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墓志铭里记录了
影响后世800年的大事
文人社会,炫富已不流行,郑建明懂得那个时代,雅藏、把玩之物才会下地陪伴。
24岁当官,62岁罢官还乡,65岁病故,胡紘浸淫官场近40年,陪睡的就5件瓷器?晚年,胡紘走下仕途巅峰,最终官位还被剥夺,史书上对罢官原因说得模糊。
庆元人喜爱胡紘,这是位上谏不避嫌的大官,1197年,他上了这么一道奏折,我的家乡崇山峻岭,乡亲们去一趟龙泉县城几百里,太不方便,请皇上将龙泉县的西南部划出一块来设个新县。宋宁宗赵扩准奏,更够意思的是这位皇帝把自己的年号“庆元”赐给新县做县名,从此沿用800年。
身为中央官吏,直白地为自己的家乡争取权益,在当代似乎是大忌,而胡紘当年这样做了。郑建明说,这或许表现了胡紘没有私心、坦荡荡的文人性格。
比起一堆瓷器,胡紘墓中时年26岁的儿子清丽字迹更有嚼头,这位次子用700多字记录了老爸的一辈子,和有的晚辈极尽溢美之词不同,文人家庭的墓志铭显得客观、中肯。
皇上赵扩为啥这么听胡紘的,因为那时他正是老赵的宠臣。他的靠山是权倾朝野的宰相韩侂胄,而赵扩得到皇位正是靠了老韩发动的政变。也正是依靠老韩的力挺,胡紘做了一桩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事。
孔庙里供奉着十二哲人,十二人当中只有一位从未见过孔子,他就是比孔子小了1500多岁的朱熹。将儒家学说发扬光大,成为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人称朱子,也叫朱圣人。
熟悉国学的人都知道,朱圣人的地位有多高,他推崇的三纲五常,他倡导的见利思义、节制欲望,你若是反对,在元明清三代的六七百年里,你就别想考取功名,甚至会被社会价值体系捍卫者们的唾沫淹死。
比朱子小9岁,胡紘和他同时服务朝廷。那时的朱熹没到圣人的高度,他只是开创当时流行的一派学说而已。胡紘讨厌朱熹,也不认可他的观点,上了一道奏折,弹劾他的六宗罪状,什么不忠不孝统统有,最惊爆眼球的当数朱熹纳尼姑为妾,他建议皇上杀了老朱。奏折一出,朱熹赶忙上疏检讨,命保住了,但所有门徒被禁止参加科举考试,博取功名。
历史如果至此胜负已辨,世上就再无朱圣人,中国此后800年再无程朱理学,封建王朝也没有了禁锢人们精神和行为的成套理论,没有了巩固统治的官方哲学,元明清三个大一统王朝的封建秩序可能没法稳定存在那么久。
朱熹的学说100年后走出了国门,相继流行于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朝鲜李氏王朝是朱子的粉丝,日本在幕府时代将朱熹学说定为官学。
胡紘短暂的胜利后,失败随即到来,朱子学说风靡大宋,胡紘的官位一降再降,后世写史的官吏基本是朱子的徒子徒孙,胡紘的美名怎能不覆上一层又一层尘埃?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