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让我们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吧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对生物武器的担忧促使DARPA启动了“非常规病原体对策计划”,旨在“示范开发美国军事行动防御科技,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士兵以及后勤人员”。
不过,DARPA可没告诉大众其中一个“非常规”项目是花费30万美元资助三个科学家,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这三个科学家认为这个主意十分“靠谱”,他们想利用病毒的基因序列来合成病毒。基因序列在网上就能找到,用来合成的材料可以从制造销售DNA的公司订购。
然后,2002年,科学家们在《科学》期刊上发布了他们的研究——实际更像是一个病毒合成指导手册。项目领导者、分子遗传学教授艾卡德·温默(Eckard Wimmer)对此辩护称,他们发布这一结果是为了提醒大家,恐怖分子可能并不需要自然病毒株就能制造病毒。
这一项目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而且在9·11事件发生不到一年就发布这种研究真的挺不合适的,无数加剧恐慌情绪的报道纷纷出现:“脊髓灰质炎死灰复燃”、“新的恐怖袭击危险”或者“撒旦袭来”。
实际上,大部分科学家团体认为这种“武器”是没有任何实际应用价值的“特效发炎剂”,因为脊髓灰质炎病毒不是一个有效的恐怖主义生物武器。它不像其他生物武器那样具有强传染性和致命性,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从自然界中得到病株可比人工合成简单多了。这里的例外是天花和埃博拉病毒:它们几乎不可能用相似的技术从零开始合成。
“在生物学家、医疗学家、政治家以及普通大众之间,进行生物工程与生物武器影响的对话至关重要。”斯坦福大学的生物技术与生物战专家斯蒂芬·布洛克(Steven Block)说,“但公布这样的研究只能适得其反。”
不过布洛克后来表示,这一事件激起了关于如何妥善防范生物武器的讨论。“至少三年,”他说,“国会那帮家伙可是战战兢兢了至少三年。”
有些东西,还是让它留在游戏里吧
6、天网
1983年到1993年,DARPA花了10亿美元研究电脑和机器智能。他们希望机器智能能够帮助战场中的人类,或者,必要的时候能自主行动。
是的,他们想造“天网”。(项目开始1年后,也就是1984年,《终结者》上映。)
DARPA是这么描述这项“战略计算(Strategic Computing Initiative ,SCI)”计划的:
“武器速度和攻击范围的增加加快了战争的节奏,结果是计算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增加,军队各阶层都参与到了决策制定中。这一趋势导致军事形势的可预估性日益降低,具有固定计算逻辑的计算机愈发无法适应战场需要。这种情况下,领导人和决策者将被迫依赖人的判断。因此我们需要能够应对这种多变的、不可预测的战争情况的计算技术。而能够在量子水平进行计算的计算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
SCI计划实际就是一个人工智能计划。“这个机器将以每秒十亿次的计算速度去像人类一样看、听、说和想。”亚历克斯·罗兰德(Alex Roland)和飞利浦·诗曼(Philip Shiman)在项目历史报告中写道,“如果完成,它的集成度将直逼人类大脑——人类所知的最复杂的东西。”
这种人工智能有3个假想的军事应用:
陆军:提供“自主式地面车辆”。不仅能独立移动,还能“感知并改造周围环境,综合利用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和其他来源的数据,进行计划和推断,并采取行动,并可以与人类和其它系统进行交流”;
空军:向飞行员提供“辅助驾驶”,“在生死关头收集重要信息以帮助决策”、协助“很难或不可能被执行的任务”以及可以接受“来自更高决策层的任务简报和描述”。
海军:提供“战斗管理系统”,用来“理解不确定的数据,并对可能的事件做出相应预测”。
在这个时代制造完全的人工智能被计算机评论家讽刺为“幻想”。另一个争论焦点在于,因为人是不可预测的,所以战争也是不可预测的。一台机器怎么可能预测一场战争?不过最后辩论终止了:我们还没达到SCI计划的技术水平。
《终结者》系列电影中,天网是一个人类于20世纪后期创造的人工智能防御系统,最初是研究用于军事的发展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