三家原本单打独斗的研究单位开始整合资源共同研究,并在1982年取得人工繁殖成功,培育的鱼苗数量达到数万尾。

  “但是,人工繁殖成功并不意味着长江鲥鱼繁育成功。”邱顺林解释,人工繁殖成功后还需要将它们养大以待观察。为了增加其成活率,科学家们先把精心培育的鱼苗放养一部分在池塘中养殖,再部分放流到赣江。但遗憾的是,池塘中养殖的人工鲥鱼后来不断死亡,放流到赣江中的那部分也是有去无回。

  专家小组还面临一个技术上无法解决的最大困难就是,用来人工繁殖的“鲥鱼妈妈”越来越难找。最后,这一工作不得不终止。

  ◎救鱼

  专家建议一:

  水坝上可修鱼道

  “长江鲥鱼早就没有了。”在采访过程中,一旦提及长江鲥鱼,渔民、水产商贩还有专家,基本都会重复这样一句话。它们确实消失了吗?“这只是功能性消失,尚不能认定其已经灭绝。”东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庄平谨慎地认为。

  他说,学界对渔业资源灭绝的时间界限定在50年,只要多方面创造长江鲥鱼的生存条件,在余下来的时间内,长江鲥鱼重新出现不是没有可能。

  “峡江县下游的赣江还有一片100多公里的水域是适合长江鲥鱼产卵的,这里千万不要再建大坝了。”曹文宣也反复强调,如此一来,可以为长江鲥鱼的重现保留一线生机。

  有专家还认为,在长江鲥鱼的“抢救运动”中,一个关键要素就是要恢复鲥鱼的洄游通道,在林立着电站、水坝的江面上,建鱼道是重要的补救解决办法。在湖南有一条洋塘鱼道,修建好后就较为成功地让青鱼、草鱼、鲢鱼等8种鱼类顺畅通过。在美国哥伦比亚河流域,有10多个水力发电站均建起了鱼道,成功地解决了鲑科鱼类的洄游问题。

  尽管在学术界,有人在质疑鱼道对恢复长江鲥鱼是否有用,但邱顺林一直认为,只要有鲥鱼,修建鱼道就肯定有用。庄平也表示,应该开展长江鲥鱼过鱼设施包括鱼道的研究。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iPhone 6s谍照曝光:外形变化小 镜头不凸出(组图)
下一篇:云南村民养“宠物狗” 2年后发现竟是黑熊(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