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排便几次是恶癌先兆
我们平时每天的排便次数决定着咱们的健康,一些肠胃信号总是能决定你的身体健康与否,那么平时对于排便的次数你知道多少呢,每天排便几次才是健康的,对此很多人不是很清楚,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排便几次是癌症的预兆。
一天排便几次是恶癌征兆
大肠息肉都会癌变吗?
息肉其实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肿瘤性息肉多指腺瘤,特别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如果家族中一个人确诊,其他成员应进行相关检查并尽早治疗,以防癌变。但即便是腺瘤发展到癌一般需要5~20年,而且癌变几率与腺瘤大小、数目、病理类型、部位,以及患者年龄性别相关。非肿瘤性息肉则指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基本不会发生癌变,但也要尽早切除。
结直肠癌的病因:结直肠癌的发病与很多因素,如饮食习惯、遗传,结肠炎症等有关。
1、饮食因素: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动物蛋白、食物中亚硝胺及其衍生物含量高;摄入酒精;油炸食品;维生素A、C、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等。在大肠癌发病中饮食因素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在美国,上世纪50年代起倡导改变饮食习惯导致大肠癌发病趋势下降同样证实了这一点。而与之相对的,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国人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在菜谱中日益增加。这也是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原因这一。
2、大肠的某些良性病变: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血吸虫病、大肠息肉等。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这是因为,肠道内的反复炎症,对肠道粘膜细胞是一种慢性刺激,这种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粘膜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发生恶变。存在大肠息肉的患者也一样,其发生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是无息肉者的22倍,因为息肉本身虽然是良性的,但是息肉可能会恶变。
3、遗传因素:据估计约20%的大肠癌病人中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研究发现,大肠癌患者的子女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2-4倍,约10%-15%的大肠癌发生在一级亲属中有大肠癌病史的人群中。
4、职业因素与卫生习惯:缺少体力活动可增加患结肠癌的危险性。但一般不认为大肠癌是一种职业病。
结直肠癌的症状:
1、便血:是结肠癌最早和最常见的表现。轻者仅表现为偶尔有少量出血,须经过实验室测试才知道有少量出血,重者可表现有粘液血便、粘液脓血便或鲜血便,常被误诊为痢疾或痔疮出血而贻误了确诊时机。由于癌所在的部位的不同,出血量和性状各不相同,长期出血可产生继发性贫血。
2、腹痛:部分病人以定位不确切的持续隐痛为首发或突出症状,部分病人仅腹部不适或腹胀感。当大肠癌合并糜烂、梗阻或继发感染,由于相应的肠段蠕动增加和痉挛,可出现明显腹部绞痛。有些病人表现为典型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性腹痛,即疼痛为阵发性绞痛,持续数分钟,自觉有气体窜过疼,接着有排气,然后疼痛突然消失,当这种症状出现在老年人时,应首先考虑大肠癌。
3、排便习惯改变:多为排便次数或粪便性状改变,比如原来大便每天1次,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每天大便3~4次,或是说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以及大便形状发生改变,本来大便是软的成形的,最近突然像水一样,而且里边似乎有有血或是脓,多提醒肠道里面可能出现了问题,应该到医院进行建检查。(应当指出,这些症状在其他疾病中也很常见,因此如果你有上述症状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有些人还伴有里急后重感,尤其是发生于青年人时。如果没有其他原因(包括旅行、生活环境变化及服用土霉素等)而常常发生便秘腹泻等肠功能紊乱,且正规治疗两周以上仍无效时,应当引起注意,可能是大肠癌的早期征兆。
4、贫血:男性病人,尤其是无其他原因的失血,亦无肠寄生虫病的人,如发现进行性缺铁性贫血,应想到有胃或大肠癌的可能性。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